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经商 实业为民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4-15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近现代的平阳鳌江是浙南闽北的商埠中心,出现了一批颇有商业成就的本地家族,如王广源、孙震发、金益和等家族,其中,金益和家族后裔曾任平阳商会会长,开辟了平阳县第一条内河轮船航线。

刘荣锋

永嘉场迁来

商号金益和成为地名

清初展界后的古鳌头下埠的八角亭、安澜渡(1949年后改称胜利渡)一带,是鳌江小镇非常热闹的地方。此地不仅是鳌江流域的货物集散地,也是浙闽两省的交通要道。据笔者粗略统计,清代,永嘉场移民不断迁来,其中包括永昌堡的王姓、寺前街的孙姓、下垟街的高原张姓、普门的张姓,以及永嘉场上金的金天煌、金天耀两兄弟后人,分居在上埠和下埠八角亭附近,并在上埠访贤阁附近的田野边,盖起了一座金家祠堂。而另一支居住在下埠八角亭河头对面,其地后来被叫做金益和。

金益和其名来历,金家后人对此也说法不一,有说是祖上糕饼店的商号,也有说是酿酒坊的行号。在金家祖屋前,有一片宽阔的灰坦地,四周围上了围墙,据说曾是用来晒酱放酒埕的作坊。过去平阳的酿坊行号都带有“和”字,比如“九和”“九成和”“李万和”等等。但奇怪的是,金家后人却一直没把“金益和”作为他们的商号来使用,或许是他们的后人不再从事酿酒行业的缘故。但在地方上,这个家族曾经用过的行号却留在民众的口碑里。清末民初,金家后人在八角亭埠头开有烟店、化妆品店,行号是“金同顺”“金同兴”,都没再使用“金益和”商号。

金益和的祖屋据说有200来年的历史,曾出过一个武生员,祖屋正厅挂着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匾额,直到1973年,由于人口日繁,加上老屋年久失修,为了改善居住条件,金家人不得不拆掉祖屋,在原址建起了平房。

金莲初办实业

开平阳风气之先

民国年间,金氏后裔金莲舫、金莲初兄弟名振古鳌头。据《金氏家谱》记载,金莲舫(1873-1927),“性灵敏,少习商业,嗣以商业不能发展,转入政界……日与官绅相往来,文学亦随之而进”,“地方遇有公益之事,莫不商诸莲舫”。据现年95岁的鳌江人缪昌来说,当年地方人都知道下埠有贤绅金莲舫,做事公道,善于调解地方纠纷。

金莲舫胞弟金莲初(1884-1972),更是在平阳做出了几件首开风气的事业。1925年,金莲初购置了轮船和客驳,开始在八角亭河头经营鳌平航线,很受来往于鳌江两岸渡口群众的欢迎。当年鳌江至平阳昆阳的内河货运运输都是靠小木船,使用木桨人力,从鳌江镇八角亭河头出发,需要2个多钟头才能划到县城昆阳坡南河头。现代化的机器轮船使鳌江两岸的交通更便利快捷,促进了平阳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他也成为平阳县经营内河运输第一人。后来,金莲初又购置了轮船,办起鳌江开往福州的海上运输航线。

1930年,金莲初创办了鳌江电力碾米厂,从上海购置一部24马力引擎,还聘请了上海师傅指导。电力厂在夜间带动一台10千瓦发电机,供居民照明。民国27年,他在鳌江和平阳县城间架设一条配电线路,由鳌江送电,配变容量15千伏安,安装在县城南门城头,为社会培养出一批电力人才,如七级电工的金立鑫,宜山发电厂厂长金立旺,上海中石化电力系统总工金立祯等人,至今他们的家庭成员多从事电力工作。同鳌江名士王理孚的“王广源”遭遇一样,鳌江电力碾米厂也曾受平阳县长张韶舞的勒索威胁,私营的电力厂被强令改为公有事业。但金莲初据理力争,说就算官司打到“大理寺”也要坚持下去,导致张绍舞的图谋未能得逞。

金莲初热心社会公益,担任过平阳商会会长,早年捐资修建鳌江新堂、荆溪山东纂禅寺。抗战时期,日寇轰炸鳌江,鳌江南门街周边的人向农村逃散,都要通过金益和与水心村之间的木桥,木桥不堪重负。抗战胜利后,他首倡并出资把木桥改建为石板桥,为了纪念抗战胜利,桥名取为“胜利桥”。1949年后,金莲初被定为开明绅士,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作为地方上德高望重的乡绅,列席县政协会议。有一次去县里参加政协会议,领导得知他牙齿不好,特地吩咐厨房安排松软食物。

金莲初与其兄一样,喜与文人交往,40年代为“颐社”成员。“颐社”效仿“戊社”,由鳌江名士王理孚、王惺园、王子久、叶卓然、金莲初、林济川、孙志璆、张叔玉、潘品梅等九人组成,吟诗撰联,漫谈家事国事,尽得颐养天年之乐。

子孙繁衍

远赴巴西法国经商

金莲初二子金立俊(1915-2004),生性儒雅,为人正派,轻财仗义,14岁去温州白累德医院当学徒,成年后迎娶本地名中医杨涤生的女儿,曾在温州市区的瓯海医院、康乐药厂、肥皂厂等处工作。

抗战胜利后,日本人撤离台湾,台湾社会急缺各类专业人士,平阳不少人告别妻儿而赴台。金立俊熟识制皂工艺,在家乡金益和办过制皂作坊,应温州知名实业家余毅夫邀请,去台湾中部彰化县罗东镇新兴肥皂厂负责技术工作。1949年后,金立俊在余毅夫创办的“新兴火腿厂”担任厂长,由于是台湾的第一家火腿厂,因而十分引人注目。火腿厂一直办了七年多,随着余毅夫回大陆而关闭停产。上世纪60年代初,由巴西开银行的庄姓朋友的介绍,金立俊去巴西做台布生意。

改革开放后,有着创业基因的金益和家族重立商业潮头。金立俊之子金慎强、金慎宝远赴法国从事皮件生意。当时法国的皮件生意主要由犹太人垄断。温州人凭着勤劳耐苦,逐渐占领了法国以及周边国家的皮件市场。同时,两兄弟积极参与法国华人组织活动,争取在法的中国人合法权益,多次被选为法国华侨华人会副主席。他们也一直关心家乡的发展,每逢乡亲访问法国,除了代表法国华侨华人会安排接待外,还经常宴请,共商家乡的发展规划。如今金慎强、金慎宝都是法国华侨华人会名誉主席,其后裔也有多人在经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如今金益和作为一个地方,消失于新一轮的城镇改造中,但金益和家族在鳌江的城镇形成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们心胸豁达,敢为人先,勇于创业,同时热心社会公益,注重文化教育的家族遗风,是鳌江各优秀家族的共同特质,也是典型的温州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