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豆芽的尴尬“问诊路”》后续>>>
本报记者 刘曜
一份豆芽,芽茎细,根须很长;另一份豆芽,白胖,无根。
在昨天召开的瓯海区豆芽整规工作会议上,有豆芽菜农拿出了刚刚培育4天的两份豆芽,自然生长的,根须很长;添加了激素的,白胖无根,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
菜农们在承诺严格按照新规不添加任何农药和添加剂生产豆芽的同时,也不无担忧——自然培育的豆芽卖相比“无根豆芽”差很多,价格也可能会高些,市场会不会不接受?
担忧一:
自然培育豆芽,
量产还有难度
会上,出示上文所述对比豆芽的菜农表示,两份豆芽都培育了4天。按照以往的工序,添加激素的豆芽还能再长胖长长,一般五六天上市。而自然培育的那份,如果继续长的话,根会越来越长,茎却越来越萎缩。而最关键的是,按照目前在一个圆桶中层层叠加培育豆芽的方式,自然培育的豆芽,顶层已经长开,下层却刚刚发芽,若是等下层长好,上层的则已经长坏,要像以前一样量产豆芽,还很有难度。
瓯海区农业局表示,菜农们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老百姓的食品安全始终要摆在第一位。自然培育豆芽量产并非不可能,在无根激素出现之前,所有的豆芽都是自然培育的。目前,在日本等国家的豆芽标准中,就严禁使用任何添加剂,他们也能通过其他无害方法量产豆芽。豆芽菜农需要改变生产方式,部门也会积极调研,给予技术上的指导。
担忧二:
豆芽变“丑”了,
市民能接受吗?
在瓯海瞿溪做了近30年豆芽的老菜农叶胜岳担心的是,比起无根豆芽,自然生长的豆芽卖相差很多,市民会不会不能接受?
昨天下午,记者为此走访了市区的一些农贸市场和市民。
在市区兴文里农贸市场,菜贩赵女士回答很干脆:“老百姓都知道,现在的豆芽加了很多不能吃的添加剂,但因为找不到自然培育的豆芽,所以现在买豆芽的人越来越少。如果有安全的豆芽,怎么会不买呢?”在水心农贸市场,菜贩刘女士说:“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重视吃得安全不安全,东西没毒,才是最重要的。”市民郑培伟说:“‘本地鸡’比饲料鸡瘦小难看得多,但是大家宁可每斤贵几元甚至几十元去买‘本地鸡’,也不愿多吃饲料鸡。豆芽也是同样的道理。”市民赵亮说:“小时候,我们自己做豆芽,根长长的,味道很好,可惜现在买不到。我倒是很希望有根的豆芽早日出现。”
担忧三:
没有价格优势,
能否把牢市场关?
菜农们还有一个担忧:用无根激素生产豆芽,产量能提高30%以上。自然培育,产量将大大降低,豆芽的保鲜能力等也将打折扣。换言之,就是自然培育量产豆芽成本肯定要增加,豆芽价格将会上浮。菜农们担心,温州推行自然培育豆芽后,外地的无根豆芽如果大量涌入,失去价格优势的温州豆芽还有市场吗?
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管处处长贾永明表示,要让温州的豆芽产业真正向自然培育、健康无害发展,一方面离不开相关法规、生产规范、监管办法的出台,一方面也需要建立市场准入机制,把好“入市”关。现在,各项工作均已有条不紊地展开,菜农们不必担忧。
买豆芽, 别再迷信卖相
刘曜
几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生产方式追求高产。现在生活水平高了,食品质量安全成为最重要的事。
豆芽也是如此。为了提高产量,缩短周期,让豆芽卖相好,在监管失位的情况下,各类添加剂便难有节制地被添加到豆芽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而对老百姓而言,近年来尽管对豆芽尽量少吃、别吃“耳闻已久”,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十几年下来,也习惯了市场上的豆芽根根都是白白胖胖。
豆芽的营养价值,早已被证实。健康的豆芽,蛋白质利用率较原豆要提高10%左右。豆中含有的不能被人体吸收、又易引起腹胀的棉子糖等物质,在发芽过程中急剧下降乃至全部消失,这就避免了吃豆后腹胀现象的发生。而由于酶的作用,更多的钙、磷、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这又增加了豆中矿物质的人体利用率。
吃豆芽利于健康,只是长期以来不健康的生产方式,让豆芽这道传统菜肴渐渐远离餐桌。现在,温州在豆芽的问题上,给老百姓一个有力的回答——无根豆芽不健康,温州不再允许生产。这条不能添加任何农药、添加剂的新规,相对于其他地区,堪称最严,但在豆芽生产本身,实际上是一种“回归”——回归绿色天然,健康安全。
现在就等老百姓给出一个回应——有“需”才有“市”,市场的终端是百姓。在部门努力改善豆芽生产方式、环境,出台相关监管办法的同时,百姓也需要改变消费观念,对市场上卖相特别好的无根豆芽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