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推动了地方文教现代化

来源:温州日报 2018-10-1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十九世纪末,清王朝国运渐次衰败,遭列强环伺,并致入侵,有识之士促洋务,立维新,倡“师夷长技以制夷”,寄希望于教育救国,科技强族,以图民族复兴。偏处于东南一隅的温州,同样也不例外。当其时,以吕渭英等为代表的温州先贤竭力振兴教育,以开启民智,兴学强国。今年2月25日,本报文化周刊风土版曾刊登《惠泽桑梓的近现代实业家——吕渭英功业纪实》,现再就他的地方文教事业进行介绍。 ——编者

吕朝晖 郑全

吕渭英祖籍永嘉县罗溪(今瓯北),光绪十五年(1885)中举后,先后在北京、福建、广东等地任职,曾任福州知府,官至候补道台。1908年卸任后,出任过广东官银钱局总办、广东实业银行行长、浙江地方实业银行总理,直至民国九年(1920)返温州。吕渭英是一位业绩显赫的实业家。为谋实业救国,先后与虞恰卿、蒋佰器等众多实业家经营合作办厂。同时,吕渭英又是一位声名卓著的慈善家,对教育尤为关心。

到处办学

从罗东小学到瓯海公学

吕渭英重视教育的事迹,贯穿从求学至为官为商,再到最后告老还乡之始终。据永嘉县瓯北罗东小学(原罗溪塾)校史,吕渭英中举后的第三年,即在老家罗溪兴办“罗溪塾”,还为学塾置办德式风琴,这即是温州最早创建的现代教育模式的雏型,现罗东小学的前身。为了纪念创校的先贤,罗东小学如今特在大门口设立一座吕渭英塑像,在纪念墙上写着1887年吕渭英中举后第三年即为故里创办罗东小学。

光绪二十五年(1899),吕渭英署理福建浦城县知县,即筹款购书,并带头倡捐书籍,置于浦城县学。光绪三十三年(1907)2月,身为南台海防同知的吕渭英于福州吉祥山顶,创办南台洋头口公立学堂——铺前学堂,并自兼总理,以办学为掩护,秘密宣传革命,进行革命启蒙教育。光绪二十九年(1903)2月,吕渭英捐巨资兴办公益学校,聘请陈黻宸、姚广福、宋恕等名儒任教。学校租曾氏怡院为校舍,还配备寄宿生宿舍。但开办不久,因筹资收入不敷支出,学校债台高筑,遂停办。

宣统元年(1909)10月,吕渭英兴私资与余朝绅共同发起开办永嘉自治研究所,培养执法人材。址设周宅祠堂,首期学员84名,学习期限6个月。自治所开始为私立,次年(1910)正月改为官办。1912年改办法政学堂,同年他又创办东瓯政治研究所,并自任监督,以培养研究政治体制之良才。晚清末期至民国初期,吕渭英捐资助建的还有温州府中学堂(今温州中学)、温州府官立中等农业学堂(温二中前身)、楠溪学堂(今枫林小学)、城南小学、明德小学、永嘉第二高等小学校(今永兴小学)等,为兴办教育,可谓不遗余力。

吕渭英对教育的热心支持还表现在瓯海公学(今温州四中)的创办上。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惨案。永嘉学生闻讯后,群起声援。6月8日,永嘉城区的艺文学堂学生因集会声援而受到该校校长、英国牧师蔡博敏的威胁,愤怒的学生在进步教师谷寅侯、陈竺国等的支持下,公开声明,宣布脱离教会学校。学生们于10日发表了“艺文中学学生脱离教会学校声明”。声明写道:“全国各报馆转全国各公团及海内外同胞钧鉴:五卅惨变,凡有血气之人,莫不呼声急烈,共起反抗强权。同人等系英人所办之艺文教会学校学生,饱受其专制教育,夙怀怒愤。自沪案发难后,更深恨外人之蔑视我同胞,亦愿牺牲一切,即日永远脱离该校,自行组织救国团,望我同胞共伸义愤,致力援助。”

吕渭英目睹学生反帝的热情以及谷寅侯毁家兴学之壮举,深表同情。当时,艺文中学计有300余师生集体脱离该校。为使师生有就学之所,吕渭英遂凭借自己在温州商会和金融业多年的威望,联系玉堂里四明银行经理,暂时安排学生驻足,原外县寄宿生则安排在四明银行内暂住,并在永嘉城区府学巷县学文庙开会决定创办“瓯海公学”,邀请社会名流成立校董事会。会议公推吕渭英担任校董事长,谷寅侯任校长,9月,吕渭英慷慨解囊,雇工修葺蛟翔巷平水王庙为校舍,并添办全部课桌椅及其他校具,从此,永嘉城区又增添了一所永嘉人自办的中学。

大兴文教

从籀园图书馆到《东瓯日报》

吕渭英热爱乡邦,还在福建为官期间,即关注家乡的教育发展。光绪二十八年(1902)七月中旬,吕渭英配合温州政界和学界人士徐定超、孙诒让、童芙初、王雪庐、程子良、朱眉山等人筹备恢复永嘉东山书院,开办永嘉图书社。孙诒让同吕渭英各捐大量书籍助建。民国四年(1915)三月,吕渭英请款创设籀园图书馆(今温州市图书馆),至民国七年(1918)秋,馆事稍成。民国八年(1919),温属六县联立图书馆(即籀园图书馆)建成开放,藏书仅二百零五种,吕渭英将其“于园”藏书的经史、子、集、丛词、曲部3289册寄存,后全部捐赠,图书馆才初具规模。民国十二年(1923)夏,因飓风,籀园图书馆藏书楼被毁,吕渭英又在馆东畔筑轩房三楹,同时禀请道尹将地处闹市区谯楼的西面两间划作分馆。

当其时的永嘉,凡举文教事业,大多由吕渭英出面主持。1912年,吕渭英与陈介石聘陈怀创办《东瓯日报》,这是目前温州发现的最早的一份报纸。1920年,他资助郑振铎、高觉敷、姜琦、马公愚等人创办《新学报》。《新学报》是国内最早直接介绍马克思、列宁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进步刊物之一。

上世纪20年代,为弘扬地方文化,吕渭英募建仙岩陈傅良祠、东瓯王庙、八仙楼、东岳庙、蛟翔巷仁济庙、温州府城隍庙。三次修葺飞霞观、飞霞洞、梅雨亭,重建温州谯楼、巽吉山文昌阁等。收回江心寺久租洋人之浩然楼,建蛟翔巷三御书亭,捐建江头宗祠。近代著名教育家,被誉为“海内师表”的温州同乡陈黻宸曾言:“温州之事非吕公不可。”

吕渭英一生叱咤于政界、金融界、实业界,其始终注重所治之地和家乡的教育事业发展,而其所得之财富,绝大部分又回馈于社会,在其促进下,福州、温州两地的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乃至于文化事业取得较大发展,为推动两地现代化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福、温两地的发展造就了大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