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的电影记忆

来源:温州日报 2013-01-1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电影热持续升温:去年我国城市影院每天新增银幕10.5块,总票房又创历史新高。温州全市则新增了19家影院,近日,停业十多年的大众电影院也传出将重新开门营业的消息,点燃了无数影迷的怀旧热潮。

自1918年2月22日,县城隍庙翔舞台演出旧址放映纪录片开始,电影在温州走过了近百年时光。光影迷离的电影长河蜿蜒向前,裹挟着多少悲欢离合的银幕情仇,演绎着多少银幕下的恋恋心曲——

小潘

听说大众电影院又要开门,林文说:到时我一定要去买两张电影票,送给我爸爸。林文的老家在泽雅,年少时她父亲先调到市区,在五马街上的市商委上班。午休时间,父亲经常一个人去大众买张电影票,在幽暗的放映厅明明暗暗的灯光里,度过了一个个心潮起伏的中午。

回望电影闯入我们生活的长长岁月,心头总会有一些悄悄地心绪浮现——每个人,都会有一些难忘的故事,与电影有关。故事里,又隐隐闪现着电影行进间淡淡的印迹。

与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南秀泉回忆:

温州有独特的电影文化

在“大众”重新开业前的座谈会上,南秀泉建议,“大众”作为一家历史悠久、有电影文化积淀的老牌电影院,不妨考虑在走廊里摆设一些老照片和实物,让观众既能享受到高科技的电影技术,还能了解到电影的历史和文化,这才是“大众”最大的特点和魅力所在。

1952年出生的南秀泉,去年刚从新时代电影院总经理的任上退休。从1968年入伍从事电影放映和宣传开始,他与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1971年从部队复员进入市电影站,到农村放了6年电影后,来到新中国电影院,从放映员、美工、票务、宣传,一直干到副经理、书记。1995年,他出任大众电影院总经理,2001年大众停业改建。2006年,他来到雁荡院线,两年后开始主政新开业的新时代电影院。

在雁荡院线期间,他受命组织人员,编写了《温州电影纪事1918-2008》。这本书上篇取自1994年编纂的《温州电影纪事1918-1912》,下篇抢救性地记录了1993-2008年的温州电影业。

为什么说是抢救性地记录呢?南秀泉说,因为上世纪90年代后,电视、录像、网络等文娱形式的兴起,较大地冲击了电影市场,乡镇和县一级电影院纷纷倒闭,再加上2002年电影发行院线制改革,传统的电影管理体系不复存在,大量有关电影的资料面临流失。所幸温州的电影发展与其它地区不同,在外地国营影院纷纷停业的情况下,温州市区几家国营影院却始终牢牢地掌握着市场,所以编写这本资料书还有牵头人;县里的电影院虽已关门,电影公司也还有人留守,所以搜寻资料虽然辛苦,最后还是完成了。能把电影在温州走过的这段历史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南秀泉觉得十分宽慰。

在他看来,像万达广场这样集休闲游乐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今后将是城市商业发展的大趋势。当年商人许漱玉仿照上海“大光明”的模式在五马街打造了包括如今大众电影院在内的“城市综合体”,可以说极具超前的商业眼光。“当然,经过漫长岁月的变迁,如今的‘大众’已经不是商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和万达这样的巨无霸不可相提并论,今后也很难抗衡”,南秀泉说,“但这并不是说这样一座老影院就不用去保护了。因为,没有自身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是面目苍白的,保护好自己独特的电影文化,也就是在保护城市文脉。”

亲历了集镇影院的繁荣,张海翎感慨:

温州人在电影领域也曾领先

1981年,从浙江省电影学校(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的前身)毕业的张海翎,被分配到温州电影公司,负责电影宣传。她赶上了电影的好时光。

