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温州史家与史学著作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1-23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陈黻宸(1859—1917),字介石,瑞安人。1903年中进士。先后任教于乐清梅溪书院、平阳龙湖书院、永嘉罗山书院、杭州养正书塾(杭州中学堂前身)。1904年起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等处任教。宣统元年(1909)当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长。1913年国会成立,当选为众议院议员,兼国立北京大学教授。撰有专著《中国哲学史》、《中国通史》,论文有《独史》、《地史原理》等。

陈黻宸认为:“史者,民之史也”,主张历史著述要记录“民人社会之进退”,借鉴西方史学,作《平民户口表》、《平民风俗表》和《平民习业表》。他认为,撰写通史要将平民社会生活作为考察的重点之一。又认为经学可以启人智慧,具有与西学相通之处。他希望恢复经学的民本色彩,让经学成为民众人人可学的学术。

陈怀编著《中国近百年史要》

陈怀(1877—1922),字孟冲,号辛白,瑞安人。

他曾随叔父陈黻宸在上海协助编辑《新世界学报》。任教于永嘉三溪书院、温州府中学堂。1917年7月底陈黻宸病逝后,被聘为北京大学历史教授,讲授《清史》等,直至1922年6月病逝。年仅46岁。

陈怀有著作多种,但最受学界重视的是其史学著作《中国近百年史要》和《清史要略》。

《中国近百年史要》,原为北京大学教学讲义,1930年1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1938年10月出第四版。该书绪论之后共有20章,叙述自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的中国历史,对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也有简要介绍。中华书局对本书有评介:故陈怀先生历任各大学史学教授,著有《清史要略》《中国近百年史要》《辛白论文》等书;尤以《中国近百年史要》为其中之杰构。盖自百年来,中国藩篱尽撤,外交随之复杂,战争因之而起;故事变既错纷,则叙裁自难着手。而陈先生此作,颇能探本穷源,提纲挈领,繁简殊为适当。

《清史要略》由上海中华书局1931年2月出版,1934年5月再版。共四编,把清朝历史分为崛兴、隆盛、衰弱、灭亡四个时期。

周予同、陈功甫

曾是同事 共同任职于商务印书馆

周予同编著《中国现代教育史》

周予同(1898 —1981),瑞安人。

他1921年至1932年在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业中历史最久的出版机构)任国文部编辑,《教育杂志》主编,后历任安徽大学、暨南大学教授兼院长、系主任等, 1949年起任复旦大学史地系(后改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副教务长。在教育史和经学史两个领域都有多种著作。

上世纪30年代,他编的《开明本国史教本》由开明书店1931年出版,1934年再版,最近有简体横排重版本(《开明本国史》周予同著,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年10月版)。后来,他又编著《新标准初中教本·本国史》(开明书店1936年版,共3册)和《本国史》(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上世纪60年代他主编的大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册,中华书局和上海古籍出版社一印再印。

周予同著《中国现代教育史》,良友图书公司1934年出版。影印收入“民国丛书”第一编第49册,并收入“二十世纪中国教育名著丛编”,由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特约编辑前言中阐明了本书鲜明的特色:以教育的领域、类别、构成要素等作为叙述的主线,尝试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进行主题性探讨,这在中国教育史的个人专著中,具有首创性。本书的初稿是按教材的要求来编著的,具有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叙述简明的特点;著者观察中国现代教育史的视角,以及对中国现代教育整体和局部问题的一些看法,至今仍引起我们的共鸣和思考。整体上来说,这部《中国现代教育史》详于对教育制度、教育法令规程的分类分析,而略于教育实际的考察和思潮的整理。

陈功甫编著《中国革命史》

陈功甫(1890—1942),原名陈懋,字功甫,平阳望里(今属苍南)人。

他是北京大学文学士。曾任教于浙江省第十中学。1926年9月任广东中山大学教授、史学系主任,1929年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生杂志》主编。编著有《中国史学述略》《中国革命史》《中国最近三十年史》《义和团运动与辛丑和约》《日俄战争史》等。

温州市图书馆藏《中国史学述略》,署名平阳陈功甫撰,国立第一中山大学印行。为大学授课讲义。印刷时间未注明,应在中山大学改名第一中山大学时间内,即1927年8月20日至1928年3月2日之间,此时,陈功甫任教于中山大学。

使陈功甫声名远播的是他所编著的《中国革命史》,该书收入“万有文库”,为新时代史地丛书之一,蔡元培校。上海商务印书馆1931年4月出版。全书分五章:武昌起义前之革命运动、辛亥革命、讨袁之役、护法之役、革命之完成。

