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河”达标后为何返臭?——丰门河现场走访记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3-29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记者同志,现在全省上下都在剿灭劣五类水,你们来我们这里附近看看吧,很需要整治。”昨天,有读者给本报党报热线88869996报料。当日下午1点,天空飘起小雨,记者来到读者提到的鹿城区丰门河营楼桥。桥下墨绿色的水体静卧,并不流淌,雨水滴入河道,和水中的油渍,溅出水花。因近日水位下降,河堤上裸露出墨绿色的“水位线”。

丰门河,作为温州城区西片一条主要的排洪河道,与西部近40万居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备受各界关注,这里的河体为何依旧墨绿泛臭?

现场

暗访

本报记者

现场 河道墨绿泛臭

绿化带变粪坑

丰门河因其污染一直被市民和媒体所关注。2012年起,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治理,丰门河摘得“清三河”达标牌子。

“河水比以前好多了,可还是臭,尤其是天气一热,臭味就更大,下雨天还有河底垃圾上浮。”在营楼桥桥头经营超市的张女士说,自己在这里开了8年超市,看着河道逐渐变好,但她觉得,丰门河应该还可以再好一些。

从营楼桥桥头沿着河流往上走,提起丰门河,河边郑桥锦园的保安李长超直摇头。郑桥锦园旁的小河道,是丰门河的支流,原本近2米宽的河道被淤泥挤得只剩下小沟,河道中淤泥成堆,淤泥堆上种着青菜,或长着杂草,河道中的一条黑色排污管,随着支流排入丰门河。

再沿河往上走,河旁的是双屿街道垟田村,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已被拆除的建筑垃圾堆放着,粉尘随风飘入河道;而尚未拆除的城中村中,村民们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丰门河内。和下游的墨绿色不同,这里的水体发黑发臭。

在丰门河边的康兴路与盛锦路交叉口,小区林立,河边搭建棚屋里,经营着一个小型菜市场,菜市场就靠在河边。摊贩林女士说,以前菜市场的污水都是直接排入河中。现在菜场已经停水,正着手关停。

菜市场和河道之间,是一个长度近百米绿化项目,两旁绿化中,有一条游步道,形成一个较为隐蔽的空间,成为路人和菜贩随地大小便的露天粪坑。“附近急需一个公共厕所。”林女士说,隔着塑料棚,都能闻到恶臭。

记者在现场看到,时不时有路人掩鼻在游步道上狂奔穿过绿化带。

期待 结合城中村改造

杜绝污染源

丰门河因淤泥黑臭、垃圾成堆,早在我市开展“五水共治”之前就被市民诟病,是城区典型的黑臭河、垃圾河。经过多年的综合整治,2016年,丰门河黄龙段控制断面,平均氨氮浓度2.4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26 mg/L,同比分别下降了88%和85%,但氨氮仍然超过五类水标准限值。

丰门河流经康园、黄龙、康城、双乐等多个大型住宅区,下游与广化河、划龙桥等河道连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附近几个小区环境都不错,而黑臭的丰门河破坏了景致。丰门河黑臭为何久治不“愈”,这样的声音不时出现。

市水利局水资源保护处处长吴红斌介绍,丰门河下游住宅区段已经完成综合整治,并实现了截污纳管。但是,上游城中村沿线河段因基础差、底子薄,难以治理,也是“清三河”出现反弹根源。今年借助城中村改造,不仅可以改善丰门河的现状,也能改善沿河旧村的脏、乱、差,一举多得才能实现污染源根治。

民间

行动

龙湾

瑶溪

道德模范授课“治水宝典”

本报讯 (记者 陈蜜 报道组 李希赛) “建水库、建陡闸、建堤塘、通河道,只有把水治理好才能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昨天,一堂别开生面的治水课在龙湾瑶溪三小开讲。作为一名老水利人、区道德模范,林宝楷与该校100多名学生分享了自己的治水故事,并实地走访北山河等河道,和孩子们一道巡河,解答他们的疑问。

