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网络问政 帮你维权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3-1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大数据看市民消费最烦啥

预付+售后+网购=29.2%

编者按

明天就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的主题是“品质消费 美好生活”。这一日子确立至今已走过25个年头,可每年的“3·15”,消费投诉还是呈集中爆发的趋势。为了继续帮助消费者维权,今天起,本报策划推出“3·15”系列报道。

面对消费纠纷,如何恰如其分地维权,这是一门学问,需要很多技巧。我们希望,广大商家能诚信经营,主动沟通并及时解决消费者的合理诉求,树立良信形象;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也衷心建议,正当的维权一定要坚持到底,但维权要求也应合理适度。

在本报“3·15”系列报道推出期间,广大读者还可向“党报热线”88869996、温州新闻App、温州网络问政平台微信公众号爆料,吐槽自己遭遇的种种消费投诉案例,一句话——“您负责报料,我们来曝光!”

本报记者 夏婕妤

有消费,难免会有纠纷。每年“3·15”前后,市民和商家间的消费纠纷就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记者通过梳理12345政务服务热线节后22天的来电发现,其中有3243条消费投诉,几乎涵盖了市民生活和消费的方方面面。其中,预付式消费、售后服务、网购等成市民消费投诉的主要门类,三者相加占到总投诉量的近3成。而美容美发、汽车售后服务、淘宝网购等则是这三大门类中的投诉热点。除上述三类消费投诉外,今年“3·15”消费投诉中,食品质量、房屋销售、旅游消费、装修服务、婚介等也是市民消费投诉的热点,共占投诉总量的15%左右。

预付

消费

投诉统计:276件

投诉热点:美容美发、健身

由于预付式消费实行先付款后消费,商家集中地获取了权利,而分散地承担义务,处于优势地位,而部分商家服务观念不强、诚信意识缺失,极易产生消费纠纷。

统计分析,市民关于预付式消费的投诉主要集中在美容美发、洗车、洗衣、健身等服务行业,而投诉内容则主要围绕经营者恶意欺诈、虚假宣传、强制服务、霸王条款、擅自中止服务、变相涨价、经营主体不合法等7个方面。

办了会员卡,充值了大把大把的钱,还没开始消费就遇上商家“关门大吉”,这样的事并不罕见。今年2月27日,市民李先生向“12345”投诉,他在双屿街道国际淘宝城附近的某健身俱乐部充值1110元,现在这个俱乐部关门停业,李先生要求退款的诉求至今没有结果。

除了吃“闭门羹”外,办卡存钱后服务质量下降也是预付式消费投诉的焦点之一。“先埋单、后服务”式的消费本身就存在隐患,仅今年2月19日至3月5日间,就有36人次投诉预付式消费后商家服务质量下降。市民黄女士去年在鹿城区新城大道某美发沙龙花费480元办理了会员卡,但是最近美发店系统更新,黄女士发现会员卡里的钱被多扣了2次,因此与美发店发生了消费纠纷。

“交钱容易,退钱难”,相关部门提醒预付式消费需谨慎,缴费和消费凭据都要妥善保存、留证。

售后

服务

投诉统计:304件

投诉热点:汽车售后、电子类产品

售后服务是商品出售以后,商家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记者梳理今年2月19日至3月12日的3000多件消费投诉纠纷中,关于售后服务的投诉占了10%左右,其中汽车售后服务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几乎占了此类投诉件的一半。

市民王先生今年2月8日在龙湾某汽车销售服务中心花费了41万元购买了一辆车。2月10日提车时发现车子顶棚发生异响,王先生要求商家将车子修好,若再出现问题,要求退款。汽车销售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不一定能维修好,而且只能修不能换。后来王先生发现车子生产日期是2016年3月份,而在他购买时商家没有提前告知,因此王先生要求商家退货。

类似这样的投诉,不仅出现在汽车售后服务,电子类产品的售后投诉也非常多。电脑、手机、数码相机等电子类产品,使用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售后服务不尽如人意时,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纠纷也常常升级。

市民徐女士今年3月2日向“12345”投诉,今年1月4日她在滨海园区购买了一台组装电脑。第二天她就发现电脑无法开机。后来多次维修,电脑故障一直无法消除,因此徐女士要求商家退货,但至今没有得到解决。

诸如此类的售后投诉还包括投诉手机质量问题、宽带通讯质量差、数码相机有瑕疵等,约占电子类产品售后服务投诉的三分之二。

网络

购物

投诉统计:367件

投诉热点:淘宝、京东、当当网、微商

网购类的投诉在消费投诉中占比最大,其中市民的投诉主要集中在淘宝(包括“天猫”)、京东、当当网和各类微信平台。

其中,作为市民最热衷的网络购物平台,淘宝上的消费投诉几乎涵盖了吃、穿、用、行等市民生活各个方面,投诉案例以产品质量为主。市民浩先生投诉,今年1月30日在天猫“康庄大道”上花费179元购买了一双皮鞋,现在脚后跟断裂出现质量问题。浩先生要求退换或退款,但与商家协商一直没有结果。

网购产品出现质量问题的投诉不仅集中在淘宝,京东、当当网等各类电商销售平台都有。网购不比实体购物,一旦出现消费纠纷,调查取证、协商沟通等都会遇到困难。市民朱先生的经历就让人有点“哭笑不得”,今年2月底他在“闪电降价APP”上购物后,物流信息上显示该商品在四川某地已经签收,但朱先生表示收货地址在贵州,多次联系商家要求退款。商家要求其先退货,才能退款。“我连货都没有收到,拿什么退给他呀?”朱先生形容自己现在是“秀才遇上兵,跟客服有理说不清”。

除了电商网购平台外,微信平台和朋友圈内的消费投诉也是层出不穷。记者在数据统计时,就发现多位市民投诉微信平台“倍思品”,称其购买活动宣传产品后,商家并未如约返现。吴女士与商家联系,店家表示因资金运转问题只能以物抵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