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参与,建设“法治温州”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2-05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今年是“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为了让普法工作再上一层楼,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大胆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并形成一整套长效机制,在全市各部门各领域间撑起一把“法治温州”的保护伞。

机制保障到位

普法深入人心惠及民众

五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有力推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助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同时重视打造各类载体,探索新的宣传形式和途径。

温州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法制宣传成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需求。为此,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出台措施,在全国92家温州商会建立普法联系点,同时通过宣讲手册、知识竞赛、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将普法工作融入到金融改革、“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工作中,助推社会经济转型升级。

“六五”普法期间的努力,让温州公民法治思维维度测评得分位列全省第一。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区内涌现出诚信守法企业,各级政府也纷纷聘请法律顾问,打造法治政府……“法治文化”在温州深入人心,并且实实在在惠及民众。

分担工作职责

开局年探索普法新思路

随着下一个五年普法规划序幕的拉开,我市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作为“七五”普法的开局之年,如何在新形势下打响“开门炮”,唱好“开门红”,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七五”普法的创新,从一张责任清单开始。

今年8月,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重点单位法治宣传教育责任清单制度的意见》,在这份责任清单上,明确了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宗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文广新局、团市委等15家单位的普法职责,要求各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承担起普法主体责任,并建立关于工作项目、内容订单、以案释法、考核评价等相关工作制度。

其中,以案释法制度要求司法人员、法律服务人员在执法司法实践中,以执业办案的具体实践辨法析理,向社会公众传递法治理念和法治信心,充分将每一次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转变为向民众弘扬法治精神鲜活素材。

为此,市司法局联合市中级人民法院、检察院、法制办等出台《温州市关于深化以案释法工作的指导意见》,规定各相关部门必须明确工作信息员,定期报备典型法治案例,向公众推送故事化、视频化、漫画化的典型案例。

在组成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以案释法活动的同时,各有关部门也积极利用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平台开设专栏,经常性推送相关信息。相比传统宣教形式,这种“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影响身边人”的以案说法,更加生动,更易被民众理解和接受。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以案释法讲座500多场,覆盖6万多人。

讲课能力怎么样?台上PK见分晓。在苍南县首先组织第一届律师“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活动后,全市“以案释法”微课比赛活动也即将于年末举行。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均可报名参加这场大遴选,成为温州普法战线上的先锋能手。

开展系统工程

让法治教育成为必修课

今年,“七五”普法的征程刚刚开始。

下一阶段工作中,温州普法工作除了继续落实工作责任制,深化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创新宣传形式外,还将针对特定受众群体有针对性地推进普法系统工程。

首先是组织实施“领导干部法律素质提升工程”,提升领导干部、公职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通过网络课堂、手机客户端专栏等方法,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国家工作人员入职培训、晋职培训,尤其是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为必修课。通过定期集中考试、网络考试、学分制学习、任前考试等进行考核,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重大决策专题学法、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制度。

其次是实施“百万学生法治素养提升工程”,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而在此之前,教师队伍的法律素养必须过关。因此,需将法律知识纳入新教师录用考试、师资队伍建设、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在小学就要普及宪法和基本法律常识,在中考中增加法治知识,并且加强高等院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法治观念和参与实践的能力,激发学法兴趣,培育法治信仰。

相信经过此番努力,“全市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党员党章党规意识走在全省前列,全社会尊崇宪法、遵守法律、信仰法治的氛围基本形成”的“七五”普法目标指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