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少不了一把利剑。一个强国,离不开一支强大军队。拥军就是筑长城,爱军就是爱国防。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实践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路子,着力做好双拥制度建设、氛围营造、社会化拥军、军地共建等工作,全面提升双拥工作整体水平,双拥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温州市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五连冠,洞头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市民罗小双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人物……
拓宽渠道
双拥基础更广泛
通过拥军窗口、拥军企业、拥军热线等平台,吸纳更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社会热心人士参与双拥活动,发挥我市社会群体拥军基础广泛的优势,扩大社会化双拥的参与面。
不断创新和丰富宣传方式,广泛宣传双拥工作成果,积极营造“人人知道双拥,人人参与双拥”的浓厚氛围。整合调动各类资源,发挥拥军优属活动小组、志愿者服务队、医疗小分队等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的作用,积极为双拥对象提供服务,进一步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不断优化双拥共建网络建设,推动双拥共建网络全覆盖。今年新增军民共建点90家,覆盖机关、企事业单位、非公经济组织和基层组织。军地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定期开展挂钩共建活动,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依托节日
双拥活动系列化
在春节、“八一”等节日期间,积极开展各级拥军慰问活动,以党委政府名义为每一位驻温部队官兵送上慰问品。企业、社区、志愿者等,纷纷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年均慰问金达数百万元。开展“9·30”烈士公祭日活动,广泛进行爱国教育。开展军事日主题活动,深化“双拥一条街”和“双拥在基层”等系列活动,促进双拥工作常规化、制度化。
开展“义诊进军营”“法律援助进军营”等活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开展“送书籍到军营”“送科技到军营”“文艺演出进军营”等活动,丰富官兵业余生活。采取军民联谊、慰问演出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和群众走进军营;同时组织驻温部队官兵到企业、社区参观,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有效促进军地双方增进了解、增强感情。
脚踏实地
双拥工作显实效
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力保障部队生活、训练和战备,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部队基本训练基地及更新器材、装备购置和后勤保障补助。狠抓拥军优属措施落实,积极帮助部队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在全省率先实现退役士兵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金标准城乡一体化。高度重视退役士兵就业培训工作,积极搭建平台帮助退役军人实现自主创业。近五年来,共投入退役军人培训经费2270余万元,培训退役军人4503人。通过培训,一大批退役军人顺利走上就业、创业岗位。
驻温部队官兵把温州当故乡、视人民为亲人,始终把支援温州城市建设发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军民共建、维护稳定、应急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温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温州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抗台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驻温部队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创新思维
双拥工作社会化
面对军队建设任务多样化、拥军需求多样化的新形势,不断更新双拥理念、创新双拥工作。立足温州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条件,通过大力引导和培育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双拥工作,着力构建社会化拥军政策体系和基层群众性双拥服务组织网络,将“社会化大双拥”打造为温州双拥工作的特色与亮点。积极培育社会拥军典型,通过典型模范凝聚更多的社会拥军力量。
在全省率先实施双拥(优抚)购买服务,全市由点到面,逐步铺开。购买服务实行项目化运作,并委托专业的社工机构进行。上门走访,了解优抚对象的年龄、生日、有无慢性病、能否自理、出行是否方便、家庭收入情况、住房情况、家属情况、主要诉求等情况,根据其个人特征和需求,开展服务,着力解决优抚对象,特别是一些空巢、患病、贫困的优抚对象,生活、工作、心理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感受到社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提高他们的生活幸福指数。目前全市购买服务共定点结对8000多名困难退伍军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本版图片由市民政局提供
鹿城:
军民鱼水一家亲
只要天不下雨,在蒲鞋市街道蒋家桥河面上就总能看到几名穿着“红马甲”的鹿城消防官兵的身影。尽管已是30摄氏度的高温天,为社区建设搭把手,他们总是有求必到。
在五马街道十八家大网格(社区)内,浙江海警33032艇的官兵们就推进“海上红色驿站”支部品牌创建与社区初步达成党建联创共建意向,今后将不断以军地党建联创主题品牌为指引,进一步加强密切军民和谐关系……
鹿城人民与子弟兵血脉相连,不少市民家庭与驻温部队官兵结成干亲关系,松台街道和勤奋路消防中队的警营认亲活动已坚持了21年,先后有110位战士与驻地军属认亲。管妈妈罗小双和消防特勤大队的结对已连续进行了12年,带动了一大批的志愿者,管妈妈志愿服务队成为社区一道靓丽温暖的风景。
洞头:
群众拥军热情高涨
