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文是一名80后的事业单位女职工,对于公共交通,她比同龄人有着更深刻的体会。她的工作单位位于泽雅镇,城市的西部。潘文文说,在泽雅近3年的工作经历,让她对公共交通的重要性有了切身感受:在城市中心区、东片的人抱怨路窄车多的时候,她和近6万名泽雅居民的梦想,却是能早日开通一条从泽雅经温瞿公路到市区的公交线路。
2009年,在2年大学生村官期满后,潘文文通过了瓯海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成为泽雅镇一名事业单位职工,第一年,她是东山村的驻村干部,这是西部山区的最西部。她说,因为没有公交线路经过,到村里办事除了自己开车,就必须包车前往,包车只有七座面包车,一趟约100元。潘文文说,这样的出行费用,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当地村民,都是不小的负担。除非是万不得已的紧急情况,村民一年都难得奢侈地包车一趟。
一年后,潘文文的工作单位换到泽雅镇,上下班她基本自己开车,或搭同事的顺风车。她说,如果搭乘公交车上下班,早上6点,她就要起床出发,而晚上7点,可能还没回家。
昨日下午,记者乘公交车,体验了一回泽雅居民的出行情况。起点是泽雅源口站,终点是温州日报。潘文文告诉记者,最快捷的公交线路是7路到瞿溪,再换乘8路。
下午4点09分,记者从泽雅镇搭7路公交车,到瞿溪站后下车,不巧一辆8路车刚刚开走。为了节约时间,记者上了57路,在将军桥站下车,等了2分钟,上了一辆4路车,5点50分,终于抵达谢池巷站,全程1小时40分钟的车程。
潘文文说,在工作中,她接触到一个词——公共服务均等化。泽雅地处城市西部,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基础建设、交通设施、教育等等社会资源的投入,也与城市东部存在差距。也正因此,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拿公共交通来说,在城市中心区和东部,早已实现的交通畅通,却是泽雅居民的多年梦想。
泽雅镇一份《关于增开人民路到泽雅的公交线路的报告》中详细描述了6万泽雅居民的交通畅通梦想:
在泽雅建一个公交始发站。由于泽雅没有公交始发站,早上从泽雅出发的首班车,要等市区发车过来,而晚上公交车要回市区过夜,当天的末班车停运时间就要提早,这不但不利于泽雅居民早晚出行,客观上也增加了交通运营成本。
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更合理的调整。现有的公交线路,基本是从藤桥绕行,其实自从天长岭隧道通车后,从泽雅至市区最近的线路是经天长岭隧道从温瞿公路走。在城乡一体化实施之前,藤桥的民营中巴车到市区,都已经从天长岭隧道过了,但交运集团在安排新的线路时,新设的127等线路仍然沿袭了经藤桥绕行,让泽雅居民到市区至少要增加40分钟。
设立两条公交环线,一条是从五凤垟到北林垟,一条从周岙经陈岙到瞿溪,这两条环线不一定要大客车,可以安排中巴车,一天开行4班,就能做到公交全覆盖,基本解决村村通公交的问题。
增加市区到泽雅景区的公交线路。泽雅镇是浙江省旅游强镇和浙江省生态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境内山水风光旖旎,人文景观众多,生态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至今没有市区到西雁景区的公交车,如果要到景区游玩,要么自驾,要么参加旅行社一日团,要么只能选择包车。给许多老年人、外地自助游的散客造成不便,还增加了旅游的费用。去年以来,泽雅镇围绕打造泽雅城郊休闲旅游区的发展目标,致力于建设宜居宜游的旅游新城,目前,周末到庙后过夜的游客和纸山文化七瀑涧景区的游客骤增。他们都要到瞿溪转车或者去其他的线路再转车到泽雅,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泽雅风景区客流量。
潘文文说,为了交通畅通的梦想能早日实现,泽雅镇和瓯海区曾多次调研,瓯海区的人大代表也曾多次提交建议,他们的建议,就是6万泽雅居民的梦想——希望公共交通出行能更便捷,希望公共服务均等化能惠及城市西片的泽雅。
部门管得再严些 行车秩序再好些
老家安徽的的哥王艳超在温州开出租车已经有七八年了,对温州马路上屡屡上演的紧迫抢道、无预警掉头、插队等惊险一幕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但令他哭笑不得的是,过去一年里,他竟接连在锦绣路、垟儿路口等地段,好几次在等红灯时遭遇追尾。
温州人开车急躁、不守规让王艳超印象深刻,“开车不集中精神,打手机、聊天很普遍,不注意路面情况和信号灯变化,”相对在老家开车,他觉得两地有着明显的对比,“只要一在温州开车,再有耐心的人也会变得浮躁起来,好像不抢道、不超车就吃了亏似的。”
对于这个问题,王艳超觉得还是要靠严管来解决。但他希望交警部门能持之以恒,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宽一阵,严一阵的。“整天说人手不足,但只要有领导来,或是有什么检查,路面上的交警就会特别多,那天的交通也会好一点。”
微博红人张记茶楼:
不再因为停不下车而三过家门不得入
微博红人遇到停车问题照样求助无门。2012年10月的一天深夜,家住上村小区的温州美食微博达人@张记茶楼发了这样一条微博,“亲爱的@鹿城城管与执法局,如果不是万般无奈我不会发微博找您求救。我现在就在自家楼下,三过家门而无法停车,因为小区已无车位,而平时能停的民航路人行道已经在一个月内被你抄牌5次。停人行道真不是故意,可我现在该怎么办?”
