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配置“四量” 着力破解“双保”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1-2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当前,我市深入实施“三生融合,幸福温州”战略,处于“大发展、大建设、大投入”的关键期,但人多地少的现状严重制约着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5,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面临“两难”局面,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考验重重。通过学习十八大精神,结合近一年来国土资源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要把十八大重要精神转化为破解难题的有效推动力,需要科学统筹“增量”、“存量”、“流量”、“用量”四者之间的关系,着力化解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积极促进温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

一、优化配置“增量”。根据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按照年投资率达50%以上的要求,我市每年需用地5万亩,指标缺口较大。对此,一要紧盯计划指标抓分配。按照“保重点、控一般”的要求,主动对接大产业、实施大项目、推动大发展,集中指标保障重大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重要产业和民生项目的用地需求。二要紧盯省留指标抓包装。对全市拟建重大项目要尽早介入,主动与发改、环保等部门配合,协助办理省级立项等相关手续,积极争取更多的省留指标,确保重大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三是紧盯拆后土地抓利用。当前,我市“违必拆、六先拆”行动成效显著,违法用地拆后形成的空置土地量相当可观,各地都有利用这些土地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我们要制定拆后土地开发利用政策,对不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适合作为农业用途的,坚决予以复耕;对符合城乡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可考虑作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或征收为国有建设用地后供地。四是紧盯“三旧”改造抓转型。要通过“三旧”改造(即城中村改造、旧村改造、旧厂房改造)实现“腾笼换鸟”,推动温州城市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绿道建设和宜居城乡建设。五要紧盯占补平衡抓垦造。要编制垦造耕地规划方案,组织补充耕地项目实施,确保每年完成5万亩的造地任务,待瓯飞工程圈围,实施耕地垦造后,从根本上解决我市耕地占补平衡问题。

二、挖掘盘活“存量”。据统计,截止2012年底我市有“转而未供”土地8.18万亩,而且我市低丘缓坡资源非常丰富,是今后城市拓展的重要空间。对此,我们既要向上争取,更要向内挖潜,在盘活存量上下工夫,向低效利用和存量闲置土地要空间。一要强化已批土地消化利用。继续加大对转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力度,确保在2013年底前,转而未供土地总量再净减少1万亩。村二三产返回地已经安排的,2013年要基本予以清理;属历史欠账的,要用3年时间彻底清欠,还老百姓一个说法。二要强化低效土地开发利用。要利用2年时间,通过转产、置换、收储、收回、租用等方式,对温州城市核心区内的3000余亩工业用地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优先配置到公建设施及第三产业用地。三要强化低丘缓坡资源开发利用。积极争取国土资源部批准我市开展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科学合理开发低丘缓坡资源,挖掘山区特色优势产业,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促进节约集约用地。

三、加大周转“流量”。当前,温州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阶段,土地资源必须在区域、行业之间科学合理流动配置。对此,一要充分发挥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潜力优势,集中精力抓增减挂钩。要编制增减挂钩工作方案,用好管好增减挂钩预支指标,提高周转频率,并结合农房改造集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再争取城乡增减挂钩指标1万亩,解决新农村建设和中心镇、中心村建设所需用地,加速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二要充分把握荒滩未利用地开发试点机遇,千方百计抓项目落地。今年,我们向国土资源部争取了2.13万亩荒滩利用指标,五年内必须实施完毕。相关县市区要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尽早谋划项目安排。同时,按照“指标跟项目走”的原则,谁早落实项目,荒滩利用指标就给谁,进一步激发属地政府工作积极性。三要充分用足用好计划指标,全力以赴抓优化配置。加大计划指标的调剂力度,对项目报批不及时,计划指标中期评估不理想的区域,要将计划指标调剂到其他指标需求大,项目报批及时的区域,督促属地政府加快项目报批速度,催生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集约节约“用量”。目前,我市工业用地还存在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圈大用小”、单位产出率不高等问题。从统计数据看,全市27个主要工业大类中,除服装制造业外,其他26个行业土地产出水平总体偏低,均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对此,一方面要突出“亩产论英雄”导向。要充分利用数字地籍的成果,围绕提高亩产效益,坚持建立完善产业用地政策,制定产业用地评价标准,推出产业用地指南,明确产业方向、投资规模、税收额度等控制指标,严格项目用地准入条件,对新上项目用地都要严格按照集约节约标准进行规范指导,进一步强化节约集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标准厂房建设。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提倡园区多层厂房,严禁花园式工厂,适当压缩项目用地规模,以集中促集约,提高土地利用率。

作者为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