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时东瓯到今时温州,古老的民俗文化与历史遗存在这片土地上植入了坚守的深情。今天上午,筹备半年之久的温州“百工之乡非遗大展示”系列活动在温州博物馆拉开帷幕,“永远的匠心——朱子常及传人黄杨木雕精品展”、“发绣艺术展”率先登场。
该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市文联、温州大学主办,温州博物馆、市非遗中心、鹿城区文广新局、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发绣研究所承办。
作为我市首次以组合形式推出的反映温州艺匠生辉的系列展览,旨在让工匠精神与文化惠民相得益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上呈现多元化、常态化、精品化的特色。
百工之乡的前世今生
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阮静告诉记者,温州非遗资源丰富,居全省之冠,入选人类非遗名录有4项,国家非遗保护名录35项,省级各保护名录136项,市级以上非遗保护名录共861项。种类有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体育、医药、民俗等。其中,最突出、最精彩的要属传统美术类和手工技艺类。据不完全统计,温州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多达150多个品种,其内容丰富、积淀深厚、技艺精湛,使温州获得了“百工之乡”的美誉。
回望历史,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晚期,温州先民就在石器、陶器工艺制作中表现出较高的审美意识。汉代已烧制出青瓷;西晋时期缥瓷饮誉海内外;唐代产棉和纻布,成为地方土贡;宋朝漆器工艺精美,店号遍布全国;明朝的镶嵌与清朝的瓯绸、瓯绣等最负盛名。近现代以来,编织业、纸伞业也非常兴盛。
如今,温州工艺美术从业者把千年文化与现代理念有机融合,产生了既有传统特色,又融入文化内涵和现代元素的艺术精品,并借助良好的生产、销售、流通条件,打造良性传承链条,以此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他们在老艺人的带动与政府的扶持下不断壮大。目前,共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9位,省工艺美术大师56位,市工艺美术大师137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3位。
工匠精神的活态传承
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的工艺大师,才有了今日温州非遗的满园春色。而行得快、做得实、叫得响的温州非遗工作,更是为其创造了优质条件,提供了广阔平台。
近年来,温州在全国率先建立起规模较大的非遗馆,推出了以项目、传承人、基地为抓手的“非遗守望行动”。每逢周末,都有十多位传承人在“百工一条街”创作室现场创作,每月都会将项目和传承人进行轮换,每年都有100多位传承人进馆展示。很多观众觉得看现场创作比看实物更有意思,可以知道精美的工艺品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还可以和传承人聊天,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对于传承人来说,到非遗馆展示更是一种乐趣。“跟同行之间切磋技艺,和观众交流增加灵感,看到大家对竹丝镶嵌那么有兴趣,我就更有创作激情。”浙江省级非遗项目竹丝镶嵌传承人张锦达如是说。
除了“百工一条街”,非遗馆还开设了“非遗学堂”,既面向青少年也面向成人,设有剪纸、米塑、泥塑、瓯窑、瓯绣等课程,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经过一个半天,大家就能做出简单的成品。
此外,该馆也逐渐成为对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先后接待了来自德国、奥地利、意大利、法国、希腊等国家的参观者,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
与此同时,温州常年的非遗活动可谓是紧锣密鼓。如每年的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包括“百人百工百技”大展示,“百名大师收徒”,还有“点单式”和“长效式”相结合的“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等。
特别是“非遗进校园”,让非遗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其开出的课程菜单充分满足各学校需求,总是被订购一空。而选择有代表性的、条件成熟的学校建立非遗教学基地,则是其长效机制的一种做法。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早在2005年就把瓯塑、瓯绣等非遗项目引入课堂,还专门编写教材、申请专利,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之路。经过10余年的努力,学院已培养出500多名瓯塑学生,其中能独立完成瓯塑作品的学员有50名,创作出500多幅瓯塑作品,并构建了较好的销售网络平台。
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一刚表示,非遗的最宝贵之处就在于活态传承,其中的每一个人既是传统链条上的继承者,又是把个体的独特体验融入其中的新的创造者。
为了加大对传承人的扶持和培养,我市对市级非遗传承人给予每年2000元的补助;对进入国家和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分别给予每项6000元、3000元的申报补助;对经市文化主管部门批准的国家级和省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给予每项活动5000元至1万元的补助;对省、市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给予2万元至5万元补助等。此外,还设立温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基金,对出版非遗书籍给予一本两万元补助。这些补助措施让庞大的非遗保护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温州非遗的丰收季节
今年,又是温州非遗的收获之年。在杭州G20峰会上,共有24件温姓工艺美术作品亮相,其中彩石镶嵌屏风《西湖十景》、瓯塑壁画《西湖天下景》《半山盛景图》等作品出现在峰会重要场合,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受到海内外嘉宾的一致盛赞。澳珀设计公司设计总监朱小杰,以瓯窑传统古法结合荷兰制瓷工艺制作的《玛瑙石头》系列作品斩获国际“红点”设计大奖,并凭借一张“钱椅”的家具设计获首屆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优智奖”。值得一提的还有在第11届中国(义乌)文交会上,省工艺美术大师吴尧辉的黄杨木雕作品《赏乐》获得文化部颁发的工艺美术金奖;瓯塑国家级传承人周锦云的作品《楠溪江》、省级传承人林顺奎的《乐清首饰龙》获得工艺美术特别荣誉奖;我市非遗中心获得优秀组织奖。在第11届中国文化产品交易会上,共达成交易成交额600余万元,意向成交额1000余万元……
温州非遗是精彩纷呈的,更是活力四射的。在全国倡导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大背景之下,我市将以此为契机,对温州民间工艺进一步整合发掘,建立更全面的非遗传承人保障培养机制,培养更多的民间文化能人、传承人和群众文化带头人,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生活,让传承人更积极地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民众更快乐地体验到非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