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市疾控中心监测,去年我市共检测盐样3315份,全市碘盐覆盖率为87.2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83.72%,较往年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碘盐为何渐受冷落?原因在于近年来关于碘盐适用性的争论持续不休,而我市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又有所升高,导致市民吃盐有“碘”烦,不少人开始选择无碘盐。但是,吃碘盐怕过量,不吃碘盐又怕缺乏,着实纠结!
昨日是我国第二十届“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市卫生局、盐务局等部门举行以“科学补碘、保护治理、成就梦想”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温州人常吃海产品,是否仍需吃碘盐?甲状腺出状况越来越多,是不是补碘惹的祸?面对这些疑惑,专家们澄清,大部分市民仍应继续食用碘盐。
食盐品种增多,该吃哪种好呢?
在“碘缺乏病防治宣传日”活动现场,市民排起长队领取碘盐,其中一种包装上注明“低碘”字样,颇受欢迎。
温州市盐务局周剑雄处长介绍,低碘盐是去年我省食用盐碘含量水平下调后的产物。根据新标准,我省目前食盐碘含量较此前下降一半,平均值为25mg/kg。现在市面上供应的盐品种有所增加,市民买盐选择更多。
记者在马鞍池一家十足便利店也看到,该店上架食盐有5种,日晒自然盐、食用精制盐、低钠盐、竹盐等4种均含有不同浓度的碘,价格相近;另有一种自助餐桌盐明确标着“无碘”,价格为13元。
然而,多样选择反而让一些百姓疑惑不已。家住市区水心的张阿姨说,以前超市卖的全是碘盐,现在品种多了却更难选择,“现在说法太多,我既不清楚更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吃碘盐,只好干脆少吃盐。”家住将军桥的陈阿姨家里囤了不少无碘盐:“孩子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就叫我们也别吃碘盐了,还担心温州买不到无碘盐,特地从杭州带回来这么多。”
便利店店长库从杰也向记者证实,近年来,购买无碘盐成为一种新需求。
甲状腺病多发,是不是碘盐惹的祸?
近年来,我市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有所升高。去年,甲状腺癌位居我市恶性肿瘤发病排行榜第五位。温医附二院去年公布的一组数据表明:1.2万体检人次中有12.52%的人被查出有甲状腺结节。市疾控中心统计显示,去年全市检查8-10岁儿童共4835人,甲状腺肿大113人(Ⅰ度113人,Ⅱ度0人),甲状腺肿大率为3.34 %,同比也有所升高。
老百姓担心“碘过量”是罪魁祸首,但专家并不认同。
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俗称甲亢)、甲状腺炎症、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市肿瘤医院肿瘤外科主任赵挺认为,1公分以下微小癌发病率提高,与B超新技术使微小瘤检出率提高有关。长期过量碘摄入可能引发乳头状甲状腺癌,这种类型在甲状腺癌中发生率最高、最为常见,也是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类型。“理论上,碘过量可能引发甲状腺疾病,但目前尚缺乏临床调查数据支持。”赵挺说。
不仅如此,“碘过量”在温州可能还是一个伪命题。
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贾俐挺引用数据表明,2009年一次沿海地区居民碘营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福建、辽宁、浙江沿海地区居民尿碘中位数都小于内陆地区农村居民。去年我市共检查1328份8-10岁儿童尿样,各县(市、区)尿碘中位数为178.3μg/L ,处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碘适宜状态(100~200μg/L),不存在“碘摄入过量”的问题。
科学吃碘盐,
怎样才适度?
不用碘盐可能“碘缺乏”,用碘盐可能“碘过量”,老百姓到底该如何选择?
大部分专家给出的建议是“宁多勿缺”。
“温州人还是应该继续食用碘盐。”市疾控中心地方病专家张孝和坦言,温州虽然处于沿海地区,却仍系碘缺乏地区。根据卫生部2009年的调查,各类食物的碘摄入仅占13.1%,居民膳食中海带等富碘食物食用频率和食用量仍非常有限,如果不食用碘盐,97%的居民碘摄入量低于推荐摄入量。
“过量与不足都不好,但是过量的危害相对较小,缺乏则危害严重,尤其是对孕妇和青少年。”赵挺指出,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癌危害更大,除甲亢等甲状腺疾病患者治疗时应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外,普通居民没有必要刻意食用无碘盐。
“相关研究表明,通过食物摄入的碘含量远远不能满足身体所需,而食用碘盐是保证人体每日所需碘元素摄入的最佳途径。”贾俐挺强调,碘在促进胎儿、幼儿和少年儿童神经系统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缺碘将可能影响胎儿脑发育,导致儿童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青少年尤其应坚持食用碘盐。
据悉,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每日碘摄入量为150微克/天,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1000微克/天,按照标准碘盐(平均水平为25微克/克)换算,相当于一啤酒瓶盖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