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

来源:温州日报 2018-07-30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宋乘风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我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效力40年后即将退休的年份。整理办公室桌柜时,翻开过去的《工作笔记》,思绪带着我回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

见证历史的手写营业执照

1980年12月,温州气候与往常一样,已酝酿着冷暖交替的暗潮。此前不久,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发布了一份具有历史意义的为个体户登记、发照的《通知》。其中,“个体工商业户属于个体劳动者  ” “他们经营灵活,活动面广,对活跃市场,弥补国营和集体工商业网点不足,方便群众生活,广开就业门路,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等词句,大家似觉熟悉而又陌生,读了又读:这个《通知》一定会唤醒沉睡了几代的温州人经商意识。

当时,就业是青年人的头等大事,但当“个体户”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件光鲜的事。我们几个刚刚参加工商工作的青年人干劲十足,打算动员这批青年人在登记领照中打先锋。19岁的章华妹是我们的一个重点对象。当时,市区解放路算得上温州最繁华的街道之一,沿街一些居民自发地在家中做起小生意。在其父鼓励下,章华妹于1979年底把自家临街的窗棂打开暂充“店面”,开起小百货“窗”  摊。不过,因为“无照”,她觉得整天提心吊胆。经过动员,尽管对是否会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心存疑虑,最后,这个年轻姑娘还是决定登记领照。

1980年12月11日,一个平凡但后来却成为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温州大地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章华妹幸运地成为中国个体工商户领取营业执照的第一人。

限于当时的信息化程度,当时营业执照上的信息需要人工书写。因我参加工作前学过书画,领导就安排我临时担任执照的书写,我也就因此与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联系在一起,成为这份执照的填写人,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第一代个体户与活力之城

1980年冬天的温州,来自北方的暖流弥漫在瓯越大地。当章华妹领到个体户营业执照,整个温州乃至全国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我们共核发了1844份个体营业执照,他们都是中国第一代个体户。

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是无固定工作,无门路,也无参军、上大学机会的社会“边缘人”,为了吃饭和生存,迫不得已,在自家门口或租赁一间小门面或在集市摆小摊,当起了个体户,凭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开创了一代人的奇迹。虽然他们中的很多人后来改行或没有继续从事个体经营,今天驰骋在温州或全国经济舞台的民营企业家中也没有几位是最早的个体户,但他们依然是温州这个中国民营经济之都发展轨迹的实践者和见证者。

随着他们的出现,温州计划经济的坚冰被逐渐打破,商品经济的破冰之旅开始起航。他们还走出温州,前往全国各地,把市场上紧缺的商品贩运回来,开始组建温州也是中国最早的商品市场,逐步形成让经济学家惊呼的“有温州人的地方就有市场,没有市场的地方,温州人会去缔造市场”的传奇。

2004年,温州荣获“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颁奖词中有这样一句:“她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创造着生机勃勃的经济模式。作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领跑者,她清晰的脚印,让人们感受到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至2017年底,温州市区拥有18.8万个体户,6.4万家民营企业,依然是一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城。

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2008年12月的一天,温州街道上温暖如春,一股来自西方的寒潮,令人乍觉料峭,但很快被阳光驱散。清早,我赶到位于市区人民路的章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不大的店堂里挂着有“中国第一张个体户营业执照”之称的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东工商证字第10101号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复制件(原件现藏于浙商博物馆),年届知天命之年的章华妹满脸笑容,成为挤满店铺的中外记者“长枪短炮”的焦点。当天,这里是“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外媒体采访团来温的第一站,我的任务是以鹿城区民营企业个体劳动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身份协助章华妹接受采访。

在事后刊发的许多报道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篇题为《章华妹:大陆个体户第一人》的报道,其中写道:“章华妹和宋乘风,这两个由一张营业执照相联系的人一致的看法是,眼下遇到了金融危机的困难,但绝不是爬不过去的坡。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不变,温州人的经商之路肯定会越走越宽广……”的确,我坚信,有引领温州改革开放的各级党委政府,有万千民营企业家的开拓进取和敢想敢干,我们这座城市一定会战胜挑战渡过难关。

改革开放给民营经济带来海阔天空,催生了一大批充满活力与朝气的时代弄潮儿:敢想敢闯、敢冒险敢吃苦的温州个体户、民营企业家,在这场经济社会飞跃发展的时代洪流中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和优势,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助力。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企二代”“创二代”接棒,温州将以崭新姿态奔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