他着力研究的是中国近代史,商务印书馆1928年12月出版他所编写的《中国最近三十年史》,是他最早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后来还有《义和团运动与辛丑和约》,也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中国历史丛书之一。影印收入《民国丛书》第5编第68册。他编著的史书还有《日俄战争与辽东开放》,商务印书馆1931年4月出版,为何炳松主编中国历史丛书之一种。全书共分三章:战争前日俄相互之形势、战争及媾和、战争与中国之关系。1934年收入“史地小丛书”时,书名改为《日俄战争史》。

王孝通、陈竺同、刘节、沈炼之

桃李满蹊 任教于国内各大学

王孝通编著《中国商业史》

王孝通(1894—1946?),字修盦,瑞安人。

他北京大学毕业后,1920年春,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主讲商法。于是博览商法书籍,悉心研究。1926年春,他任教于上海法政大学。

王孝通积累十多年教研经验,编著法学著作多种,史学著作以《中国商业史》最为著名,在国内学术界占有一定的地位。该书收入商务印书馆“中国文化史丛书”,不断再版,有1937年4月三版、5月五版(精装本)。上海书店1984年1月复印版(中国文化史丛书),收入“民国丛书”第四编第30册。商务印书馆曾于1998年4月(北京)影印再版,台湾商务印书馆也于1981年3月出第四版,另有团结出版社2009年6月版(插图本)。

《中国商业史》是一部叙述我国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在作者原著的《中国商业小史》(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基础上修订补充而成。全书分为三编23章,从上古商业一直叙述到民国时期的商业。作者认为“欲振兴商业,必先研究我国商业史”,在《序》和《绪论》中分析探讨了造成中国商业落后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弊端。作者叙述中国商业发展的历史,并概述各个时期商业的特点。在当时,本书内容最为完备,研究方法较为全面。《中国学术名著提要·经济卷》(叶世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第714—717页)评介该书时指出: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不仅重视对各朝商业状况进行完整考察,而且还注意联系其他社会经济因素作综合分析,还在有关章节中专门论述各个时期著名的商业经营者的思想和事迹。

陈竺同编著《中国文化史略》

陈竺同(1898—1955),原名经,字啸秋,以字行,后改名竺同,温州城区人。

1915年7月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师范学校。1921年任永嘉县第四高等小学校长。1925年任教于温州艺文学校。参与创办瓯海公学,并就任该校教员。192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被通缉,逃离温州,先到上海,后赴日本。1930年回国,任教于复旦大学、中国公学。抗战全面爆发后,回乡任教于温州师范学校。1938年后历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桂林国立师范学院、中山大学教授。著有《中国文化史略》(文光书店1950年5月初版),遗著《两汉和西域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6月出版。

刘节编著

《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

刘节(1901—1977),字子植,温州城区人。

他的父亲是刘景晨先生。刘节的学术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他于1919年毕业于浙江省第十中学校。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和陈寅恪。曾任教于南开大学、河南大学、燕京大学、上海大夏大学、重庆中央大学、成都金陵大学等校。自1946年起,长期担任广州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

他在中国古代史、古文字学和古器物学、先秦诸子思想、史料学和史学史等诸多领域均有重要建树。著有《历史论》(正中书局1948年5月版)、《中国古代宗族移殖史论》(正中书局1948年5月版)、《古史考存》(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中国史学史稿》(中州书画社1983年12月版),又有《刘节日记》(上、下册,大象出版社2009年6月版)等。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刘节文集》(论文选,曾宪礼编)。

沈炼之编著《法国简史》

沈炼之(1904—1992),又名沈翔、味荔,温州城区人。1926年7月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英语系,1928年10月入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33年5月获人文博士学位,博士论文由里昂利乌兄弟出版公司出版,并获人文学院优秀论文奖。1933年回国后,在广州襄勤大学师范学院任教,1935年受聘于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1936年在南京中央政治学校地政学院任研究员,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到老家,在温州一所中学任教。1938年又举家迁到福建,在省教育厅任职。1944年,应聘内迁到福建山区建阳的暨南大学任教,不久担任文学院院长、史地系主任,后又担任该校代理校长。1944年他翻译J·E·斯温的著作《世界文化史》在永安印行,后经周予同推荐,上海开明书店于1947年3月出版发行,1949年再版,1985年台湾开明书店重印。1948年,沈先生返回家乡,在温州一所中学任教。1951年12月调杭州,1958年起任杭州大学历史系主任,长达三十年之久。

沈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深厚,精通法文、英文和俄文。编著有《简明世界近代史》(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版)和《法国简史》(商务印书馆1978年6月版),主编《法国通史简编》(人民出版社1990年12月版),另有译著《罗曼·罗兰传》、《法国史》等多种。1998年5月杭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沈炼之学术文选》。

