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学道此托足

来源:温州日报 2019-12-15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平生曾多次去过仙岩,从青年时第一次得知仙岩有“三皇井”“黄帝池”“丹井”诸多与黄帝有关的景点开始,便埋下了探索黄帝与仙岩究竟有何关系的心苗。

黄帝传说

查阅有关史籍,记载黄帝与仙岩有关、影响较大的是清《读史方舆纪要》卷九十四《浙江六·瑞安县》:帆游山:县北四十五里,东接大罗山,与永嘉县分界,为舟楫要冲。《永嘉记》“地昔为海,多过舟,故山以帆名”。又西有桐岭山,与帆游并峙,县北面之保障也。亦曰铜溪山。仙岩山,在县东四十里,当大罗山之阳。山巅有黄帝池,广五百余亩,水分八派,注为溪潭,高下相属,道书以为第二十六福地。

其次是瑞安地方志籍,清乾隆《瑞安县志》卷一《舆地志·山川》:仙岩山:即大罗山之阳,相传黄帝轩辕氏尝修炼于此。宋政和四年,因有仙迹,升郡为应道军,乃天下第二十六福地。(有)宋止斋陈傅良读书处。为瑞安诸山之最,有名贤诗,见《艺文》。俱去城东三十五里,峰一、岩一、石三、洞一、潭五、井二、池二。狮子峰,在山右;白虎岩,在山左;棋枰石,在右山巅;炼丹石,在丹井旁;系虎石,在虎溪桥东、桥额“溪山第一”四字,朱晦翁笔。飞泉洞,在梅雨潭畔,嘉靖甲寅邑令刘畿因岩凿成,广可布席,坐面飞泉,故名;三姑潭,在山下,有名贤诗,见《艺文》;梅雨潭、飞潭数百尺、扬溅山谷、霏霏不绝,状似梅雨。有名贤诗,见《艺文》;雷潭,在黄帝池上,投之以石,隐隐如雷声;龙须潭,在雷潭之上,因生龙须草,故名;玉函潭,由白云上方直上数里,状如石之函玉,故名;三皇井,丹井,在梅雨潭上,世传轩辕黄帝修炼于此;白莲池,在虎溪桥南,湖石塔下;黄帝池、在三皇井上。

当代《瑞安市志》记载仙岩风景区景色幽雅清丽,有“五潭”(梅雨潭、雷响潭、龙须潭、三姑潭、玉涵潭),二井(三皇井、黄帝池)之秀;九狮(山)、一象(山)之奇;化成洞千年金蕊山茶花亨“世界山茶花之王”的美誉。景区名胜古迹众多,开发历史悠久,有轩辕三皇井,南朝宋谢黄运山水诗遗踪。

当代《大罗山志》记载仙岩山位于大罗山西麓。主体属于今瓯海区仙岩街道管辖范围,山南部分属瑞安,北连茶山、东接龙湾。唐道教名士杜光庭在其编著的《洞天福地记》里称仙岩山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相传黄帝轩辕氏曾修炼于此,遗迹甚多,诸如升仙岩、炼丹井、黄帝池等。升仙岩:在梅雨潭左侧。相传为轩辕黄帝修炼得道后乘龙飞升之处,故名仙岩。升仙岩拔地参天,嵯峨崔嵬。在通玄洞口翘首仰望,似有欲飞之状。其顶端尚有炼丹炉、炼丹井遗迹。龙须潭,在雷潭之上约半里。据康熙《仙岩寺志》记载,相传上古时代,轩辕黄帝曾在仙岩山修炼,后得道飞升而去,一时不慎捻断一绺龙须,坠落在此峭壁上,遂变成瀑布,故名龙须潭。黄帝池,从三皇井上方的谢公(谢灵运)亭北行数十步,再下到山涧往里走,便会发现这里四周绝壁,中窥一天。一汨清泓从天而下,喷洒万珠。其流涓秀,其水盈碧,如琼浆,如玉液。置身其中,顿觉身清神爽,已然脱俗。这一尊贵高雅之处,乃传为轩辕黄帝在仙岩山炼丹期间沐浴净身之池,故曰黄帝池。该志书中还有明代王叔果的《仙岩寺记》。

