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钗记》为何能演出千场?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1-2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8

一部好戏如何形成,可有规律可循?11月20日上午,新九山书会在温州市南戏博物馆举办的第二讲——“越剧《荆钗记》的戏里文外”主题沙龙含金量极高,国家一级编剧张思聪通过讲述其代表作越剧《荆钗记》的创作、演出和推广过程,将其获得成功的“秘笈”倾囊相授。

越剧《荆钗记》改编自南戏四大名剧之首的同名南戏。1997年,张思聪改编的越剧版《荆钗记》完美再现传统戏曲艺术魅力与生机,推出后至今已演出千余场,其间几乎囊括国内戏剧界所有奖项,张思聪也因此获得我国戏剧创作的最高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剧本改编中,大胆作加减

20年前,温州市越剧团搞精品剧目,请张思聪写戏,并请著名导演杨小青执导。张思聪说:“当时我给杨导看了我的三个剧本,但我向她推荐《荆钗记》,给了四点理由。”其一,《荆钗记》赞美“富贵不能淫”、对爱情忠贞不屈以及重信守诺的高尚情操,体现了人文精神;其二,它包含激烈的矛盾冲突,足够扣人心弦;再者,它有趣,意趣、情趣、风趣和妙趣,它兼有之。张思聪给杨小青的最后一点理由,是改编《荆钗记》符合自己的口味,因为他擅长细腻的人物刻画与缠绵悱恻的爱情戏,他有将《荆钗记》改好的自信。杨小青听完立即拍板,“好,就《荆钗记》!”

“温州市越剧团只提了一个要求:要‘好看’。就是说要让越剧《荆钗记》成为一部‘吃饭戏’,要在农村和城市都能卖得出票,群众、领导和专家都喜欢看,这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张思聪的改编力求在立意上突出“信”,结构上突出“情”,表现上突出“新”,这成为越剧版《荆钗记》之所以“好看”的关键法门。

为突出“信”,也为找出故事与当代观众的共鸣点,张思聪做了一些加法。例如,他为该剧增加了一个序幕,讲少年王十朋与少女钱玉莲一起看戏,戏中女主角遭弃投江,少年王十朋对少女钱玉莲立下永不相负的誓言。这个诺言贯穿全剧,突出全剧“天道酬信”的立意落点,同时也增进了观众与整个戏的亲近感。

原版南戏《荆钗记》共四十八出,演完全本需三天时间,如今要改编至两个小时的越剧,如何去冗存精?张思聪的答案是“有情则长,无情则短”。

按照此改编原则,张思聪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情节删减、强化和改动。不得不说,张思聪的减法做得十分大胆。如剧中孙汝权纂改十朋家书为休书一折,所有的《荆钗记》改编剧中都对其进行保留,但张思聪却直接删掉了这场引导全剧后续发展的戏。“这个情节很重要,但它毕竟只是一个过程。”张思聪笑道,“原来我也曾担心这场戏若不演观众会否难懂,可观众的智商不可低估,你越担心他们看不懂,他们越觉得你不精炼。”张思聪还对原版剧中的情感戏,以及原剧中轻描淡写的几处细节进行强化处理,把浓墨重彩放在“投江”、“见娘”、“荐亡”、“钗圆”四场戏上。事实证明,好的编剧不但要会删会写还得会改。张思聪在越剧《荆钗记》中有诸多改写的妙笔。例如他将男女主角不期而遇的地点从原本中的福建玄妙观改成了江心寺。张思聪称,这一笔,令自己颇为得意。“王十朋自小在温州长大,江心寺的叠字楹联乃王十朋所撰;钱玉莲又是‘投瓯江而亡’,所以两人均前往瓯江中的江心寺悼念对方,比之前往福建玄妙观,更在情理之中。”当然,这也是张思聪为挖掘、推动温州地域文化的有意之举。

搬上舞台后,出新获好评

张思聪认为,一部能被观众喜爱的戏必定要符合当下的审美意趣,这就要求在舞台体现上突出“新”,朱吉庆简洁灵动的舞美设计为越剧《荆钗记》增色良多。一般的导演希望编剧将剧本写满,但好的导演希望编剧将剧本写得留有余地,让导演有施展才华的天地,杨小青是这样的好导演。“我的剧本中原有一处情节,写的是在一个房间中,钱玉莲躲在屏风后,让她义父问王十朋一题,若答对她便敲一下屏风作为暗号。杨导看后觉得表现力不强,要求我改。我最后将场地换成了江心亭中,挂灯笼为暗号。没想到,演出时灯笼竟然从舞台幕后飞了出来,我跟全场观众一样惊讶,每一只灯笼或从后方飞出,或从水中生起,美不胜收,全场掌声久久不断。市越剧团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同样献出了极为精彩表演。”

“戏排出来后,我和当时的温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翁焕新、市越剧团团长陈后良一起去北京,将戏曲专家郭汉城和刘厚生请到温州看戏。他俩看后很喜欢,把这个戏推荐给了文化部。”后来,越剧《荆钗记》应邀赴北京演出,在京最著名的戏剧专家来看戏,反响热烈,并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研讨会,研讨会纪要和剧本分别发表于《中国戏剧》和《中国剧本》;1999年8月参加在沈阳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荣获“曹禺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灯光设计、表演、领唱全部优秀奖;《中国文化报》称《荆钗记》已达到戏剧艺术的高度综合美……一时风头无两。以后我市又以这部戏为起点,启动南戏新编剧目系列工程 ,将“荆刘拜杀”和《洗马桥》《张协状元》等南戏老经典带入新世纪 。消息发布后,郭汉城盛赞此举“功德无量”,全国媒体竞相报道,到2000年,市人民政府联同省有关部门在温州举行南戏新编剧目展演和国际南戏研究学术研讨会,向世界展示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硕的艺术成果。而今,《荆钗记》和其它南戏新编剧目依然活跃在舞台上,显示了传统艺术强大的生命力。

此次沙龙,张思聪先生无私的教授对戏剧创作者们来说无比珍贵。沙龙主持、新九山书会会长施小琴称,全程实况已同步录制成视频教案,供新九山书会“产学研”项目学生学习。沙龙上,国家一级演员、温州市越剧团副团长黄燕舞为观众献唱了《荆钗记》与《大唐骊歌》选段,情感丰沛的表演与国家一级主胡、温州市越剧团乐队队长陈正美悠扬婉转的二胡伴奏相得益彰,生动展现着越剧魅力;温州大学广雅团队的“产学研”项目培训班的两位学员也展示了学习成果,表演了《新狮吼记·跪池》选段;沙龙结尾,张思聪将《张思聪戏文六卷》赠与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广雅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