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在我市举办的文艺活动中,每当清丽温婉的蔡军抱着琵琶出现,那铮铮淙淙的琴声从她的指尖流出,总是瞬时成为全场的焦点。
蔡军是我市著名青年琵琶演奏家,少时以优异表现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成为两校琵琶专业同届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1998年自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她进入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原温州师范学院音乐系)从事音乐教育至今,现任温大音乐学院副院长。
本月2日,第二届“温州音乐奖”揭晓,蔡军荣获艺术成就奖,对她的颁奖词是:“她用一把琵琶,一首乐曲、一幅画面,一段故事,传扬国风意蕴,传颂中华精神。从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她,以扎实的演奏功底,丰富的艺术手法,通过名曲赏析讲演赏析会、各类公益演出、节目专访,传播国乐。她还主持和参与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的课题研究,多篇学术论文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是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温州音乐家协会琵琶学会副会长。她为温州的琵琶表演发展奉献心力,她的音乐就像一股清风,吹过瓯越大地勾勒出山水之美,风土人情。”
与琵琶结缘,起初只因“我很乖”
蔡军1976年出生于瑞安。和那时所有的普通双职工家庭一样,蔡家家境一般,但蔡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蔡军小学一年级时,妈妈说:女孩子要心静一点,就和街坊们商量,召集了十几个女孩子,请了一位琵琶老师,在蔡家一起学琴。学着学着,这些女孩子们受不了学琴的枯燥,一个个找借口开溜。“每次上课,人总是越来越少。上到最后,常常就只剩下了我一个。”回忆往事,蔡军不由发笑,“我从小就很乖。”
后来,在别人的指点下,她又找到了温州的琵琶名家陈福贤老师,从此经常奔走在瑞安到温州城的路上。“每天练琴是必须的。”她还记得,“那时的晚上,妈妈经常坐在我边上,她一边打毛衣,一边看我练琴。”
偶尔有几天晚上,家里人有事都出门了,落地房里空荡荡的,小蔡军觉得有点怕,就拿着琵琶坐到一楼的大门口。寂寂无人的幽黑小巷里,于是响起了清脆悦耳的琵琶声。那抱着琵琶坐在小板凳上的女孩瘦瘦的,小小的身影被灯光拉得长长的……
蔡军还记得,1988年,她小学毕业那年的夏天,收到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的录取通知后,一位小学老师问她有什么想法,她开口就说了一大段话,“能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那里读书好激动啊”“一定要好好弹琴不辜负爸爸妈妈和老师的期待”……把老师吓到了:“这孩子平时不怎么言语的,今天一下说这么多话,看来真是高兴坏了!”
那时很多孩子的心目中,北京就等同于北京天安门。不过,蔡军京城求学的十年,确实就在北京天安门附近度过。蔡军很幸运,她先后就读的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和中央音乐学院,跟北京天安门都只有一步之遥,前者在恭王府花园,后者在庆王府花园,环境幽雅,历史深厚。而让她尤感幸运的是,在这两所学校,她都是琵琶专业同届仅有的两名学生之一。
作为全国顶尖的艺术学校,这两所学校对学生的选拔考核极其严苛,宁缺毋滥。以至于附中的同学们开玩笑,戏称一些班级为“八仙过海”(八人一班)“狼牙山五壮士”(五人一班)等等。而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后,还有个甄别期,一旦被发现有专业、品行等方面不过关的,就要被退回。在蔡军印象中,就有好几位同学还没讲上话就已经没看见了。
求学生涯十分艰苦:附中的三道“名菜”——炒白菜熬白菜炖白菜,吃得孩子们眼冒金星;每天八小时以上的练琴,手指不断被割破……然而,小小年纪就独自北上的乖女孩蔡军,无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也是在这样艰苦又美好的专业学习中,她渐渐地全身心地爱上了琵琶。
“原来我只是独乐乐,而现在希望能众乐乐”
从1998年进入温州师范学院音乐系(现温州大学音乐学院)至今,作为温师院音乐系建系后的首批元老级员工,蔡军享受着教师这个职业的快乐,正如享受琵琶一样。她对三尺讲台的热情,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淡,反而日益浓烈——
