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晶莹
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在改革开放40年进程里,温州走过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无比辉煌的征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温州模式”。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的重要节点,我们回望昨日的辉煌,更畅想明天的美好。
这座“敢为天下先”的城市如何勇挑历史重担,再次当好改革的“先行者”?
答时代之问,启未来之程。
昨天,“勇当‘探路者’ 续写创新史”主题论坛暨全国媒体看温州主题外宣活动的重要环节——“温州模式”启示录高端访谈举行。著名时事评论家曹景行,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春光,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创新创业与中小企业研究室主任贺俊,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盛世豪,澎湃新闻副总编辑、浙商研究会执行会长胡宏伟,以及温州本土学者代表洪振宁,温商代表南存辉、郑秀康等各路“大咖”云集,为解题而来、为献智而聚,共论“温州模式”的光荣与梦想。
追寻“温州模式”的诞生
高端访谈以一段视频开场,“中国第一个个体户”章华妹对着镜头缓缓地讲述自己从摆一张凳子到摆一张桌子再到摆出柜台的“个体”之路,画面的背景便是市区人民西路上的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无街不市、无巷不贩、无户不商”,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东南沿海这一片热土,千千万万“蚂蚁雄兵”涌入市场经济的汪洋大海,伴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叹的传奇——第一个专业市场、第一家私人钱庄、第一座农民城……随着镜头的推移,温州人创造的诸多“全国第一”,令人心潮澎湃。
温州人,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也是最当之无愧的“探路者”。胡宏伟从不同的维度,分析诸多“全国第一”的诞生,“从普通民众来看,‘全国第一’的创造可能是偶然的,但温州各级政府在尊重民间创造的同时做了大量的调研、理论总结,从而将改革变成可以复制和推广,从这个意义上讲,‘全国第一’的出现就是必然。”
作为本土学者代表,洪振宁认为,“温州模式”的形成在于对临界点的突破,温州人也因此总是面临争议,“比如,原先个体户可以卖生活消费品,那么生产资料能不能卖呢?最后,经过‘八大王事件’,生产资料也可以买卖了。改革往前推进一步,就意味着条条框框的打破,这也是先行一步的温州对于全国的意义。”
追问“温州模式”的内涵
访谈现场,温州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格外吸引人——康奈集团董事长郑秀康回忆起当年憋着一口气要创业,不仅变卖家当还拉下脸来四处借钱的往事;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则讲述正泰整合40多家企业,走集团化路子的重重困难,打通上下游环节,形成2000多家企业产业链的不断求索……
在娓娓道来的故事讲述里,创业的艰辛、转型的阵痛早已被略过,但温州人勇于创业、大胆创造、不断创新的精神,在平淡的讲述中被现场观众一一捕捉。
访谈现场还设计了一个特别的环节——以连线方式对话在外温商,从香港温州工商会荣誉会长翁银巧到法国法华工商联合会名誉会长林光武,再到天津温州商会会长应泽从……在外温商们带来了温州人走出去、抱团拓市场的精彩故事。
毋庸置疑,当我们谈论温州人精神、“温州模式”的时候,“走出去”显然是题中要义。
著名时事评论家曹景行讲到自己多年来在国内外采访的所见所闻,温州人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在国内、在欧洲我都碰到了大量扎根创业的温州人,他们在异乡生活、创业,即便是经济困难、很多人撤离的时候,温州人还是选择坚守。”对此,曹景行深深地感佩于温州商人力量之强。
贺俊则从温州“供销大军跑市场”切入,认为温州人走出去不仅为全国各地带去了有形市场,还带去了无形的市场经济。
追逐“温州模式”的未来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上,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已奔涌而来。曾经创造风向标式辉煌的温州,如何继续努力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曾经备受赞誉和追捧的“温州模式”,又该如何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回望过去,既为记录历史,更为继续前行。参加访谈的嘉宾们对“温州模式”的未来有着不少期待。
胡宏伟直言,在中国改革的历史上有两座城市应该刻入丰碑,一个是深圳,另一个便是温州,“深圳改革自上而下,温州改革则是自下而上,温州实践回答了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 胡宏伟于1986年第一次到温州采访,从那时至今32年间,他已经33次来到温州。对于温州,他形容“这是一团永远燃烧的火”。寄望未来,他语带深情地说:“我愿意再来到温州33次!”一句话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王春光说:“温州过去40年创造了非凡的业绩,但是温州要有危机感。我们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节点回顾过去,是为了把未来走得更好、更稳,把过去好的东西传承下来,同时探索新的‘温州模式’、新的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