此外,还有民间传说,都涉及黄帝与仙岩的传说。

黄帝诗文

仙岩与黄帝有关的传说,几千年来为历代骚人墨客所缅怀传颂,一代一代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诗篇。

南朝宋,时任永嘉太守的谢灵运,到仙岩探访黄帝遗迹,留下千古绝唱《舟向仙岩寻三皇井仙迹》中有:“低徊轩辕氏,跨龙何处巅。仙踪不可即,活活自鸣泉。”唐贞元四年(788),时任温州刺使的路应,在温任职期间曾游仙岩,胜览仙岩秀丽的山色风光之余,对丹井、三皇井、三姑潭、黄帝池、升仙岩等相传黄帝驻跸时的遗踪,发出无限景仰的感慨,并作五言十四韵排律而咏之。

路应《仙岩四潭布即事寄上秘书包监侍郎七兄吏部李侍郎十七兄婺州赵中丞处州齐谏议明州李九郎十四韵》中有“井识轩辕迹,坛馀汉武基”

其诗友李缜的和诗中有“悠然造云族,忽尔登天坛”“幽溪创高躅,灵药馀仙餐”等句,戴公怀的和诗开头便写道“今日永嘉守,复追山水游。因杂莽苍野,遂得轩辕丘”。孟翔的和诗中有“疏凿意大禹,勤求闻轩辕。悠悠几千岁,翳荟群木繁”等句。灵澈的和诗中写有“轩皇自茲去,乔木空依然”等句。上述一千多年前的五位古人,缅怀四千多年前的人文祖先,发出了感慨。从路应的“井识轩辕迹”,到李缜的“灵药馀仙餐”,似乎黄帝真的在仙岩炼丹修仙。从戴公怀的“遂得轩辕丘”,到孟翔的“岩隈驻朱轓”,到灵澈的“轩皇自茲去”,好像黄帝真的在此羽化飞升。

此后,宋赵汝回(字几道,永嘉人,为宋室后裔,绍定进士,官至吏部郎中)咏《三姑潭》诗中有:“曾是楞严骑虎到,何当轩辕驾龙回。”明李蟠(字仕器,瑞安人,嘉靖己酉贡生,官授四川教谕)咏《三皇井》诗中有:“鼎湖飞去无消息,留得崖阿半隙泉。”清梁章钜(字茞林,福州人,嘉庆壬戌进士,官至江苏巡抚兼两江总督)约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其子梁恭辰署任温州知府时来游仙岩,写下《游仙岩》,称瑞安县之西北四十五里为仙岩,与永嘉接壤,道书称为二十六福地,相传是黄帝修炼之所。宋陈傅良尝读书其中,其名始著。

此外,清代杭世骏(字大宗,仁和人,乾隆元年召试博学宏词,授编修,官至御史)有《题仙岩图》诗:

吾闻福地七十二,林壑幽阻仙所寰。从头数至二十又加六,乃在罗阳之东仙岩山。山高万有八千丈,千峰罗列相交环。五潭四洞错基峙,霞梯窈渺跻登攀。轩辕学道此托足,炼丹眢井留山间。珠帘倒挂悬瀑急,余润洒洒深漆莓苔斑。披阁细细劳指点,鼓勇欲往仙缘悭,岩坳谁缚香茆屋,门外萧森荫秋竹。荒池广亩清沏底,照见生衣如水缘。满山草药采不足,犹荷鸦锄剧黄独。厌听虢虢涧泉喧,高峰独艳寒云宿。

而在温州地方文献里,历朝历代都有颂扬黄帝与仙岩的诗文和类似的传说,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