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见证“海上花园”美景图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8-01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1

本报记者 缪小霞  报道组 钱飞琴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洞头建设“海上花园”15周年,百岛洞头到处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15年来,洞头发展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让“八八战略”勾画的蓝图在洞头百岛变成现实。

统筹城乡发展、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八八战略”里的重要内容,也是这些年来洞头发展的战略抓手。15年来,洞头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渔业转型取得突破,港口经济活力增强,旅游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一座高颜值、深内涵的“海上花园”展露风采。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洞头区将继续以省委“八八战略”作为引领洞头发展的总纲领,指导洞头各项工作的总方略。全面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在全省“四大”建设中突出特质、创出特色,努力走出一条海岛乡村振兴的特色发展之路,让温州之滨这颗“海上明珠”更加闪烁璀璨!

聚焦建设“海上花园” 八八战略引领海岛振兴之路

洞头花园村庄百花争艳,仿佛散落在岛上熠熠生辉的星星,引人瞩目。

走进金岙村,一阵古朴风袭来。金岙村花园村庄建设以“石墙石阶石头房、种花种果种文化”为特色,建设内容包括花园村庄、森林公园、生态水景观三大项目,总投入700万元,范围覆盖全村4个自然村,沿线节点布置有氧漫道、露营平台、观海栈道、水体景观等项目,并且融入渔村文化内涵,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赏景休闲。

像金岙村这样以“生态+文化+产业”理念的花园村庄建设项目,近两年如雨后春笋般在洞头生根发芽。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3个花园村庄开工建设,完成彩色健康林建设、森林抚育、松材线虫除治“三个一万亩”目标。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海岛振兴掀起热潮,圆满完成第一次乡村振兴“五四”竞赛比学赶超现场观摩活动。全区87个村居实现海岛振兴部门挂钩全覆盖和指导员入驻全覆盖。

洞头还设立了超过1亿元的海岛振兴基金,撬动了2.87亿元社会资金活水潮涌渔农村,吸引了上百位能人回乡创业,千余户渔农民再就业。加快两岸同心示范带和古渔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年底前全面开工10条示范带,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洗脚上岸的渔民和往日游子有了“美丽职业”——经营民宿。如今,洞头不仅有岩海山居、花岗渔村等一批精品民宿群落,也有适合大众消费的群众民宿,持证民宿数量占温州总数约20%。相关旅游从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超过15%,今年全区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比去年增长约30%,富民效应立竿见影。目前,全区建成集“生态、产业、文化、旅游、村居”五位一体的花园村庄共50个。

串珠成链,连线成面,聚焦发展,朝着形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目标,打响洞头特色品牌,将是洞头花园村庄建设的下一步棋。

该区率先探索取消花园村庄终身制。东屏街道探索实施“美丽村约园丁制”破解美丽乡村养护难题。对农户进行合理划分,实现绿化养护落在人上、村庄建设落在户上。将洞头村划分为4个园丁区,引导村民扮靓自家的前院后院、养护好园丁片区的环境卫生。

今年4月,洞头创新推出海岛振兴“五四竞赛”活动。以全区87个村居为主体,依据村居类型、综合实力、发展潜力等分类开展“五四竞赛”活动,通过“制定一个计划、盯引一批项目、撬动一笔资金、创新一套机制、实现一项增收”“五个一”举措,实现“城里人下来、农村人回来、游客住进来、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四个来”目标。

下半年,还将全面完成花园单位、花园渔港等花园系列工程任务,高标准完成33个花园村庄和28个A级景区村建设任务,继续打造一批花园厕所样板。启动大门、鹿西总规修编,加快实施北岙、东屏、元觉、霓屿4个街道综合环境整治。

聚集发挥海洋优势 生态保护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山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努力使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15年来,在洞头有了现实版场景图。

黄昏时分的东岙村,整洁的沙滩被阳光涂抹上了一层金黄色,海浪拍打着岸边的礁石,晚风和煦,空气清新令人心旷神怡……

洞头结合海岛实际,精心谋划蓝色发展。划定生态红线,严格管控资源开发,先后荣获了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全国“十大美丽海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多张“国字号”金名片。

