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跑出群众“获得感”

来源:宁波日报 2018年01月16日 星期二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黄合 董小芳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市2017年的最热词之一。这项旨在打造“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全社会的关注。

昨日下午,围绕这个既事关发展大局、又贴近群众需要的话题,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举行了协商交流会,来自10来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数百名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焦点、堵点、难点问题,为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谋思路、寻举措、想办法。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近3个小时的协商交流,一问一答,形式简洁却充满了亮点和诚意,凝聚了社会各界的共识——要以“最多跑一次”为契机,为宁波挖掘更大的改革潜力、释放更多的改革红利,让群众拥有更切实的“获得感”。

“信息孤岛”,如何破解“老大难”?

“个人婚姻状况只能在本省查询,个人房产信息全大市范围内也无法共享……类似这样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应该如何通过改革逐步打破,提高办事效率?”委员提问环节刚刚开场,来自社福与社保界的黎丽委员的发问,引起了委员们的共鸣。

“信息孤岛”是“最多跑一次”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长期以来,由于体制机制、利益格局以及历史因素,某些垂直部门间“上下不通”、不同处室之间“左右不通”的情况时有存在,给群众、企业办事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信息待在各个部门数据库里,却让老百姓跑腿打证明,这样的现象是不是可以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对于这一“难点”和“痛点”,来自民建界别的沈颖程委员也深有体会,就“到公安机关办事还要出具公安机关核发的证件或证件复印件”这个问题,直言不讳地现场“拍砖”。

这个问题,确实和现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有差距。面对委员“火辣辣”的提问,市公安局副局长赵永山和市电子政务办的相关负责人态度诚恳地予以回应。

从去年5月起,公安服务窗口已打通警种内部的信息壁垒,不再要求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公安内部数据系统可以查询到的证明材料,比如居住证、驾驶证、户口簿、身份证等;如按上级规定需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以上证件复印件的,也由公安机关内部进行复印留存,不再要求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

与此同时,去年8月30日,我市正式建成启用全市“统一受理平台”,进一步推动办事事项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受办分离”。目前,该平台已与市统一权力运行系统、22家市级部门的45个自建系统打通对接,剩余2个部门、5个自建系统的对接预计在本月底前可以完成,系统接入率达到90%。

“我们正在深入推进政府网站与政务服务网的深度融合,实现各系统之间的数据流转,逐步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服务体系,让数据多跑路、百姓少跑腿。同时,我们也在加强检查督导,倒逼各项规定落地见效,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真正方便企业和群众。”上述负责人说。

改革深水区,如何“摸着石头过河”?

既然是改革,自然有深水区,必须摸着石头过河,同样也需要敢于破难,敢于攻坚。

“如何按照‘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100天内完成’的要求,提高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效率,加快审批进程?”来自教育界的胡振燕委员发问。

“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一块‘硬骨头’,由于涉及住建、消防、规划等多个部门,事情比较复杂,审批耗时比较长。”市发改委主任彭朱刚表示,目前我市已全面升级网上审批平台功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2.0版提前实现4个100%,即100%应用平台、100%系统打通、100%网上申报、100%网上审批,为投资项目“统一平台、统一赋码、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监管、统一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

同时,我市正在探索实施“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如施工图联合审查工作,通过“容缺预审”机制和网络共享,审查承诺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大大减轻了群众和企业的负担。

“要把个案的‘快’变成常态的‘快’,通过流程再造,我们有信心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审批100天内完成这个要求,做不到的话拿我是问。”彭朱刚主任话音刚落,就引起了现场的一阵掌声。

如何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也是委员们关心的问题。来自经济界的谭维定委员提出,有企业反映,许多审批项目设置了各种前置条件,企业必须支付不菲的费用,才能拿到符合要求的检测评估报告,但实际上,有一些事项并没有相关法律依据,造成“灰色中介”浑水摸鱼的现象。

对此,市审管办主任陈承奎坦率地表示,这个问题面广多因、社会关注度高,现实中也确有存在。近年来我市已通过清理规范,累计取消182项中介服务事项和中介服务环节,相关费用下降约30%。目前正在通过放开市场、打破垄断等措施,积极培育更多的中介机构,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效率,同时探索网上“中介超市”,给企业、群众更多选择权。“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清理力度,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中介事项一律取消;同时,有些中介事项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尽可能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最多跑一次”,改革永远在路上

“经过一年来的改革,大大简化了企业、市民办事的条件和流程”“对于企业群众来说,确实是更方便了,也更高效了”……对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果,委员们也实事求是地予以点赞。

根据现场通报,目前市县两级均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即到2017年底,“最多跑一次”事项在80%以上。并创新推出从群众办事角度界定“一件事情”、拓展“全城通办”事项清单以及特定区域、特定项目“打包审批、集成服务”改革,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赞誉。

其中,群众最为关心的不动产登记“最多跑一次”深化改革工作,现已实现中心城区“全城通办”,在此基础上,计划于2018年6月前实现海曙、江北和鄞州范围内市、区通办,2018年底前实现市六区范围内通办,做到全大市异地能受理、属地能办理、数据能推送,档案查询和预受理为主的业务网上能办理。

不过,改革永无止境,“最多跑一次”改革同样永远在路上。这一场着眼“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府自我革命,仍然需要再接再厉。

“既要开好‘大门’,也要关好‘偏门’。”来自农工党界别的林杰委员提出,在放宽审批、方便市民的同时,也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如何在放宽入口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监管?如何转变过去“重审批、轻监管”的传统管理模式?

市编委办主任贺威平表示,下一步将以信用背书,积极探索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监管,同时推进“部门联合、随机抽查、按标监管”的一次到位监管,将事中事后监管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健全和完善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黑名单公示等社会信用制度。同时,我市也将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推进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力量下沉,将监管部门派驻乡镇(街道)以及与“四个平台”建设密切相关的机构及人员纳入乡镇(街道)日常管理与考核,打造“多员合一、一员多用”的全科网格,积极整合统一政务咨询投诉举报平台,加强智慧监管,不断提升基层一线的事中事后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