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不仅仅是政府交管部门的事,也牵涉到每一个市民。老百姓作为参与者,对于交通拥堵都有切身的体会。市治堵办向全市老百姓征集交通拥堵治理好建议、金点子。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状况,有效防止城市拥堵现状,成为人人关心的话题。
日前,温州日报记者专门就此进行市民调查和街头采访。一批青年志愿者,与本报记者一起走上市区街头,请市民们就治堵问题畅谈心声。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22份。在这122名被访市民中,主要出行方式:公交车44人,私家车34人,出租车15人,自行车等非机动车的15人,以步行为主的有14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您对现在温州市区的交通状况满意吗?”一栏里,选择“不满意”的占了近5成,而选择“还行”的也占了4成,只有4人选择了“满意”。
对于市民反映的问题,记者也结合《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相关工作要求给予了参照。
严管: 五成人认为 应加强处罚力度
在问及“您认为市区哪些路段最急需整治”一项中,被访者普遍选择了人民路,根据选择人数从多到少,其他依次为车站大道、新城大道、锦绣路、民航路、温瑞大道、西山路和雪山路。而在我市交警部门列出的9条列入省级挂牌治堵重点的道路中,除了民航路,以上路段均在其中。
在“您认为市区哪个时间段最拥堵”这个问题中,56%的被访者选择了“下午4点至6点”,35%的被访者选择了“上午7点至9点”,9%的被访者选择了“中午11点至1点”。
在“您认为解决市区交通拥堵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的多项选择题中,50%的被访者选择了“加强管理处罚力度”,47%的被访者选择了“完善交通基础设施”,39%的被访者选择了“增加公交车班次及运营范围、延长服务时间”,33%的被访者选择了“单双号限行”,20%的被访者选择了“错时上下班”。还有8名被访者选择了“提高停车费”,有3名被访者选择了“增加出租车数量”。
治堵举措:针对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意见》指出,未来4年,全市计划新增道路长度300公里以上,新增道路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经过4年的努力,城区基本消除断头路、瓶颈路;7月份前温州大道东延、瓯海大道东延等14条主干道路开工建设,瓯江路西延在10月份开工建设。另有三条道路于今年开展前期工作;今年全年,市区将改造5个交通卡口,打通、拓宽12条断头路、瓶颈路,建成4条过街设施;在城区,未来将规划建设一批公交枢纽和换乘中心。今后4年每年要建成3个公交枢纽站,实现公共交通与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针对道路坑洼现象,年内将完成温州大道、学院路、会展路等25条破损严重主要道路的大修,保证道路的平整畅通;完成10条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示范路创建,带动市区城市道路设施的全面提升。
针对加强管理处罚力度,《意见》指出,要在全省首创以“移动交警网”为重点的“网上办事大厅”建设,实现交通违法、车管业务、轻微交通事故网上处理,打造便捷、快速、实时的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建立市民专家智囊团,鼓励市民举报交通违法,评选守法驾驶人,强化违法曝光,引导违法者资源参与管理,发动厂矿企业认领路口和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行路劝导;探索市区重点区域、高峰时段汽车限行等手段,合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控制小汽车有序增长。
(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志愿者来自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及温州博爱志愿者服务队)
便捷: 是大部分人 出行方式的首选
本次问卷调查,记者及志愿者们主要选择了市区人民路、黎明西路、学院路等交通繁忙地段的十字路口、公交站头、停车场、大型商场门口等地进行。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中,主要出行方式为公交车的最多,占了36%,其次为私家车,占了全体调查人数的27%。被问及为何选择此种类型的交通方式时,半数以上的市民回答是“便捷”。
而被问及“您对温州市区的交通状况满意吗”时,回答“不满意”的占了近5成。而在“您每天出行平均拥堵多少时间”一栏里,填“10至30分钟”的也占了半数以上。
的哥王先生说:“我在温州开出租已经8个年头了,以前开车,没这么多私家车,路上比较顺畅,现在每逢高峰期,堵车就成了家常便饭。”
