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华晓露 通讯员 黄小双
夏日炎炎,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在画室里忙碌,对几幅画作——刘基故土、青田世界等进行最后的润色和整理。这些画作是《八百里瓯江图卷》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十位画家两年的努力,各自的成果正陆陆续续集结到浙江聚翰文化公司总经理祁俊的手中,众所期待的瓯江长卷呼之欲出。
2012年7月,由新华书画院牵头,联合浙江省文联、温州市委宣传部、丽水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浙江聚翰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承办的《八百里瓯江图卷》创作活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应邀为活动题签长卷引首——“八百里瓯江图卷”,拉开了活动的帷幕。主办方称,计划完成一幅80米长、66厘米高,全景式表现瓯江地区千年历史和风土人情的图画长卷和60幅单独表现瓯江特色的画作。
两年来,数十位画家深入瓯江流域采风,将沿江庆元廊桥、龙泉青瓷和宝剑的制作、畲族三月三歌会、丽水大港头古堰画乡、刘基故土、青田世界、楠溪风情、温州江心屿等美景融入画卷中。
一路走来,一笔一墨间,画家们把瓯江画在了纸上,也画进了心里。
居士画家的告慰
画家汤余铭是乐清人,人称居士画家,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会会长。他是《八百里瓯江图卷》创作活动的主要发起人和策划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他就一直致力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和石窟文化的艺术研究。他用十余年时间采风收集了大量素材,创作出一大批关于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优秀作品。
创作《八百里瓯江图卷》的想法,始于2007年。当时,汤余铭在丽水写生,创作了富有瓯江风情的《绿谷漾波》,观者无不赞叹瓯江之美。端详着自己的作品,汤余铭有了一个闪念:把瓯江完整地画出来。但是漫漫八百里瓯江,又岂是一人之力能完成的呢?仅一幅《绿谷漾波》的创作就数易其稿,花费十个月才得以完成。
2011年,汤余铭应邀参与《新富春江山居图》的创作。在领略富春江之美的同时,他时常想起瓯江的两岸风光。
2012年初,在一次朋友聊天中,汤余铭终于按捺不住深藏多年的念头:“八百里瓯江长卷有没有问世的可能?”
浙江聚翰文化公司总经理祁俊笑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这一气势恢弘的设想,吸引了国内诸多有分量的画家参与,其中包括新华书画院院长何东君,中国美协顾问、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肖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孔仲起,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副主任何加林等。
“我多次到过温州,亲眼见过瓯江之美。”肖峰表示,继《新富春江山居图》之后,如果能集中一批画家,把瓯江这种具有视觉美感、又富文化底蕴的自然风光画出来,将来有可能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谈到《八百里瓯江图卷》的顺利启动,汤余铭用了“开启一个春天”来形容当时的心情。
虽然远离家乡50余年,但汤余铭始终心系瓯江,因为他从小就是在乐清湾瓯江边长大的。汤余铭说:“瓯江是浙江的第二大江,也是我们温州人的母亲河。印象中的瓯江,两岸山峦起伏,风光旖旎,江中白帆点点,有着独特的清秀之美。我们都是瓯江的儿女,要为瓯江的千年历史树碑立传。” 汤余铭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家乡多做点事,将家乡美丽的山山水水融入画作中,算是一种乡愁的告慰。
八百里风光一画连
瓯江,被誉为中国水上丝绸之路。从古至今,有许多描绘瓯江、赞美瓯江的绘画作品。为更好地完成《八百里瓯江图卷》的创作,创作团队数次深入瓯江流域采风。2012年11月,主创人员从源头开始,用画笔串起瓯江风光。
“瓯江源头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杭州画苑专职画师沈羽翀也是参与创作的温籍画家。他说,原本以为浩浩八百里瓯江,源头势必是波澜壮阔的,没想到竟是凤阳山上一束涓涓细流的姿态,在海拔1600米的高度往山下缓慢流走。
从这束细流一路南下,他们先后到达松阳,丽水、云和、龙泉、遂昌、青田、乐清、永嘉等地,捕捉当地特色的创作素材。延庆寺、古堰画乡、三潭景区和梯田景区、青瓷博物馆、鞍山书院和汤显祖故居、雁荡山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楠溪江源头和岩头古村等都在画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次创作,我对瓯江的认识更加丰满了。”沈羽翀常年定居杭州。每次坐车来温州,经过瓯江大桥看到瓯江时,会有种“到家了”的感觉。以前他一直觉得瓯江就是温州境内的浩渺之势,而这回采风,他亲眼看到了瓯江在丽水呈现的温婉和内敛。
“长卷最终要展现瓯江秀美之景,瓯江灵秀之人。”孔仲起和肖峰在采风过程中,对瓯江有了一致的感觉:瓯江之美,在于一个“秀”字。
几次实地探访瓯江后,汤余铭花费两个月时间勾勒了长卷的小稿,瓯江的“秀气”在淡淡的线条中绽放。经创作团队认真研究并数次修改后,汤余铭与何加林便着手正稿的创作。由于长卷有特定的主题,无法完整表现瓯江所有的风光,因此主办方另邀画家创作60幅单独表现瓯江特色的画作。
“我们总是一心思念想去远方寻找美景,其实美景就在身边。”何加林感叹,瓯江可谓深藏不露,有那么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历史积淀,实属不易。去年,他又重新带一批学生去那儿写生,一住就是大半个月。
友情在画中延续
有一位画家,在辗转病榻之际,仍坚持参与这次活动的单幅作品创作。他在画完4幅《龙泉烧瓷》作品和《龙泉宝剑》草稿后不久,便离开了人世。去世前,他邀请好友——温州知名画家南石开先生帮忙完成《龙泉宝剑》的创作。他就是龙泉市美协主席、知名画家潘霭辉。
长达半个世纪的交情,点点滴滴深藏在南石开的心底。上世纪六十年代,南石开因在龙泉工作结交了潘霭辉,两人相见如故,一起创作版画,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他特别喜欢青瓷。”在南石开的印象中,潘霭辉的创作生涯基本与青瓷有关。他经常翻山越岭去古窑里采集青瓷碎片,寻找创作灵感。
去年,潘霭辉出版了一本青瓷年历画,收纳了他毕生所作的12幅青瓷精品。在他看来,瓯江凝聚了山水的精、气、神,也熔铸了青瓷这种文化瑰宝,更孕育出了灿若星河的瓯江文化。正是源于对青瓷和瓯江的热爱,潘霭辉欣然接手图卷中龙泉青瓷和龙泉宝剑的创作。
“从来没有什么能让他停下画笔。”潘霭辉的爱人蔡丽丽告诉记者,潘霭辉生病后,仍然画青瓷。站得累了,坐着画;眼睛乏了,眯一会,全然不像一个病人。
“我原本没有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潘霭辉,才参与其中。”南石开说。
为了帮助好友完成这幅作品,南石开仔细研究了潘霭辉之前《龙泉宝剑》的手稿。“我们都是喝瓯江水长大的。”南石开说,瓯江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它所孕育的龙泉宝剑,汇集了瓯江的灵气,所以他在创作过程中也融入了个人对瓯江的解读。
今年5月20日,卧病在床的潘霭辉先生怀着对艺术的无限热爱和眷恋,离开了人世。逝世前几周,他还与南石开针对龙泉宝剑这幅作品,进行了最后的讨论。“我会永远怀念他。”南石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