就在那一年,国家为了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开始有计划地分批在农村集镇建设电影院。在省计委、省建委批转的省文化局首批下达的28个集镇电影院项目中,温州有3家,包括瑞安马屿镇、瑞安城郊和永嘉清水埠三处电影院。之后,电影院在农村乡镇遍地开花。

也是在那一年的12月,温州出现了第一家农民股份影院——瓯海县七甲电影院。

作为电影专业的科班生,对于当时农村繁荣的电影市场和股份制电影院这一新鲜事物,张海翎自然比别人多了一份关注,通过参加集镇电影经理工作看片会议,到各地农村走访调查,她掌握了许多一手资料,撰写了几篇论文。她在《温州市沿海集镇电影市场的探索以及改革设想》中,写到当时集镇青年对电影的狂热:“对于集镇青年来说,电影院就是集镇文化中心……当武打片《大上海1937年》在柳市上映时,这个小镇沸腾了,青年人奔走相告,争先恐后。比过节、赶集还热闹,他们纷纷放下手中代装的五金电器活,涌向电影院。据统计4天里共上映29场,观众29000多人次,这个数字对于这个只有3万人口的小镇,确实相当不错。”

1988年,全市85家大型电影院,其中有9家是股份制影院。为此,张海翎写了《试论沿海农民股份影院的优势及潜能》一文,认为农民股份影院是“顺乎形势,应运而生”,“10年的改革开放为沿海农村造就了一批有较高收入的阶层和有商品意识、经营头脑的能人。温州双屿镇的温化影院,就是由两位经商的农民,先投资300多万元购下影院产权,再投资70多万元进行硬件改造后开业运行的。充分利用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农民对电影事业的热爱和追求,以及电影盈利的心态,把闲散的民间资金化为建设和改造影院所需的经费,一方面缓解了农村影院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也为农民的能人提供了用武之地”。当年,她带着自己这篇发表在内刊上的论文参加了全国电影研讨会,没想到引来一片质疑:电影院怎么可以由私人合股来搞?政策允许吗?!

这篇未公开发表的论文,8年后被她翻出来派上用场——1996年,她到杭州进修,把它略作修改上交了。她还在忐忑8年前的文章是否能用,没想到老师却大加赞赏,认为很有新意,还要帮她推荐到刊物上。

“后来在1999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发表了”,海翎感慨,“同样的文章和观点,8年前受质疑,8年后获好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们温州人确实事事敢开风气之先,在电影业中也是这样,那时的股份制就是走在了别人的前头。”

被大片改变了人生,杨悦相信:

“泰坦尼克号”是我的神迹

1995年1月,温州市区首次上映中影公司引进的“十部大片”的第一部、美国电影《亡命天涯》。1998年4月,《泰坦尼克号》在市区热映,全市票房800万元,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经过数年的沉寂和寥落,大片的引进成为振兴电影业的一把火,开始重新点燃人们对于电影的热情。

在杨悦看来,正是“泰坦尼克”改变了她的人生。

那年杨悦17岁,高一下学期,正处在青春反叛期,对前途迷茫,对学习厌倦,整天胡思乱想,成绩乱七八糟,让家长和老师烦恼不堪。

第一次去看了《泰坦尼克号》,她的心灵瞬间“地震”:那唯美的画面、动人的爱情、经典的对白……当影片结尾,Celine Dion 动情地唱起《我心永恒》,杨悦说:“我一下子就被她击中了,然后就是满世界搜集她的歌,她的歌声充满爱与力,引领我穿越了迷茫的青春,虽然以后我遇到了更多可能更优秀的歌手,但我永远最爱她。”

