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融”出新活力

来源:温州日报 2019-12-1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9 浏览量:13

麻步镇位于平阳县中部,因地方盛产络麻,称麻步。

麻步因“布”而名,因“布”而兴。寻着历史的足迹回眸,上世纪70年代末,麻步镇出现了第一批花边纱线加工户,历经四十余载,产业年产值达30多个亿,在全镇的国民经济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创造了享誉全国的“温州模式”。

作为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地之一,麻步的花边纱线产业,走过一条艰难曲折而又辉煌的征程,正面临着模式创新、技术变革等现实考验,与此同时,顺应麻步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场扮靓面貌、提升品质的城镇蝶变,正在共同绘就“产城融合”新麻步。

以退为进,产业优布局调结构

日前,记者在位于该镇联民村的平阳县时尚花边科创园一期项目施工现场看到,百余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地忙建设,打桩机、塔吊、挖机齐力配合,6幢楼同步施工,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

该项目自今年2月开工以来,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预计年底结顶。明年6月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当地企业转型主平台,越来越多的“小老板”得以走出家庭作坊,在园区寻求一方产业集聚的发展高地。

“麻步镇现有花边纱线企业120多家,个体户2300多家,最常见的还是‘楼下厂房,楼上住人’这种生产加工模式,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还难以管理。”在平阳县针织花边商会会长陈治任看来,小微园不仅意味着标准厂房和统一的基础设施配套,企业入园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入园标准进行改造提升,有助于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入园还能享受税收减免、科研培训、统一销售等利好政策,大家都有意向,一期暂时只能容纳40多家企业。”陈治任话语里满是骄傲。

显然,面对产业 “撒胡椒面式”布局,亟需提档升级这一难题,麻步镇给出的答案是“以退为进,园区开道”——在开展“低小散”整治这“一退”的同时,以小微园为龙头,带动各村厂房多点联动“一进”,联合带动当地产业布局由“千家万户”向“千厂万厂”转变。

作为麻步镇打造时尚针织花边小镇的一个重要载体,科创园总规划面积170亩,计划分为三期实施。除了建设中的科创园一期,二期已于今年11月开工建设,三期明年开工。与此同时,当地在村改中为每村预留村集体厂房建设指标,目前已启动4个村的村级小微园建设,同步打造新花边商会办公区和产品展示厅等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平阳县针织花边商会针对内部无序竞争、缺乏市场主导权等“痛点”开出“处方”,仅在上半年,商会就先后牵头制定了行业公约,统一企业供货模式,不遗余力地推进机器换代更新等行动。从业15年的陈治任告诉记者,麻步的花边纱线行业正在继续爬坡过坎,未来都将是“进”字当头。

以小见大,城镇展新颜惠民生

麻步的产业繁荣,同时也造成了昔日城镇环境的“脏乱差”:房前屋后乱搭违章、路面坑坑洼洼、陈年垃圾无人管……曾经,就连麻步人也自嘲“垃圾在城中,人在垃圾中”。如今,经过近三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当地百姓直言,不断刷新的城镇面貌超过了以往“三十年的变化”。

最先打响的,是拆违拆危整治战。位于镇中心菜场街的11间房子,由于多年前失火只剩残垣断壁,成为当地的一块环境疮疤。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思想工作,最终11户居民全部同意无条件拆除。这件事在当地产生了良好的反响,拆除当天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三年来,麻步镇共拆除建成区违章建筑32.3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166间,整治危旧房262间,完成赤膊房和蓝皮棚整治5.2万平方米,并于去年成功创成基本无违建乡镇。

这期间,当地还使出了“绣花针”的功夫,精心变荒地为有用节点。在邮电路和下埠街路口的三角地带,原本的垃圾场已经成为颇具乡土特色的美丽田园,中间田地用竹篱笆隔开,种植时令花卉。麻步镇充分利用拆违空间,共打造各类田园、公园、庭院、驿站等12个节点,周边居民对此般“蝶变”无不交口称赞。三年来,当地累计投资3.6亿元,完工了28个整治项目,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

“别看只是小小的庭院景观,却能有效促进村民自觉爱护环境,共同保护家门口的小花园。”常务副镇长杨克典告诉记者,随着整治工作的持续推进,成果慢慢呈现,很多群众也开始转变思想,门前三包也能自觉履行,甚至有些群众还自发组织起来监督其他不文明行为。这其中还发生了康乐路民间自发筹资,推动道路改造提升的暖心故事。

江北村党支部书记徐民锦告诉记者,康乐路是当地的“人气”街区,但由于资金问题,在小城整治中仅规划了弱电下地。但沿街的140多位户主想趁此机会一改到底,让强电同步下地。“因为缺钱把这事情放弃,大家都觉得可惜,我就想到了组织募捐集资的办法。”令徐民锦喜出望外的是,倡议得到了热烈响应,累计筹资近150万元。眼下,康乐路强电“上改下”、路灯、绿化等施工已进入收尾阶段,一条亮丽示范街正缓缓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