在瑶溪,这种自发的护水行动并非个例。“红领河道长”、河道保洁队伍、群众监督、青年志愿者等治水队伍,已经成为一股助力剿灭劣五类水的重要民间力量。

今年以来,瑶溪街道在对街道辖区内56条河道实施动态日常管理的基础上,对监测出来的41条存在劣五类水质问题的河道开展常规整治和深化提升。通过成立瑶溪街道“剿劣”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街道级河道长,重新编制“一河一策”“一点一策”的剿劣整治方案。在街道层面积极推进治水工作的同时,“两代表一委员”、党员、共青团员、群众等各方面力量,也自发参与到“五水共治”行动中。通过突出基层治水单元,组建了19支治水队伍,联动推进“五水共治”及剿灭劣五类水。

在林宝楷的课堂上,学生们纷纷举手提问:“除了让环境变美,治水还有别的作用吗?”“农业、日常生活一刻也离不开水,记得1967年100天没有下雨,那年龙东、龙湾、金岙等地的晚稻颗粒无收。”在林宝楷和学生的一问一答间,护水理念在孩子的心中萌发。随后,学生们跟随林宝楷和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来到北山河畔,合力竖起剿灭劣五类水的宣传牌。

近年来,瑶溪街道通过对龙湾河、轮船河(金岙段)后潭浃、草河、大王丼河、破袋河等进行疏浚,水质已经明显改善。为加快辖区水质提升,该街道从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企业“最后一米纳管”、河道两侧排污口及雨污分流排查梳理、市级站位周边水质巩固提升、推进治水工程建设项目等5个维度着力。

平阳

水头

民间“河小二”来巡河

本报讯 (平阳分社记者 黄伟鸿) 昨天,水头镇举行剿灭劣五类水誓师大会暨民间“河小二”启巡仪式,吹响了全镇剿灭劣五类水的冲锋号。当天,现场发布动员令,为民间“河小二”授旗,通过在“全面参与剿灭劣五类”签名墙上签名等形式,全面开启全民治水模式,在全镇营造了爱水、治水、护水氛围。

“这面旗子扛在手上沉甸甸的,我们所有‘河小二’都将尽己所能,参与到治水护水中去。”金扬坝是土生土长的水头人,他以“河小二”的身份参加大会,并和现场80多名志愿者一起,接过了镇领导授予的治水大旗。

随后,“河小二”们兵分两路,一组骑单车上街分发治水宣传单,一组来到鳌江干流龙涵桥河边,巡视河面是否干净,有无漂浮物,并向群众做好宣传工作。

“这里以前污染很严重,到处都是猪皮,河里的水也是黑色的,环境真的很差。”金扬坝介绍,该村地处水头镇制革基地附近,溪滩常年晒满猪皮,村子里到处是垃圾和黑黑的污水。四五年前,龙涵村被水头镇列为第一个启动制革转型整治的村庄后,多年未清理的龙涵河进行了大规模清淤,河道两岸种植树木,建起了生态驳岸,现在已是河清岸美,村庄也成为省级美丽村庄。

“河小二”们三五成群对沿岸的生活以及建筑垃圾进行收集和清理。金扬坝一边清理垃圾,一边欣喜地说:“听说龙涵河如今水质已达四类,沿线的排污口已经全部治理完成,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啊。今天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我觉得,只要人人都爱护环境,我们生活的环境将更加美好。”

“在这几年政府大投入整治后,治水长效机制如何建立?享受治水红利的民众,应该在治水中扮演什么角色?通过今天的启巡仪式和大型活动,我们将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水头镇镇长周平表示,水体环境是水头多年积累的环境之痛,在此次剿灭劣五类战役中,水头将坚守“两条底线”,即确保已消除的鳌江流域江屿断面水质不反弹, 12月底整体剿灭劣五类水体;力争“一条高线”,就是把“高标准、提水质”作为打好劣五类水剿灭战的更高要求,全民动员,干部带头,坚决打赢剿灭劣Ⅴ类水大会战。而当前,发动全民治水,是最好的长效机制,他期待有更多的金扬坝参与治水。

记者手记

河难治,治河难,不言而喻。对于跨度长、沿河居民密集、顽疾深厚的丰门河而言,更是如此。“清三河”达标之后又反弹,令人痛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下,政府为治水投入大量资金,又将借助城中村改造,寻求根治之策,这将是一个需要持续发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等待。在此期间,沿河居民、菜场小贩、外来人口……所有每天都与河道发生关系的人们,该怎么做?而对于一小部分人偷排偷倒的行为,又该如何督查杜绝?期待丰门河能早日恢复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