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融合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等多个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推动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实施,形成一套规划体系。共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区总面积635.7平方公里,占洞头管辖海域面积的23.5%,牢牢守住海洋生态安全底线。

立足洞头海岛特色和产业发展定位,构建“一轴、两区、多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引导渔业捕捞产业由近岸向外海转移。2013年以来,全区海洋捕捞渔船减少179艘。鼓励渔民发展深水养殖,推进深海养殖2300亩。

为持续推进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洞头在全国率先探索海洋蓝碳建设模式,加快大竹峙岛、白龙屿、南策岛周边三大海洋牧场和温台渔场产卵保护区建设,加大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全力描绘海洋生态牧场建设洞头范本,打造洞头立体“蓝色粮仓”。

海洋强区“5431”三年行动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的指引下,温州湾国家级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即将获批。温州港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完成,海运运力规模稳居全市第一。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25.2%。

绿水青山回来了,生产生活水平提高了,如何持续保护好来之不易的自然生态环境,需要规范的管理模式。为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投入保障机制,洞头区设立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加强陆海污染源治理,每年安排经费不少于800万元。

推进蓝色海湾项目建设,启动蓝色海湾修复生态评价指数体系研究,率全省之先实现海湾、海滩、海域生态化修复。加强水岸同治,完成116个入海排污口整治任务……接下来,洞头将大手笔描绘“海上文章”,擦亮洞头海洋生态这一张张“国字号”金名片,继续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充分发挥海洋优势,努力在全国海岛区(县)发展中走在前、作示范、当标兵。

聚焦建设重大项目 交通完善拉近城乡发展距离

15年前,洞头的交通基础设施几乎是一穷二白,全境零国省道穿境,高速公路零公里,农村公路待完善,水运设施待完善,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仅1.06亿元。

15年来,一串串数字见证着洞头的交通变迁。2017年全年共完成区本级交通重点工程投资额2.44亿元,比2003年增长130.2%。公路网络快速提升。从2002年五岛连桥通车结束“百岛之县”无路相通的历史,到2006年半岛工程通车改变“东海明珠”孤悬于海的状态,到2013年环岛公路通车形成“浪漫环岛”的15分钟环岛游,再到现今330国道通车成为洞头对外交通的“主动脉”。岛际交通设施逐步完善,建成大门、鹿西、大瞿、南策、竹屿、本岛6座停机坪,实现离岛应急航空基本覆盖;基本建成三盘港公务码头,启动鹿西综合交通码头、大瞿岛旅游交通码头建设;购置2艘78客沿海豪华客船,全面提升洞头区离岛交通状况。

公路的发展已经重新构建了洞头发展的新格局,工业、海洋渔业、旅游业等各类产业得到迅猛发展,直接促进洞头经济的发展,也拉近了城乡发展的距离。

今年上半年,92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速推进,中普陀文化园、温州交通城建工业化生产基地、诚意药业健康产业园正式开工。10大超10亿元重大产业项目都在顺利谋划中,加快推进了20个投资1-10亿元的招商项目,梦幻海湾未来嘉年华、韵动海湾生命科学岛有序推进,总投资100亿元两岸影视产业集聚区项目成功签订框架协议。

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嘉年华音乐节、妈祖平安节、温港澳共促“一带一路”旅游合作发展走进洞头……一项项重磅活动开展,将洞头美景带入更多人视线。今年以来,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游客接待量、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25.2%。全区渔家乐民宿达283家3010张床位,创成全省首批全域旅游先进县(区)。

“十三五”时期,洞头将紧紧围绕实施“三区”战略建设海上花园的目标,深入实施“3323”发展战略,完成交通投资300亿元,着重推进大路网、大港口、大海运建设,深入实施对外交通快捷工程和对内交通畅通工程两大工程,打造对外3刻钟和对内30分钟交通圈,基本形成“外快内畅,安全有序,生态美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不久的将来,“海上花园”美景我们将更加近距离触及,真正让渔村变社区,让“渔民进城、游客上岛”。并且,通过精准招商,让更多人才项目产业“走进来”,将洞头打造成令人向往的开放之岛、国际之岛、交流之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