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海霞精神 打造海上枫桥——解读洞头区平安建设五大法宝

来源:温州日报 2016-10-1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连续11年获得省级“平安县(市、区)”殊荣、2013年被中央综治办授予“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荣誉称号、2011年至2012年连续两年平安考核成绩全省第一……

看到这“傲人”的成绩,你就会知道,平安,已经成为百岛洞头的一张“金名片”。

日前,记者走进洞头,听洞头干部群众细说平安创建之五大法宝。

张银燕/文

法宝

1

三张网打造“海上枫桥”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这是上个世纪60年代绍兴诸暨枫桥镇处理民间纠纷总结出的“枫桥经验”。近年来,洞头区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精髓,将“枫桥经验”向海上延伸。

“我们全力构建海上‘三张网’,打造具有洞头特色的‘海上枫桥’样板。”王文胜告诉记者。

第一张是构筑海上和谐网。

洞头是传统渔业区,从事海上作业是渔民最为普通的生活方式。渔船作业风里来浪里去,磕磕碰碰在所难免。“一旦发生纠纷,得跑温州城里,甚至要去宁波的海事法庭审理。”一位船老大如是说。一来一回不仅影响渔民正常的捕捞安排,由此产生的诉讼成本也不低。

自2011年起,这个让渔民觉得麻烦的事,基本得到解决。洞头区将综治网格延伸到海上,建立海上养殖网格、渔轮生产网格,依托海上党小组、党员“红老大”和党员先锋示范船,实现渔养民自我管理。

同时,鹿西岛上设立了“渔业纠纷联调室”,每年及时消除、化解涉海纠纷达100多起。而这,正是得益于洞头区司法局同宁波海事法院温州法庭联合出台《关于建立涉渔纠纷诉调衔接工作机制的意见》,在全省率先建立海渔事纠纷诉调衔接机制。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海岛渔民足不出“岛”就能化解纠纷。

第二张网是构筑海上安全网。海上作业有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其安全生产是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票否决”的高发领域。近年来,洞头区有效整合边防、海事、渔政、渔监等海上管理力量,常态开展海上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及时打击海上违法犯罪行为,规范海上作业秩序,有效地维护了海区的稳定。去年7月,洞头专门针对海区非法采砂现象,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采砂”专项执法行动,做到了及时有效的应对。

最后一张是构筑海上保障网。身为海岛县,每年6月至8月,洞头都频频遭受台风影响,渔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此,这些年,洞头区十分注重对渔港、码头和渔船安全设施的投入,至今已规划建设各类标准渔港14个,护岸堤8000余米,码头总长2300多米,每年汛期所有渔船都可实现就近避风。在执法救助上,开通海上统一报警电话,建立渔政、海监、海事等联动执法机制,创成了全市唯一的“省级平安渔业示范县”。

法宝

2

卡“咽喉”打击违法犯罪

平安不平安,首先看治安。

以前,人们要去洞头区,唯一的交通工具便是轮船。然而,2006年后,温州至洞头半岛工程建成通车,由此,洞头由海岛变半岛。

交通的便利,当地经济也随之繁荣发展。但是,各类违法犯罪问题不断增多,社会治安形势日趋严峻。

为此,洞头实施主动警务战略,对外实施“闸门工程”,即在陆路出城的唯一通道、必经之路——灵霓大堤霓屿入口处这样一个进出海岛的咽喉部位设立警务查报站,并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4月正式成立通道控制中心,由治安稽查大队24小时值守,像一道闸门牢牢把住了犯罪通道。

同时,在所有社区建立警务室、“社区法律援助站”、“派出所调解室”等基层警务平台,整合社区民警、社区干部、企业保安等多元力量,建立挂钩联系走访制度,将命案防控工作融入到日常社区警务工作之中,确保警务工作不漏一岛、不少一船,真正实现“让犯罪分子不敢来,来了不敢作案,作了案逃不了”。

另外,洞头警方还围绕“传承+创新”、“传统+科技”的理念,建成“上有监控、下有卡口,白天见警力、晚上见警灯”的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全力解决防范命案的“盲区”。拓宽技防构建“天网”,在城区主要路口、街道、小区、村庄和重点单位共建视频监控800个,重点区域实现100%覆盖。

地面上,以步巡和车巡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辖区社会面、背街小巷、易发案部位、复杂地段、场所以及群众集中的广场等区域的巡逻控制力度,有效提高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抓获率。

多年来,洞头刑事万人发案数仍保持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下,连续六年无命案。

法宝

3

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组数据:2011年至2015年,洞头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成功调解矛盾纠纷5591件,调解成功率98.62%。

矛盾化解率98.62%的奥秘是什么?王文胜说,守护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是洞头“平安创建”的重要助力。