自2010年4月“海霞妈妈”志愿者服务队成立起,这支由热心公益活动的老妈妈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活跃在部队志愿者的岗位,在辖区内开展双拥宣传活动,把“军民鱼水一家亲”的拥军情怀传播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们怀揣“民拥军、军爱民”的情愫,奔走在双拥工作的最前线,不断传递正能量。
七年中,她们参与各种拥军宣传实践活动10000多人次,一到重大节日海霞妈妈就会走进部队,与官兵共度节日——端午节包粽子送给“兵儿子”们、八一节建军节来为“兵儿子”们洗衣服、春节期间给“兵儿子”们做饺子吃……每逢部队新兵下连,海霞妈妈们都主动走进军营,为新兵们端上一碗碗热汤圆,让新兵们深切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温暖。每年在退伍老兵临走之际,“妈妈”还亲自赶到现场敲锣打鼓欢送“兵儿子”们光荣退伍。给“兵儿子”戴上象征光荣退伍的大红花时,“妈妈”与“儿子”眼中抑制已久的泪水夺眶而出。临行前的一句句叮咛嘱咐,送走的是退伍老兵,道出的是依依亲情。
爱兵已成习惯,拥军已是传统。海霞妈妈与驻地部队开展群众性双拥共建活动,让部队官兵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增强官兵驻岛守岛的从军报国热情。
苍南:
军地携手铸“铁军”
为响应苍南县委“铸造苍南铁军,打赢每一场硬仗,加快建设浙江美丽南大门”的号召,驻苍部队发扬拥政爱民优良传统,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帮助各乡镇、各机关单位开展军训,组织领导干部过“军事日”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苍南“铁军”建设。
“稍息、立正……齐步走!”驻苍各部队营区响起嘹亮的口令,这是驻苍部队为各乡镇、各机关单位开展军训。通过军训,培养了全县干部职工令行禁止、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步调一致的工作作风,为打造一支务实高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军”队伍奠定了基础。今年以来,驻苍部队共选派教官612人次,为97家单位开展军训,受训人数达12650人。
瑞安:
购买服务情暖老兵
瑞安市自2016年5月开始启动《朝霞映功臣》优抚购买服务项目,以“助老服务”为切入点,探索创新优抚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积极采取走访、座谈、宣传和帮扶的“四驾齐驱”模式,组织开展特点鲜明、贴合需求、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在日常联络关怀、节日慰问、召开座谈会等常规项目上,根据老年优抚对象特有的生理、心理特点,增设爱心体检、医疗服务、庆生祝寿、革命故事宣讲等拓展项目,在给予优抚对象精神慰藉的同时,有力提升了社会对优抚对象的尊崇感。
今年瑞安市将服务对象扩大到了全市1908名病故军人遗属、参战退役人员、残疾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烈士遗属、伤残机关人员、伤残人民警察、因公牺牲遗属、在乡复员军人等对象,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各界的关爱,送到优抚对象的心坎上。
乐清:
民企拥军硕果纷呈
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成为社会化拥军主力,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企业和社会组织自发参与到双拥工作中来,社会拥军力量不断壮大。一批青年企业家与驻地部队开展共建,成立青年创业孵化园,围绕自主创业,为广大士兵传授经验,提供智力支持。
7月28日,天正集团组织天正民兵近100人参观永嘉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学习革命先烈精神,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并在革命旧址开展民兵志愿者活动。在乐清,像天正这样的民营企业还有很多。对员工定期进行国防知识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一种企业文化传统。
兴乐集团与驻地部队结对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并签署了《军地人才培养协议书》。在军地两用人才培训中,该集团派技术高管到军营授课,开展电缆知识培训,安排现役军人到企业参观学习,为现役军人退伍后转业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平阳:
用脚步丈量双拥
动真情、办实事、求实效,这是平阳双拥工作最真实的写照。从春节到八一,从中秋到抗战纪念活动,在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走访慰问一个都不落下。除了对驻平阳部队进行走访慰问,还对重点群体进行走访慰问,特别是对健在的老战士和在乡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生活困难退役士兵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今年已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680人次,发放慰问经费380多万元,发放年画、挂历4000多份。
平阳县双拥办在“八一”建军节来临前夕,和双拥志愿者一起开展走访慰问困难现役军人家属。5天时间里,先后奔赴昆阳、鳌江、万全、萧江、麻步、山门、凤卧等近十个乡镇,走访了25户军属,总行程超200公里,让广大军属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增强他们的幸福感。
龙湾:
国防教育常抓不懈
发挥文物古迹的教育潜能,将古炮台改造成为国防教育基地,利用基地平台开展国防教育和民兵政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断对基地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完善,现设有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筑牢钢铁长城、肩负起我们的责任等6六个系列,阶段性更新国防教育展板内容,使基地真正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青少年学生、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国防知识熏陶的有益场所。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前来参观、接受教育的各类人员27000多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