张记家的2辆车,自去年8月鹿城开始实施人行道停车严管以来,已被罚不下10次,罚款总额接近2000元。张记说,那天晚上他开着车在小区里转悠了3圈,最后还是停在民航路人行道上。因怕被拖车罚款,他第二天起个大早把车移走。
张记觉得,乱停车监管应“重在疏导,而不是重罚”,在停车位紧缺的现实情况下,执法应更人性些。“比如在合理的情况下多划分车位,在禁止停车的地方树立指示牌引导到别处停车”、“应重点打击停车乱收费,降低公共停车的收费标准降低罚款金额”……他2013的梦想很简单,“就是希望车有位置可停。”
爱心璀璨交通志愿者周健:
期待斑马线上的文明
温州爱心璀璨义工队负责人周健,2011年“7·23”事故后第二天就组建了爱心车队,两年来开展、参与了不少交通志愿服务项目。2011年底,他发起交通劝导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市区主要道路的斑马线边劝导行人文明出行。
在周健看来,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源除了路和车的问题,人也是主要原因。对于“大家闯红灯就不算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他认为应该加大对行人斑马线的管理。“交警、协警必须加大对行人乱闯红灯的管理,哪怕只是批评教育。目前我们看到的一般是他们对行车的管理,对人的管理很少。”
同时,他认为目前市区有些路段的红绿灯设置并不是很合理。“像新南站前的十字路口,常常红灯100多秒,而绿灯只有几十秒,好几个红绿灯过不了。”他建议,红绿灯设置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要充分考虑到市民公共出行的方便和道路的特征,“红灯设置最好不要超过60-80秒,太长的话考验司机和行人的耐性。”
他希望有关部门加大交通文明的倡导,积极发动全民参与,同时要多为开车的人创造停车、行车的便利。“我的梦想就是:在温州看不到中国式过马路,取而代之的是斑马线上的文明。” 伊志松/摄
让红绿灯设置更合理些
郑海滨 三九学社
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路网的关键节点,也是交通秩序混乱和交通事故多发的节点,需要借助“外力”来维持交通正常运行,采用信号灯控制是其中的方法之一。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市建成区共有较大道路交叉口719个,其中信号灯控路口376个,这些受控路口中已有48个路口建成并运行SCATS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其余信号路口仍采用单点信号控制机。目前我市道路交通信号灯,部分存在红绿灯无倒计时显示或倒计时显示不全;并行车道与信号灯之间设置不合理;无调头灯、人行(斑马线)道无红绿灯等现象和问题,建议接下来相关部门应投入资金统一整改交通信号灯系统,在非灯控路口,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临时移动交通信号灯;另外,针对温州人多地少车多路少的现实状况相关职能部门应提升理念,创新管理模式,不但在交通硬件上解决问题,更在管理上下功夫,向管理要潜力,向管理要动能。
让公交服务更热忱些
周曦 温州广电传媒集团
我市近年来私家车递增数量与道路交通建设不成正比,要想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提倡公共交通势在必行。然而眼下公交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功能,与公交内部运行不规范、服务态度不耐心、品牌意识不清晰有关。交运集团应该正视这个问题,明确内部纪律,规范投诉流程,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窗口意识。每天大量的司乘人员运行在路上,难免会发生各种问题,但是问题发生之后,群众根据交运集团的提示进行投诉,换来的是敷衍塞责、态度冷漠,答复前后矛盾、投诉石沉大海,不是让群众心上更添堵吗?另外,交运集团已经投用的 4008266662这部投诉咨询热线,应该进行内部培训,明确纪律,态度热忱,及时回馈,相信不但不会产生额外的投诉,反而能够真正成为群众与交运集团沟通的桥梁。同时作为“流动”窗口,一方面展示我市文明形象,一方面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尽一份力。
让公共自行车更完善些
朱 彬 温州市环境保护设计科学研究院
目前,鹿城区已投用自行车5000辆,建成投入使用201个站点,日均借车量达三万人次,瓯海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也于1月1日正式启动,龙湾区也预计于2月启动公共自行车服务。这意味着,到今年2月份,公共自行车建设将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进。在起步阶段,我们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一是鹿城、龙湾、瓯海三区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还没有完全开展,龙湾和瓯海尚未与鹿城做好对接;二是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覆盖面不够平衡,设置配备仍需完善;三是有些路段自行车与机动车同道,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四是公共自行车建设资金运作的渠道还不够多样化,公共自行车的长期公益性质难以保障。基于以上问题,建议市级有关职能部门要统筹协调,做好三区融合,解决“各自为政”的问题,尤其是对系统中的技术标准进行统一,避免系统间无法对接等情况的出现;合理规划,完善站点网络。优化环境,建立“慢行”车道。要扩大公共自行车服务覆盖面、吸引更多的使用者;整合资源,畅通准入渠道。公共自行车工程建议采取公益性事业商业化经营的思路,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畅通融资渠道,开发商业化资源;统筹安排,建议通过车身广告收益及日常使用收益作为经济来源,设立公共自行车管理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