洞头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40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786人。在纵向组织上,建成区、镇乡、社区、村居四级调解网络,建立村居人民调委会102个,调解员552人,实现一村居一基点;选取辖区面积大、人口多、纠纷频发的社区,建立16个社区人民调委会;在全区7个乡镇街道均建立乡镇(街道)人民调委会,共有调解员87人,对下排查矛盾、收集信息、化解纠纷,向上反馈数据案例;区级设立1个人民调解中心,构建化解重大疑难复杂民间纠纷的综合平台,居中指导,统筹协调。

在横向构建上,逐步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多部门联调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配合,不断拓宽调解领域,建立了医调、诉调、交调、警调、检调、劳调、访调、婚调、渔调等几大人民调解机制,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现全区已建立行业性专业人民调委会12个,共有调解员141人,其中专职人民调解员6人。

说到具体做法,区平安办主任黄根忠介绍,洞头借助民间力量,组建了多支调解队伍。比如,聘用103名“两代表一委员”担任特邀人民调解员参与人民调解,积极打造“洪老师法律咨询调处室”、“王翠香接访服务室”等民间调解品牌。从第一关口对初信初访化解的“王翠香接访服务室”,每年都要调解上百起纠纷。

为深化民情处置制度,洞头区还全面推行“周二民情沟通日”、“周三夜访制”制度,以全区周二无会日保证区领导、部门领导、乡镇干部、网格人员深入村居,收集民情和维稳情报信息。根据信息的收集情况,以网格为单位,进行分类汇总,按照轻重缓急划分“三色”民情,实施“三色管理”制度,即网格小组可解决的为“绿色民情”、需上交村居处理的为“橙色民情”、需街道乡镇及有关部门协助联动处置的为“红色民情”。

另外,洞头区还组建了一支特色调解队,坚持“每周一串门、每月一会商、每季一推进”工作机制,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串门入户,确保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95%以上;每月进行一次会商,分析矛盾纠纷,交流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每季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对调解队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法宝

4

社会组织争当“平安健将”

每天早上8点后,在洞头北岙街道街头,人们经常能看到一群身穿醒目红色马甲、头戴红色帽子的“海霞妈妈”志愿者。她们手拿扩音器,在各社区开展巡逻,收集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的信息,搜寻潜在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洞头区积极培育各类社会组织,建立一街道(乡镇)一品牌,充分发挥“亲民”优势,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方方面面,显示出了“和谐细胞”活力。

“海霞妈妈”便是一支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的社会组织。这个由387名老妈妈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风雨无阻,在北岙街道开展治安巡逻、法制宣传、矛盾调处等工作。一旦发现消防或社会安全方面的隐患,将及时发放“温馨提示单”督促居民及时消除、加强防范。她们还经常配合洞头区综治办等部门开展平安知识宣传和法律知识、禁毒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活动,让更多的群众了解平安知识。

一位成员带动起一个家庭,一批家庭带动起社会。在洞头区,类似“海霞妈妈”的社会组织还有很多,比如大门镇的“老师伯”、元觉街道的“老娘舅”、东屛街道的“好厝边”、霓屿街道的“管事公婆”、鹿西乡的“红老大”等,都在争当“平安健将”。

在霓屿街道内东郎村老村支部书记叶阿林的家门口,悬挂着一块“管事公(婆)之家”的标志牌。他告诉记者,在他负责的网格内,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串门入户。“常在村内走一走、常到山上看一看、常进家庭听一听、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叶阿林说,大家都是同村人,有困难一起帮,有问题一起想,没有什么矛盾解决不好。

除了直接参与纠纷调解,一些社会组织还不断拓展“业务”,对网格内居家的老弱病残和空巢老人实行贴心服务,开通一键通电话,提供家政、理发、医保、家电维修、超市购物等服务,从另一个纬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法宝

5

群众是主体也是受益者

平安不平安,百姓说了算。百姓心中有平安,才是更高起点的平安洞头。

在平安建设的过程中,洞头区充分体现群众既是“平安洞头”建设的主体,也是“平安洞头”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首先是顺应民生的需求。近年来,洞头坚持把平安列为最重要的民生问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平安县”创建的先决条件。通过项目化的运作,把关乎民利的基础设施、关乎民安的平安技防、关乎民享的公共服务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工程,持续实施“十大亿元工程”和“百项重大建设”,切实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出行难、看病难、入学难、就业难、社会保障难等实际问题,让广大群众共享平安洞头的成果,从而让群众自觉加入平安建设行列。

其次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通过“海霞妈妈”等社会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和公益慈善行动,既很好地传播了平安文化,又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亲情友爱的社会新风尚。

最后是精心策划宣传载体,把开展“平安宣传”作为一项长效机制常抓不懈,精心策划宣传载体,充分利用“e管家”、“校讯通”、“村广播”等媒介,开展“平安激情广场”、“平安知识进万家”等活动,倾全力营造创建氛围。

去年,全市平安“四率”抽查中,洞头以群众安全感满意率98.06%、知晓率88.9%、参与率52.7%和群众对平安创建的满意度96.5%远远高于市平均水平,位居全市第一。这说明,平安创建的理念已经深入了洞头人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