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中
人无信不立,市无信不兴。
近年来,我市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顶层设计和实践突破,通过“信用+”逐步建立具有温州特色的社会信用体系,推动温州城市信用形象和市场主体信用意识“双提升”。
2016年度温州在全国259个地级市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第三;今年,温州在人民日报等单位最新评选发布的“中国城市品牌评价(地级市)百强榜”名列全国第二;第三方评估调查显示,温州在意自身信用评级的法人代表比例达到94%,掌握评级情况的有61%;在意自身信用评分的个人比例达到91%,掌握信用评分情况的达到75%。
在第18个“8.8诚信日”到来之际,诚实守信已然成为温州新风尚。
大数据平台 彰显信用威力
今年初,从事水产生意的陈先生要去外地采购水产,在龙湾国际机场办理登机牌时被告知不能乘坐飞机出行,原因是其欠银行几十万元却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机场通过系统联网查到了陈先生的不良信用记录,拒绝了他的乘机要求。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
自2015年创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我市加快信用大数据平台建设,逐步打破信息“孤岛”。2017年底,已建成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信用温州网及配套移动客户端。平台归集了市本级63个部门、县(市、区)308个部门共359类信用信息,为全市821万户籍人口,1.3万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法人,29.8万企业法人建立了信用档案。截至6月底,平台已入库有效信用信息4500万条,信用温州网站日均访问量2.5万次,日均查询量4600次。
如今,只要打开“信用温州”网,不仅能查到自己的信用信息,还可以查询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信用信息,平台还公布了大量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案例和各类主体的信用承诺书,一张信用监管体系的数字化大网已经拉开。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完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诚信通”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市县两级数据全覆盖,构建起国、省、市、县四级平台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围绕建成“掌上办事”的目标,优化信用温州门户网站,着力加强信用温州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建设,全面提升“掌上办事”能力。同时,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影响力和服务能力。
“信用+”模式 倡导全民守信
近年来,我市全面创新信用举措,通过系列“信用+”模式,全面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以“信用+农村”为支撑,推动农村普惠金融提质扩面。根据村民的信用,可以实现无抵押贷款,率全国之先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新模式,累计激活农村资产32.3亿余元,有效盘活农村巨大的“沉睡”资产。
以“信用+监管”为重点,构筑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探索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门槛管理”向“信用管理”转变,在政府采购、招投标、资金扶持、“标准地”投资项目等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广应用信用信息。完善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对失信被执行人、纳税A级主体等22类“红黑名单”对象实施信用联合奖惩,构建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处处受限的信用环境。
以“信用+金改”为契机,助推公共信用与市场信用深度融合。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12项重要任务之一。率全国之先出台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将民间融资信息作为重要的信用信息予以采集,四年累计备案民间借贷5.6万笔,填补了民间信用信息空白。设立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温州分中心,推动政府公共信用数据、银行征信数据和民间借贷数据三方信用信息的融合共享。
以“信用+文化”为抓手,构建享誉全国的诚信品牌。建立诚信文化宣传常态化和长效工作机制,连续16年举办 “8·8诚信日” 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创建诚信示范一条街、评选百佳诚信企业、上线网上诚信纪念馆等系列举措,使诚实守信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追求。
全社会联动 探索发展新路径
为巩固和拓展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我市将以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为核心,以推动公共信用信息应用和健全信用联合奖惩为重点,继续建设完善信用大数据平台,架构政府、企业、社会高效联动的信用工作机制,推动国家守信激励创新试点工作,打造温州信用建设升级版。
启动“诚信通”信用云平台建设,全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加快实现市县两级数据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国、省、市、县四级平台信用信息纵向交换共享和市本级平台与市级政务数据平台、社会信用数据平台横向交换共享机制,提升各单位数据报送质量和平台数据处理能力。
规范信用“红黑名单”管理,将信用核查功能嵌入到各部门相应的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信息系统,针对“红黑名单”能主动弹窗提示,促进联合奖惩措施有效落地,形成发起、响应、反馈的联动机制。
探索建立信用评价机制,提升信用产品应用支撑能力。加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合作力度,在保证公共信息安全和群众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建立多维融合的综合信用评价体系。
推进行业商业协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提升我市行业商业协会的信用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