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昨天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温州市委关于新时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紧紧围绕“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总目标,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奋力谱写“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温州新篇,巩固提升温州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一、决战全面小康,打好“三大攻坚战”
强化底线思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奋力打好重大风险防控、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筑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严控新型金融风险隐患,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深入开展助企服务活动,出台降本减负措施。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保障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坚战
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大搬迁。确保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增长15%以上。
■污染防治攻坚战
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加快“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入海排污口整治。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强力推进“厕所革命”。
二、着眼结构升级,下好“三招先手棋”
聚焦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好平台、产业、项目“三招先手棋”,走出一条质量更高、结构更优、效益更好、竞争力更强的发展新路。
■催生平台爆发力
集中力量推进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开发建设,努力打造几个“万亩空间、千亿量级”产业大平台。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全省战略,千方百计争取国家重点产业布局落地。
积极对接全省大湾区“一环、一带、一通道”总体布局,高强度推进东部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产业平台亩均投资至少达35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至少达30万元以上。全年新增小微企业园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
■提升产业竞争力
全面落实全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战略部署,努力在制造数字化、服务数字化、贸易数字化和数字金融等方面形成比较优势。重点打造世界级先进电气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形成千亿级时尚产业集群。全年新增上市及报会企业12家、力争15家,新增上云企业1.5万家。
■强化项目支撑力
定期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力争 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招引取得新突破。全力推动10亿元以上项目开工建设。注重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狠抓工业投资,确保“4个15%”全面实现、确保社会投资占比达65%以上。
三、围绕动能转换,激活“三大动力源”
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温州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成长起来的,敢闯敢试、创业创新是温州发展的致胜法宝。如今,更要全面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源”,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把改革大旗举得更高
着力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民生版、企业版、海外版,打响便民服务“瓯e办”、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等品牌。扎实推进年度十大重点领域改革。总结提升金融综合改革、“三位一体”合作改革、社会力量办社会事业等改革成果。加快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龙港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改革方案报批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化招投标制度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提升亩均税收1万元以下低效企业,新批工业用地按“标准地”制度供地比例不低于30%。
■把开放步子迈得更大
充分发挥世界温州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全面深化与上海嘉定等区域的战略合作。抓好世界华商综合发展试验区、浙南闽北赣东进口商品集散中心、中意(温州)国际产业合作园等开放平台建设。推动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浙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取得新成效。
■把创新动能造得更强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举全市之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水平建设眼视光、先进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汽车、时尚设计等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积极探索海外创新中心、创新“飞地”等建设,打造内外联动的科创平台体系。加快推进“千人计划”产业园建设,全面落实人才新政“40条”。
四、聚焦能级提升,加速“三个一体化”
围绕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创新大都市区统筹发展机制,加速都市建设、城乡发展、内外交通“三个一体化”,着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切实增强温州大都市区集聚辐射能力。
■加速中心城区崛起,引领都市建设一体化
推动“大建大美”向“全域美”拓展、向“精建精美”提升,加快打造集自然美、经济美、城乡美、生活美、人文美为一体的“五美”新温州。确保 9月底前完成2017年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部“清零”,市区25个、2.1万套安置房项目全面开工。如期完成瓯江南岸景观改造提升一期和亮化夜游工程建成试用,温瑞塘河完成沿河滨水公园和亮化夜游工程建设,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整体改造、提升业态,中央绿轴实现南段全面贯通、北延整体提升,三垟湿地公园初步开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六千六万”行动,加快建设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确保每个县(市、区)高水平建成1条以上乡村振兴示范带。确保所有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达到 10万元以上、年经营性收入不低于5万元。深化美丽乡村、美丽城镇建设,创成美丽乡村样板村20个、A级景区村200个,完成39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推进枢纽城市建设,加速内外交通一体化
围绕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提速推进高铁高速、轨道交通、空港海港和城市快速路建设,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深入开展温福铁路、甬温铁路、温武吉铁路和市域铁路S3线、轨道交通M线、城市东部交通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杭温铁路一期实质性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1线建成试运行,市域铁路S2线全线开工建设。积极引进基地航空公司,大力发展航空产业,跻身千万级国际机场行列。建成乐清湾港区铁路支线;完善状元岙国际邮轮码头设施,推动邮轮产业健康发展。加快城区快速路网规划建设,基本完成温瑞大道二期拓宽工程,建成快速公交BRT3号、4号线,推进城区快速公交成环成网。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年内争取建成2000公里。
五、发挥独特优势,打好“三张特色牌”
民营经济、世界温州人、温州文化是温州最鲜明的特色、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我们要用好、打好、丰富好这“三张特色牌”,为温州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与时俱进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
在全国率先开展新时代“两个健康”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联动推进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建设,争取在年内得到根本改善。高看厚爱企业家,给企业家以礼遇、尊重和荣耀,让温州成为企业家的乐园。实施“青蓝接力”培养计划,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勇于创新、敢于冒尖的新锐企业家。
■广泛凝聚世界温州人合力
大力弘扬新时代温州人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建好用好“乡情驿站”等平台,加快推进“世界温州人家园”项目建设,力争国庆期间建成开放。
■挖掘弘扬温州优秀文化
大力推进文化温州建设。抓好南怀瑾书院建设。大力选树“温州好人”“最美温州人”。建成温州道德馆,加快《温州三家人》创作生产。涵养城市人文气质,使温州这座城市更加大气、开放、包容、多元。
六、立足固本强基,筑牢“三根基础桩”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决筑牢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社会治理“三根基础桩”,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织密公共服务之网
全面落实加快基础教育发展若干意见,新建一批优质学校、标准化学校;稳步推进市区办学体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扎实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规范提升民办教育。开展书香社会、墨香城市建设,建好用好文化礼堂、城市书房、百姓书屋和文化驿站。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扩面提质,让人民群众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推进国家运动健康城市建设,扎实做好2022年杭州亚运会温州分赛区筹办工作,加强百姓健身房等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建设。
■筑牢平安法治之基
加强法治温州建设,让法治成为温州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完善“一体两翼”治理模式,完善“一三五”应急处置机制,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温州。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雪亮工程”建设。完善“大数据+人民调解”新机制,健全完善多元化调解纠纷体系。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铁腕整治消防、安全生产、道路交通等领域风险隐患,扎实做好“治危拆违”“除险安居”和“三防”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提高基层治理之效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强化政治引领、组织引领、能力引领、机制引领,形成党领导下的多元主体参与、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的基层治理体系。深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和“全科网格”建设,努力实现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