市民潘先生则在参与问卷调查的过程中不断向志愿者抱怨:“我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真是发愁。一到中午和晚上,路上就堵得水泄不通。周围学校的孩子都放学了,校门口到处是接送孩子的车,拥挤不堪。到了孩子放学时段,进去的出不来,出来的进不去。”
但是记者也看到,在被调查市民中,每天出行平均拥堵时间在10分钟以内的也占了26%。可见温州城中,并非人人出行都喊“堵”。
《意见》中关于方便市民便捷出行方面,主要就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及步行为主要出行方式的市民慢行交通系统建设提出了不少建设目标。
慢交通举措:加快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的慢行道建设,改善城市中心商业区慢行交通系统环境和大型居住区、大型购物中心慢行交通条件,4年内市区70%以上城市道路完成大修。实施和改造人民路、雪山路、勤奋路、江滨西路、车站大道、黎明西路非机动车通道环线。在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等级道路、机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大的支路,增设护栏、阻车桩、隔离墩等设施,将机动车道、自行车道及步行道隔离等。
原因: 市民普遍认为违规致堵
在“您认为哪些因素最容易导致堵车”一栏多项选择题中,62%的被访者选择了“汽车随意抢道、不按规定超车”;48%的被访者选择了“摩托车、自行车等见缝插针,不守规矩”;38%的被访者选择了汽车在禁止调头路段调头。还有少量被访者选择“轻微事故不选择快速处理”及“交通管理者疏导不科学”。
在提及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时,在人民路某公司上班的苏先生有感而发说:“现在路面都有交通协管员,但是他们的管理力度相当不够,而且很多行人、司机都不会听从管理劝告。说到拥堵路段,学院路附二医一带没有大型停车场,交通一直比较混乱。”
而在某幼儿园上班的林女士则对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如是说:“以前我每天早上从家里开车去单位,最怕的就是随意抢道的车子,温州市区这样的车主有很多,我觉得这些人是在破坏一个城市市民的整体形象。后来改骑自行车,我反倒发现,从家里去单位,开车需要半小时,骑车只要15分钟,可见我路过的小南路一带交通高峰期每天都是很堵的。”
惩处违规举措:对违章停车、逆向行驶、随意掉头、抢道抢行等交通违规违法行为,交管部门将继续依法从严处罚。其中,16条治堵重点道路机动车守法率要达90%以上,非机动车、行人守法率达到80%。同时,交警部门将完善全警上路勤务机制改革,提高路面“见警率”。交警、住建、城管等部门还将加强单向循环交通线路、交叉路口渠化、信号灯配时等具体问题研究,让这些硬件设置更加人性化,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另外,市区将增设一批智能卡口、电子警察,完善视频监控、信号灯自动控制系统网络,全面实行路口信号灯民警实名制管理,优化市区410个灯控路口的信号配时。
期待: 七成以上希望破解停车难
记者的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0个问题,其中有不少是多项选择题。在“您认为造成市区交通拥堵的原因是什么”一栏多选题里,选择最多的是“汽车保有量增长迅猛,道路压力大”,有50%的被访者选择了该项。其次是“停车位不足,‘马路停车场’现象严重”,有44%被访者选择了该项。同时,还有41%的被访者选择了“交通参与者素质不高,违规导致秩序混乱”;有39%的被访者选择了“交通设施落后,路网规划欠合理”;26%的被访者选择了“公共交通不完善,分担出行率低”;还有少量被访者选择了“职能部门管理不到位,疏导乏力”。
而问及温州市区的停车情况时,所有被访者中认为停车“非常难”的占了76%,认为“还行”的占了22%,只有两名被访者回答了“不难”。
破解“停车难”举措:《意见》提出,到2016年,市区专用停车位总量增加12万个,停车泊位满足率达60%。今年市区建成1.5万个专用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明年市区建成2.5万个专用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泊位6000个;2015年市区建成3.5万个专用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泊位7000个;2016年对锦绣路沿线主要交叉口实施跨线桥改造,市区建成4.5万个专用停车位,其中公共停车泊位8000个。同时,《意见》还指出,今年6月前,我市将组织错时停车试点工作,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停车信息向社会公布,并督促各单位限期向社会错时开放,增加错时停车泊位不少于1000个,在城区增加人行道临时停车泊位1000个;今年新建、改建5000个完整的公共停车泊位的停车场(库),投资300万元,在鹿城区开工建设智能停车诱导系统试点工程一期。
相信《意见》的出台,也为市民普遍反映的“停车难”问题给出了有力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