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宏宇
通讯员 潘林昶 周正
冒充公安局诈骗手段又翻新,我市警方昨天发出预警,提醒广大市民要小心。
7月10日,鹿城王女士和龙湾张女士同天接到“市公安局”来电,说“你涉嫌一起刑事案件”,在骗子的百般忽悠下,两人痛失巨款,分别被骗走665万元和111万元。
“市公安局”来电
“你涉嫌洗黑钱活动”
7月10日,家住鹿城的王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是温州市公安局民警,说:“ 现在有个案件涉及你本人,需要你配合我们调查。”
王女士一开始并不相信,但这位自称“刘警官”的男子不依不饶,叫王女士先拨打114查询她手机显示的电话号码是不是温州市公安局的电话。王女士照做了,她发现接到的电话确实是温州市公安局的总机号码。
这时,“市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再次打了进来,他压低声音很神秘地说,为了办案保密需要,接下来会由经办民警“刘警官”联系王女士。
“刘警官”来电说,王女士的银行卡涉及一桩洗黑钱案件,为办案需要,警方要彻查其个人的资金账户,王女士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刘警官”报了个网址,称这个网站是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网站,上面已经对王女士的案件立案侦查了,王女士打开网站发现,在醒目位置有她本人的身份证号码和本人照片,这时候,她开始深信不疑了。
“汇报”一星期
分三次汇款665万元
“刘警官”很严肃地告诉王女士:“这是一起公安部和最高检察院合办的特大案件,情况很严重,接下来我打给你的电话,你要马上接听,为办案保密,我让你做的事情,要马上去做,我的身份和案件不能跟任何人讲,包括家里人。”
“刘警官”让王女士“如实申报”资金情况,包括现金、股票、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等,并要求她把这些都转成现金,存到他提供的“安全账户”里,交由警方审查,没问题再返还。
从7月10日到7月15日,王女士每天早晚都会接到“刘警官”的电话,询问她资金转账的情况,如果边上有人,他还会叫王女士走到没人的地方接听。
除了现金,王女士不停地把股票、基金、理财产品卖出,并把每天汇总的现金乖乖地告诉“刘警官”,先后分3次分别将15万元、460万元、190万元转账到“刘警官”。
一直到7月18日,“刘警官”的电话没再打过来,王女士想起,还有200多万元7月21日会转成现金,这笔钱还没及时“汇报”,她不放心,终于主动拨打了“刘警官”的电话,但令人诧异的是,“刘警官”关机了。
连续一周如热锅上的蚂蚁,王女士终于有了点时间想想这事的前因后果,她越想越觉得不对,终于鼓起勇气找公安部门核实这事,一问,民警直接告诉她“你被骗了。”
她一共给“刘警官”的“安全账户”转账665万元。在王女士报警后,警方发现所谓“安全账户”里已经没有余额了。
输入卡号密码
111万元瞬间“不翼而飞”
龙湾张女士是同一天接到同样的电话。
与王女士被骗的情节几乎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骗子还用上了电脑木马程序。
“×警官”在电话那端叫张女士准备好银行卡和U盾,输入他提供的网址,再根据网页上的提示,插入U盾,输入银行卡信息、密码以及U盾密码。信息输入以后,这时候电脑就忽然黑屏了,过了十多分钟,电脑屏幕又重新恢复正常。就在这时,张女士发现自己银行卡中的111万元“不翼而飞”了。
四招骗术剖析
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骗子套路陈旧,防骗宣传广泛,但今年以来,我市通讯诈骗案件还是呈现高发态势,而且发案数、被骗金额同比都有不同程度增多,进入集中爆发期。通讯诈骗已成为造成经济损失最高的种类犯罪。
经办民警剖析了这两起巨额诈骗案中,骗子是使用了何种方式,让受害人上当的。
第一招 冒充公安局电话
王女士和张女士拨打114询问,确实是公安局登记的电话,这是怎么回事?
【剖析】通讯诈骗中第一个“技术”在于改号器软件,想把来电号码改成什么号码都可以,误导了王女士等受害人。
第二招 诈称涉嫌洗黑钱
“×警官”会称当事人卷入一起洗黑钱案件,被最高检通缉,同时恐吓受害人。
【剖析】骗子利用人们对公安机关的信任,普通人在得知自己牵涉到毒品等大案时,会产生恐慌和紧张,很容易上当受骗。
第三招 控制受害人思维
“你必须配合警方调查,有关案情的内容千万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如果泄露,哪怕你是受害人也要追究法律责任。”
【剖析】骗子预设“保守案件秘密”条件,使受害人切断与外界联系,在思维上被骗子牵着鼻子走,增加受骗上当概率。
第四招 用木马骗取账号密码
在张女士案中,骗子还用了“木马计”,令她登录木马网页,账号密码被骗子后台截获,配合U盾密码,从容完成网银转账。
【剖析】我国法律规定,公检法机关侦办案件,不会电话询问群众存款等隐私。如涉及案件,必须出具工作证件及相关法律文书,当面进行询问。同时,对于不明网页,市民莫轻易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