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开香万里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0-1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上周六晚,在江苏徐州的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典礼上,温州鼓词名师陈春兰含笑举起牡丹奖奖杯。这是她第二次参加这一全国曲艺艺术专业的最高赛事,两年前,在第八届牡丹奖比赛上,她曾获表演奖提名奖。

两度冲刺,终于如愿以偿。喜捧大奖的陈春兰说,为了这一刻,她付出了很多很多,她特别感谢自己的先生,是他多年来的帮助、鼓励和指导,陪伴她一路走来,登上了艺术的高峰。

她的先生黄良福,现任瑞安市曲艺家协会主席。温州鼓词,是他俩的红娘,也是他俩共同的人生伴侣。

一年连拿三个金奖

温州鼓词,因为发源于瑞安,以瑞安话为唱腔,又被称作瑞安鼓词,早在明末清初,便已唱响飞云江两岸,并逐渐向周边地区辐射,成为广受浙南地区老百姓所喜爱,唱尽三百年而不衰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2006年,温州鼓词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陈春兰1968年出生,是平阳城西北台村人,她说,也许是因为儿时的小山村没有什么娱乐,文化生活比较贫乏,所以,13岁那年,在村子里听到一位鼓词艺人的唱词,听得顿时着迷了!这些唱腔是那么动听,歌词是那么引人入胜,而那牛筋琴的声音,在她听来,简直是人间仙乐!于是,16岁时,征得父母的同意,她正式外出拜师学艺。由于长相俊美,声音圆润,表演出色,她在众多的鼓词艺人中很快脱颖而出,受到观众的热捧。特别是30来岁时,她录制发行了几张表演录影带,更是声名鹊起,各地请她表演的邀约不断。陈春兰说,最多时,一天有十几班人来请,忙都忙不过来。

虽然如此,她还是不断地寻访名师,在艺术上寻求更大的突破。她和黄良福,就是因为同为丁凌生的学生而相识的。丁凌生(1932-2007),艺名筱麟童,温州“丁派”鼓词创始人,和阮世池等人并称为温州鼓词四大名师。

2009年,陈春兰受鹿城区文化馆选送,参加了三大艺术赛事。让她自己也意料不到的是:在浙江省群星奖、上海第21届国际艺术节邀请赛、浙江省第3届杂技艺术节上,她一口气拿下了三个金奖。

一年连拿三个有分量的金奖,她在欣喜之余,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实力。

第二年,也即2010年5月,她受邀前往法国巴黎,参加由中国曲艺家协会和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联合举办的巴黎中国曲艺节。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场”举行的曲艺节汇报演出上,陈春兰与刘兰芳、姜昆等艺术家一道参加了演出,以鼓词《锦绣中华美如春》夺得卢浮节目奖。这也是温州鼓词首次走出国门并获奖。

在异国舞台上,陈春兰一身旗袍,形象庄重。她吐字清晰、嗓音圆润,表演收放自如,获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也获得了同台艺术家们的啧啧称赞。同获卢浮奖的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现任中国曲协副主席)对春兰说:“你应该去参加牡丹奖比赛!”

一个人便是一台大戏

今年9月11日,第九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杭州余杭赛区,南方鼓曲唱曲类比赛拉开帷幕。杭州摊簧、绍兴莲花落、广东粤曲、广西文场、福建南音、四川清音、贵州灯词、江西鄱阳大鼓等39个曲种一一登台亮相。

精彩绝艳的伴舞、美轮美奂的布景、华丽丽的灯光……每位参赛者都使出了浑身解数。舞台后勤人员问春兰:“你的伴舞演员呢?背景有什么安排?灯光有什么要求?”她回答:“没有伴舞,背景主屏幕就行了,平常的灯光就可以了。”

轮到她上场了。一张琴、一面鼓,左手三粒板、右手持鼓签——亮开嗓子,一个人演绎一段江湖,一个人便是一台大戏。陈春兰说:“我独自坐在舞台中央,让我的心占满整个舞台。”

