本报记者 王莉莉
3月7日,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前夕,记者走进温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将媒体的目光聚焦到高墙内的两个特殊群体——收容教育的学员和管教民警。她们,是清一色的女性。
在印象中,一说到收容教育所,脑海里总是高墙电网,铁壁森森,笼在一片黑灰的未知神秘中。而因为收教的学员为失足女性这一特殊群体,更是难免被外界以有色眼光看待。
经过严格的登记等手续,民警叶艳带着记者,穿过三道铁门,进入这个四面高墙围起的空间。这里,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逼仄和压抑。
“去吧,好好生活,别再回来了”
3月7日是李萍(化名)解教回家的日子。早上9时,管教民警叶艳为她办完离所手续回到办公室时,李萍已脱下统一的粉灰相间的学员服装,换上了丈夫送来的红色呢子大衣,正站在门口等着她。
“这身衣服挺好看的。”叶艳伸手理了理李萍的衣领,又将她胸前歪了的胸针拨正。然后拍了拍她的肩膀,说:“走吧。”
因入所期间表现良好,李萍提早解除收容。
在通往大门的短暂路程里,身穿警服的叶艳和穿着便服的李萍并肩走着。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李萍心情复杂,既期待,又有隐隐的担心与不安。她絮絮地说着,如同过去的这5个多月里,她每次心里有过不去的坎时,总会去找民警聊一聊,而叶艳也会像往常一样,倾听并给予解答。
铁门之外,许久未听到的车声喧嚣提示着自由和生活的重启。从武汉赶来接她回家的丈夫,已等待许久。
9时30分,李萍终于看见搓着手等候的丈夫。“去吧。”叶艳轻轻推了一下她的背,“好好生活,别再回来了。”
看着学员回归正常生活,这或许是叶艳和同事们,最感到欣慰的时刻。
“这里的每一个学员,都有一段人生故事,这些故事大多不幸。”叶艳说。正是因为同情和理解,监管民警们才会以更多的尊重和关怀,消除学员们僵硬带刺的外壳,直达她们柔弱的内心。
两张时刻表的故事
收容教育所的墙上,贴着收教人员的生活表:6时45分-7时15分,起床哨……8时半-8时50分,早操;9时-11时,学习、心理辅导……
在这张看得见的时刻表背后,还有一张看不见的时刻表,是属于管教民警们的。与学员们相比,她们总是起得更早,吃得更晚,睡得更迟。
收容教育所副所长李忠钦说,所里民警正常上班时间是早上8时半到下午5时半,还要轮流安排24小时值班。但实际上,她们基本上是24小时待命,只要学员出现问题,随叫随到。
记者采访的前一天晚上,收容所里一名学员突发高血压,晕倒在房间里,值班的李忠钦赶紧与所里医生、民警把她送到医院,诊断、挂点滴,买药,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时。
类似经历,每名民警几乎都能娓娓道来。一次,叶艳正在家里照顾高烧6天的女儿,晚上9时多,突然接到通知,她的学员沈某因突发性晕厥送医。叶艳立即赶赴医院。因为心急,在路上汽车爆胎,差点发生交通事故。
沈某出所后得知此事,多次打电话向叶艳道谢。1个月后,她找到了一份脚穴理疗的工作,专程买了水果到所里送给叶艳。她说,以后要靠劳动赚干净的钱,这样才对得起管教们。
她们需要更多社会关爱
这天,所里还为学员们安排了美甲技能培训班。对爱美的学员们来说,这是她们期待的一堂课。课堂上,老师们展示了美甲的各种工具,教授了美甲的方法,并现场演示,在学员们手上描绘出美丽的图案。
收容教育所一大队副大队长王黎来说,所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去年开始实行的。30名学员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美甲职业技能培训,还在监区参加了专业考核,28名学员通过考试,取得了美甲初级职业技能专业证书。这些学员在所里打了基础,出去后有不少都继续参加培训,从事美甲工作。
所里每周都安排了不同的课程,如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等基础课程和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文盲教育班等针对性课程。每逢节假日,还常有各类主题讲座,开阔学员的视野。
然而,对学员们来说,学得一技之长,获得谋生技能,才是回归社会以后最重要的事。她们中的大多数,因为生活所迫才走上歧路,如果不能解决就业问题,那么就可能重蹈覆辙。
但目前,这里能提供的技能培训课程还是太少了。相比其他弱势群体,这是个“阳光照不到”的边缘领域,社会团体的关注和社会资源的注入都太少。大多数的讲座和培训,都是靠民警主动想办法“请”来的。
“这光靠我们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和爱护这个弱势群体。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她们,请给予她们更多的帮助,和公平的就业机会。”王黎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