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城区,一幢幢高楼大厦,能看出她的物理高度;一项项经济指标,能体现她的发展厚度。若要衡量鹿城区的美誉度,或许只有百姓的幸福指数。
作为温州的主城区,鹿城提出要大力提高百姓幸福指数、提升城市美誉度,这不仅是“创首善之区、建幸福鹿城”的题中之义,也是承接“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应有担当。
在日前闭幕的鹿城区“两会”上,“切实提高百姓幸福指数”这一核心词汇,继续被列入今年政府工作的重心。
看得见的幸福,正在蔓延
循着鹿城区追求幸福的脚步,一步一景让人印象深刻。晨曦初露,早起的市民骑着公共自行车,一辆辆“橙色精灵”用清脆的铃声唤醒城市的清晨;烈日当头,老人们在一个个伏茶点摆出一口口大茶缸,一碗伏茶沁人心脾,祛除城市的喧嚣和燥热;夜幕降临,牵着爱人领着孩子流连公园,穿行在白鹿洲、杨府山公园,耳畔优美的旋律响起来,欢乐的广场舞跳出城市的热情……
老百姓真切感受的背后,是鹿城过去一年的努力——
在全市率先建成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192个服务网点、5000辆自行车已投入运行。截至本月初,市民共办理6万余张借车卡,累计借车总量达200多万人次,日均借车量约3万人次。
依托“1+8+80”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以前要多次往返机关部门的事务,在镇街“敞开式”的便民服务大厅就能直接办理了;在80个城乡社区,上百个事项有了即办、代办服务,并基本实现了“20分钟就医圈”和“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全年拆违255万平方米,创成162条无违建道路,并完成“祛疤栽花”158.3万平方米,新增绿地面积157.7公顷、市级交通绿道 31.5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从两年前的5.4平方米提高到8平方米。
梦想着的幸福,正在路上
用一年的刻度,来改变一座城市的整体面貌,时间还有些短。城中村作为城市“疮疤”,还没有得到全面改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框架搭成后,尚需完善;公共自行车上路了,行车品质还有待提升;停车难这一“顽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不过,从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目标中,我们已然能看到鹿城“做领头鹿、建核心城”的决心,并谋划出了一条提升百姓幸福感的路径图。
以城中村改造为例,在葡萄村、东屿村打响全市城中村改造“第一枪”后,效果图上的房子,什么时候能落地?为此,鹿城区已着手编制《2013-2014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今年计划再启动21个行政村、1.4万户改造,拆除旧房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建设面积300万平方米以上,两项数据占全区改造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确保实现“3年基本完成、5年全面完成”的目标。
以环境美化为例,该区今年计划完成绿地建设445.8公顷,改造3个山地公园,改扩建、新建48个滨水公园,基本建成主城区沿河绿道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提高到9.7平方米以上,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8%和30%以上。
以交通畅通工程为例,鹿城计划开工建设广化路南延等3条主次干道,新增辖区公共停车泊位300个,并新增5000辆公共自行车和80处服务网点。
以城市有机更新为例,在黎明工业区从“制造”到“智造”的试点经验上,把吴桥工业区改造成“汽车谷”,实现鹿城工业区的服务业集群,总计完成50个以上的有机更新项目。
理想中的幸福,期待梦圆
幸福感,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也正由此,提升百姓幸福感的工程,是没有止境的。鹿城“两会”刚刚闭幕,就传来了不少好消息:翠微山公园二期试开园,城西片百姓又多了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五马街东大门全新亮相,“民俗十二月令”等温州元素让千年古街有了新看头。
而参与此次“两会”的代表委员,也怀着对“幸福鹿城”的憧憬,从城市一分子的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
“停车难,一直是有车一族的口头禅,而鹿城的停车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常常‘一位难求’。”该区政协委员梁长明建议,城区的停车位还应多开辟一些,地上、地下的停车场还要多规划一些,另外,在道路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公共交通工具或是治堵的根本之策。
在“幸福鹿城”的框架下,人大代表王良善对“幸福社区”谈了自己的看法,“社区还要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如果能充实老龄人口的‘家门口’服务项目,把采集、服务、配送纳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才能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目标很大,规划也很完善,这意味着我们离“大都市”的目标越来越近了,市民也将享受更好的生活空间。”人大代表周筱秋说,希望区政府今后在规划重点工程建设时,多从市民的实际利益出发,多为老百姓着想,创造出更多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的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