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挂羊头卖狗肉”?
说到底,温州现有的创意园建设,都还没有树立起文化传承的意识,大家拿了店面就进行转租,要不就是做娱乐、餐饮之用。我觉得,政府有责任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这些园区进行统一管理。而且要定一个“门槛”,筛选优质项目,不能随便什么项目都进园。(1月21日七版)
2012年,文化创意产业在温州蓬勃发展。浙江创意园、智慧谷、东瓯智库等是时下年轻人比较热衷的创意园区,温州工艺美术创意园、龙湾红连文化创意园、红太阳设计创意园等则纷纷浮出水面。此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也对此给予了关注。
然而,在部分代表委员看来,温州的文化创意产业处于低、小、散状态,而且多个园区餐饮娱乐业扎堆,缺乏真正的创意元素,跟上海、深圳等地的创意园区相比,实在有点“囧”。
但创意产业的业内人士却不以为然,“谁也不可能一出生就会跑,总得先学会走路。温州创意产业起步就晚,得允许产业、企业有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之路,究竟该如何走?
记者现场探访:餐饮娱乐唱主角
市区车站大道789号,是智慧谷创意园区的所在。这是温州投资1.2亿元的首个创意园区,其“智慧谷”的由来就是要打造集软件、信息服务企业、广告传媒、设计等为一体的创意产业园区。不过,现在的智慧谷是市民眼中一个休闲、餐饮的好去处。
智慧谷大门口左边是一家名为“东家制造”的餐馆,迈步进入,左侧是一些酒吧、琴馆、餐厅,最里面是新青年城市家园,同样是特色餐厅、休闲吧罗列期间。
从华威软件产业园公司提供的资料看,去年上半年园区内软件企业就已寥寥无几,文化创意类公司也只有10家左右,其余基本以贸易、投资类公司为主。
位于市区黎明工业区的东瓯智库创意园内,如今“唱主角”的也是西餐、咖啡、茶餐厅等,旧厂房改造而成的一棵树文化艺术中心、小茶悦会茶文化体验馆人气都挺旺。不过和智慧谷相比,这里的创意企业相对多一些,目前入驻的有卡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名堂品牌策划设计机构、菜菜头动漫等主打创意的企业。
政协委员直言:只见转租不见创意
市政协委员蒋申申认为,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小倒还不是大问题,关键是低、散,不仅没有树立起文化传承的意识,还在园区里聚集了一大批餐饮娱乐,且一点文化创意元素都没有,同时,“部分创意园区存在一种畸形现象,转租特别严重,有的店面在不停地转租拿租金,这是违背政府发展创意产业初衷的。”
市政协委员张志东也在今年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扶持发展温州市创意产业的提案》,其中对温州文化创意产业现状提出看法,“总体同质化倾向明显,园区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园区层次不高,产业集群尚待形成。”
他认为,虽然温州出现多个创意平台,但跟上海、深圳、杭州等地相比,层次较低、作用有限,还无法实现创意产业的集聚而达到产业创新与交易成本的节约。
业内人士解释:创意先得接地气
东瓯智库的创始人马勇伟则认为,“创意园区等同于餐饮娱乐”这个问题其实不是问题,因为从概念来说,创意园区可以划分为创意生活新社区、创意产业集聚区两个概念,引入餐饮娱乐业态也是正常,比如北京的798、成都的宽窄巷这些公认比较成功的创意园区,都是咖啡吧、酒吧扎堆,毕竟,“创意从生活开始嘛”。
智慧谷新青年城市家园的操盘手陈悦康也坦言,新青年城市家园走的路线就是创意餐饮、创意酒吧和创意KTV,在温州,文化创意只有结合了大众的消费需求,才更能够接上地气。
而从产业发展的阶段来说,温州创意产业起步较晚,目前发展程度总体不高,体量也不大,“打个比方,创意产业就像一个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会跑,总得先学会走路。”马勇伟说,所以要允许这个产业先以低小散的状态存在,给它时间来不断地提升自我。
还有业内人士也认为,有了休闲创意的氛围,爱好创意的人才才愿意来;来的人才多了,集聚成为创意群体,园区就成了他们的创意社区。接下来,创意群体在共同生活中进行思想碰撞,进而办公、设计、出成品,成气候了之后,才能形成创意产业集聚区。总之,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慢慢来,不能着急。
创意产业如何起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明确提出,我市要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包括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加快实施温州文化创意产业园、楠溪江文化园等项目。温州要真正成为创意人才的“梦之园”,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