温州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教学优秀奖、教坛新秀、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这一系列的荣誉,见证了她对工作的付出和收获。
“音乐学习,需要技术和审美,还需要悟性、眼界、学识等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都说‘十年专注做一件事,就会成专家’,但如果学习的方法、方式不对,那么就如同坐上一列反向的动车。”蔡军希望,能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艺术入门之道,不走弯路。
她在学院里开设有学生必修课视唱练耳和基本乐理课程,其中视唱练耳也是所有音乐专业生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视唱练耳对于学音乐的人来说,犹如画家的眼睛,不论是学乐器还是学声乐,都要以视唱练耳为基础。“我读大学时,视唱练耳专业85分以下就要退学。对耳朵的训练是音乐专业的学生获得终身能力的训练,所以这门课非常重要。”她的视唱练耳课,都是以视唱练耳音乐会的形式结业,使学生的全面技能得以展示。
为了优化教学质量,发展隐形课堂教学,她的基本乐理课在温州大学罗山在线精品课程中立项、开放,她开设了微信公众号《蔡老师的第二课堂》,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上她的课,学生既喜欢,又害怕,“蔡老师的课堂,我们一秒钟都不能开小差。”上她的课,学生也不用按学校规定上交手机,“不用交,”蔡军有这份自信,“上我的课,学生没有迟到的,也不会早退。我知道我能力有限,但我责任心很重。”
如今,喜欢宅在家里的蔡军,也喜欢走出去,以音乐回报社会。“原来我只是独乐乐,而现在希望能众乐乐”,蔡军说,近年来很多文艺活动主办方邀请她参加,只要时间允许,她都会积极参与。在近年的温州市民音乐节、市文化驿站文艺活动和瑞安举办的文艺晚会中,不时可看见她的身影。
去年9月15日晚,《琵琶行——蔡军琵琶名曲讲演赏析会》在温州大剧院举行。作为教学生涯二十周年的一次展示和汇报,蔡军在这次音乐会前思考、策划了很久——正如备课要确定授课对象、目标和效果等,这场音乐会作为一次创新的课堂,面对的不是专业学生,而是普通市民和民乐爱好者,目的是为了传播、推广以琵琶为主的传统民族音乐及器乐知识。
当晚这台时长两个小时的音乐会,以蔡军的琵琶讲演为主线,安排了多种演奏形式包括独奏、重奏和合奏等,而古筝、中阮等古老民族乐器的出场,更加丰富了音乐会的内容,让观众在悠扬乐声和轻松活泼的讲解中,获得了艺术的熏陶,了解了民族乐器的知识,也提升了艺术鉴赏力和文化素养。
“以前我所想的只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则是‘我们’”
如今的蔡军,在琵琶演奏家和教师的身份外,又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今年6月,她受聘担任温州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
作为目前学院唯一一位副院长,蔡军除了原先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学院行政、本科和研究生教学、资产管理、科研等方方面面的事务。“开不完的会,签不完的字”,每天一到学院,蔡军就忙得团团转。
这个新岗位,让蔡军觉得辛苦却也充实,“当下正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期,我能在这个时间段为学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觉得十分荣幸。就我个人而言,这也是一个很受锻炼的平台,让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从专业教师进而兼任行政管理者,“感受到学院运作不易,也让我的眼光更宽广了。以前我所想的只是‘我’,现在想得更多的则是‘我们’。”
对于蔡军,琵琶已经由工作的第一专业退居到学院工作之后,成为第二专业。但是,工作再忙,每天回到家里,蔡军也必须要亲近一下琵琶,有时一弹就是一个多小时,“感觉好舒服。”
现在的弹琴,当然已不同于年少时的弹琴。“都说‘书常读常新’,乐曲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琴曲的理解、体悟也在不断加深和变化,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心境下,弹出来的曲子是不一样的。小时候我侧重技术,讲究快速、有爆发力等等技巧性的东西,而现在更追求一种情境、意念的表达,追求琴声的弦外之音境外之意。当然,没有小时基本功的积累,即使想法再多,也是弹不出什么弦外之音的,因为心灵的表达,也是需要丰富的技巧和表现力来支撑的。”
“这么多年来,我和琵琶早已不能分离,每天练琴,对我来说不是任务,而是暂时脱离现实,与自我的对话。”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