12分钟的《杀庙》,她扮演了三个角色,刺客将杀未杀的犹豫、秦香莲悲伤哀婉的告白、孩子恐惧绝望的哀求,在她细腻婉转而又深情款款的表演中,被丝丝入扣地展现出来,深深打动了所有观众的心。

带着从容和自信,她在掌声中走下舞台,迎接她的是一张灿烂的笑脸,黄良福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今天你发挥得真好!”她笑了,她有同感。她说,这是他很难得的赞美,平时总是只听到他的批评和挑刺。

果然,她再次获得了提名奖。

接下来,获提名奖的参赛者的比赛录像要汇集到北京,由专家统一打分定评。

等待的日子漫长又紧张。其实,在赛前他俩就已知道:本次比赛将是历届难度最高的一次。这次牡丹奖是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之后曲艺界的首次评奖,奖项及数额大幅缩减,仅保留了节目奖、表演奖、新人奖和文学奖。陈春兰说,为此,她曾一度打起了退堂鼓。而黄良福,虽然也暗地里叹气觉得她运气不佳,当面还是不断打气,鼓励她坚持了下来。

9月下旬,牡丹奖获奖人选名单公示,陈春兰赫然在列。

从获奖名单上可以看到:本届牡丹奖全国共20个获奖名额,和往届40多个名额相比,“缩水”超半。

他是她最挑剔的观众和导师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每个成功女人的背后也都有一个默默支持她的男人。黄良福,就是站在陈春兰背后的男人。

因为一次喉部手术导致声带受损,黄良福40多岁时便退出了鼓词舞台。从此,他成了陈春兰最负责的后勤、最挑剔的观众和最不留情面的指导师。陈春兰一年要演出70到100来场,每场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把场地、灯光、音响等等搞定之后,他就坐在观众席上,和观众一起静静地看、细细地听。他带着他专业的眼光,仔细观察、分析、揣摩,从春兰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到她的每一句唱腔,她的咬字、发声,甚至偶然冒出的错别字,他都一一记在心里,等她下了场,就逐一指出来。

“有时候她也会生气,说‘烦死了,人家唱得累都累死了,你还这样那样的,你自己上去唱唱看’,但过后,那些我指出来的地方,她也就会悄悄地改了。”黄良福说。

两年前,陈春兰参加第八届牡丹奖未能获得大奖,回来后,黄良福为她选定了《杀庙》这个戏。《杀庙》是一个传统曲目,讲述的是负心汉陈世美派人刺杀妻子秦香莲的故事,原本有半小时长。为了符合比赛对时长的限定,黄良福请曲词名师凌康君根据春兰的特点,对本子作了压缩和改编,突出了春兰擅长抒情、内敛稳重的表演特点。

黄良福说,温州鼓词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唱得好的鼓词艺人很有市场,大多收入不菲,所以很多人会满足于现状,觉得只要有观众就好了,对艺术没有更高的追求。但他不这样想。

在他看来,平时性格内向、不大爱说话的妻子,一上舞台,就显出了一种大气。她上场不慌,唱腔动听,动作自然,打鼓敲琴声声入耳,有一种艺术大家的风范。这样的评价,他也不止一次从一些专家评委口里听到过。所以,他不肯放过一个可以改进的细节,即使她会生气发怒;一遍遍地细致打磨,就是为了看到一个更完美的她。

从颁奖市典礼回来,两人还沉浸在激动的心情中。陈春兰告诉我:“鼓词是我少年时的闺蜜,中年时的挚友,老年时的老伴。我今年48岁了,今后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开展公益性演出和培养新人上。”

身为瑞安市曲协主席,黄良福坦承,鼓词的传承当下也存在青黄不接的隐忧。为此,协会去年上半年在瑞安市职业中专开设了鼓词公益课,希望能通过“鼓词进校园”等活动让鼓词更好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