陈岩松、翁同文

活跃在台湾 著作有重要学术价值

陈岩松编著

《中华合作事业发展史》

陈岩松(1906 —1984),原名瑞萱,字岩松,以字行,永嘉岩头芙蓉村人。

他在岩头高小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1926年毕业。同年考入国立法政大学社会经济系,1931年毕业,赴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学习。1932年回国,任浙江省建设厅合作室主任,1935年转任江苏省建设厅合作科科长,1942年调任社会部合作事业管理局,兼任社会部全国合作人员训练所主任秘书,1949年1月任合作事业管理局局长。去台湾后曾担任中国合作事业协会总干事。

陈岩松长期从事合作经济的管理和研究,编著有《合作经济学》(全国合作训练所1943年10月印行)、《省县合作事业》(大东书局印行1947年版)。在台湾编著有《合作事业论丛》(台湾中华书局1976年10月版)、《中华合作事业发展史》(上、下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印行1983年3月初版)。

《中华合作事业发展史》一书,比较系统地整理历史资料,主要研究南京民国政府和台湾当局领导的合作运动史,探讨了合作经济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翁同文著

《中国科学技术史论丛》

翁同文(1914—1999),泰顺人。

他在泰顺县立小学读完初小后,转到温州城区读高小与初中,又随父亲赴嘉兴,读书于秀州中学。翁同文在《艺林丛考·自序》中曾谈到自己写作对画家与画迹考证论文的选择与幼年养成的习惯有关:幼年在浙江南部县城进小学,校门外街道多装裱铺,每经过时,于壁上水墨烟云虽未觉好处,但见颜色鲜丽之花卉翎毛,则觉怡悦,常常观赏,遂成习惯。

他于1935年秋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1938年随学校的西迁和重组,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1939年毕业,留校任教。师从陈寅恪先生。1948年8月自费赴英国留学,其后转到法国,追随巴黎大学高级研究院著名汉学家白乐日,编纂《宋代人物生卒及第年录》(1962年巴黎出版,法文版)。1968年往新加坡任南洋大学教授。1977年应邀赴台湾,任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著作有《艺林丛考》(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7年6月版)、《中国科学技术史论丛》(翁同文遗著,宋德熹编,稻乡出版社2004年5月版)、《中国坐椅习俗》(北京,海豚出版社2011年1月版)。

湖南人朱芳圃

曾执教温中 编著《孙诒让年谱》

朱芳圃(1895—1973),号耘僧,湖南株洲人。古文字学家。1926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国学门,与刘节同学,师从王国维等名师,1928年6月毕业。1929年8月起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国文教员,在温州任教两年。

他不是温州人,但在温州的短短两年,他写了《雁荡纪游》等,还编写了《孙诒让年谱》。《孙诒让年谱》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3月出版。该书收入何炳松主编《中国史学丛书》。扉页夏承焘题写书名。卷首有孙诒让先生像,像上有孙诒泽题字。同时,该书影印收入《民国丛书》第4编第86册,收入《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书名改为“清孙仲容先生诒让年谱”),收入《儒藏 史部·儒林年谱》(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重排本)。

《儒藏》重排本题下提要:是谱侧重反映孙氏学术渊源及经学成就,故于其学术交流、文献校勘、专著撰修之事详加考述,如全文载录所撰《瑞安县志》总例、文籍序跋,记载其兴办学校事目,以及附录《著述目录表》,均出于此种考虑。(吴洪泽等主编《儒藏 史部·儒林年谱》,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版)。

1931年8月,刘节介绍朱芳圃去河南大学文史系任教。1932年7月回长沙,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1939年再次任教于河南大学。1958年4月任河南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撰有《甲骨文文字编》(商务印书馆1933年版)、《甲骨文商史编》(中华书局1934年版)、《殷周文字释丛》,又有《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朱芳圃、王珍,中州书画出版社1982年11月版)等。

另外,任教于南京大学的史学家有文学史家管雄和明清史专家洪焕椿,各有专著多种。曾任教于浙江师范大学的孙正容,在明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朱元璋系年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3月版)等。

如今健在并活跃在史学界且业绩显著的温州史学家还有多位,如:倪士毅,著有《浙江古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等;游修龄,农业科技史学家,著有《中国稻作史》(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3月版)等;胡珠生,著有《清代洪门史》和《温州近代史》(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版)等,正在撰写《温州古代史》;陈学文,著有《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群言出版社1993年9月版)等;胡奇光,著有《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版,2005年8月修订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