那样繁忙的高中,杨悦陷入对《泰坦尼克号》的极度沉迷中,之后她又偷偷去影院看了四五遍。她已不记得从哪里弄来的钱买电影票,那时爸妈给的只有仅够吃饭的钱。那时没有电脑,看场电影不容易。后来,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终于从父母那里得到了一套《泰坦尼克号》电影原声磁带作为生日礼物,杰克和罗斯的对话被她背得滚瓜烂熟。她说:“从那时起,一度熄灭的对英语的兴趣又奇怪地有了,也许同时燃起的还有对外面世界的好奇,我自觉重拾荒废已久的英语、功课,不需要家长督促,我的成绩奇迹般地飞跃,最后稳居年级前几名。”后来,她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上了一所知名的重点大学。她的故事,被母校的老师不断地作为励志案例反复宣讲。

而杨悦的《泰坦尼克号》,还有更精彩的继续:当她大学毕业,工作到年近而立,帮忙着替她牵线搭桥、张罗婚事的亲友们都有点心灰意冷——再这样一年拖一年,合适的人越来越少了。然而事实证明,是他们过于担心了,因为,“白马王子”总是姗姗来迟。偶然的一次聚会,他俩见面了,聊得很投机。聊到了电影,杨悦存了一份心思,问他最喜欢哪部电影,他脱口而出:“当然是泰坦尼克!”杨悦的心一动。原来,他也像她一样,喜欢泰坦尼克,看了一遍又一遍;他也能熟练地背诵杰克和罗斯的英文对白;他也爱唱《我心永恒》——那一刻,她认定:“就是他了!”

他俩飞快地结婚了,很甜蜜,很幸福。她的故事在朋友圈里流传,朋友们认为,她的成功,是因为:在对的时间看了一部对的电影,于是遇到了一个对的人。

杨悦相信:她的故事,不会是唯一。因为,“当应试占据了校园生活的主流,一部好电影正好为我们补上了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艺术和情感教育。”

寻寻觅觅办起了自家影院,张光胜坦言:

圆梦之后面临挑战

1995年前后,当大片开始一部部上映,掀起一轮轮观影热潮,张光胜正在做着他的音像制品生意。他那家位于市区望江路上的音像制品店,生意红火得不得了:常常是新碟片刚到,转眼就被抢光了。爱看电影的张光胜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偷着乐,一边看到有好片子,就抓紧先睹为快了。

进入两千年,电脑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上网看电视电影,买碟片的人越来越少,张光胜的生意开始走下坡路。慢慢地,他瞄上了电影院投资。此时,电影市场早已走出低谷,大片巨片、2D3D让追求品质生活的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回归影院。温州市区几家大影院的红火谁都看得见。

去年6月4日,张光胜的电影院——坐落于大南门世贸中心西侧的金典影城开业了。

事实上,张光胜原来最为心仪的影院地址并非这里——按照他最早的打算,是想在市区打造一家最上规模和档次的电影院,他在寻觅了一大圈之后,对位于江滨路上的新工人文化宫情有独钟,“从文化宫打地基开始,我就紧密跟踪了,盯了五六年,直到文化宫结顶落成。大概两年前我参加了影院经营权招投标,记得参加的一共有6个人,电影公司也有代表。第一轮结果出来,电影公司是560万元(一年经营权),我和另一家最高,都投了580万元。于是我们两家再投,我投了600万,结果另一家以615万中标。现在想想,当时真的脑子很烫!”张光胜笑笑,“金典这里本来是作为第二选择的,因为总感觉这里地方还不够大。那天上午投标没投上,下午就把这里签下来了。”由此,他改变了思路,既然小了,就干脆做出小而精的特色。

“5个厅,400多个位置,所有座位都是3000元一张的全真皮航空头等舱座椅,这在全国都是第一家呢!”张光胜领着我逐一参观了每个观影厅,又让我试试座椅的舒适。

金典圆了张光胜的影院梦,但也带来了他始料不及的困难——从去年12月31日中环影城开张,市区刷刷刷又冒出了5家新影院:恒隆、新国光、金典、鑫乐、全都,接下来,大众又要老店新开,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接下来电影院肯定要面临比较大的调整,‘洗牌’是难免的”,但是,张光胜有信心,“市场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我还是看好电影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