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问诊路”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2-2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豆芽,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缺不了的菜。但是,今年8月初,“党报热线”88869996接到市民举报:市场上白白胖胖的豆芽并不安全,都是经过多种化学添加剂催生、保鲜的,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损害。

顺着这条举报线索,从8月初至今,围绕豆芽,记者展开了一番调查。通过明察暗访和抽样检测,调查结果与举报人反映的基本相符,样品豆芽惊现多项相关法规明令禁止的成分。然而,相关部门面对证据确凿的问题豆芽,如何处罚、治理,竟成了难题……

核心提示

普通豆芽菜需要一周左右的生长期,而添加化学激素的豆芽生长期只需4天左右。

近年来,台州、金华、绍兴、上海、沈阳等地查获大量“问题豆芽”,累计上百名生产者均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罪等被判刑。

问题豆芽白胖、无根、挺直,长期食用对健康会造成损害。

举报 药物催生,豆芽有“毒”?

举报人廖先生说,他从事过多年的豆芽生产,但由于其他厂家通过使用各种化学添加剂,生产出的豆芽比他家的白胖,卖相好很多,加上生产周期短、产量大,他难以与他们竞争。本来,他也想通过同样的方法加工,但这两年,外地一些豆芽菜农因加工“毒豆芽”被判刑,他不愿冒风险,索性退出了豆芽行业。但是,他深知,这些“毒豆芽”大量流向市场,给老百姓的健康带来很大威胁。

廖先生介绍,温州市区的豆芽生产,主要集中在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每天生产近万斤问题豆芽。卫生条件差,使用违禁添加剂,已成为豆芽行业的“潜规则”。

廖先生说,在豆芽从浸泡到生长的过程中,菜农会使用无根激素、生长调节剂等多种激素类农药,加快豆芽生长,在运去市场之前,还会洒上保险粉(漂白粉)。这些添加剂普遍具有刺鼻的味道,都含有6-苄基腺嘌呤、二四D、多菌灵、退菌特等知名不知名的违禁添加剂。

廖先生还提醒记者,菜农们使用这些药品非常隐蔽,药品藏在家中,半夜调制好后,才拿到作坊里喷洒在豆芽上。而很多成分的检测,温州的检测机构根本查不出来。

暗访 神秘水桶,装着什么?

接到廖先生举报后,记者来到瓯海区泽雅镇天长村,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明察暗访。

在天长村,随处可见路边摆放着的装豆芽的木桶,高1米左右,直径1.5米左右,一个桶就可以生长一两百斤豆芽。据当地一位老人介绍,村里共有近10家豆芽作坊,主要由福建人经营,时间长的已经在天长村搞了十几年。老人说:“这里的豆芽我不敢吃,加了很多东西,作坊里很臭。”

在村子深处的一片小树林里,集中着四五家用于生产豆芽的棚屋。每间棚屋都用布帘遮得严严实实。一看生人靠近,作坊里的工人就会投来警惕的目光。

经过几天观察,记者发现,这些豆芽菜农每天深夜10点之后,都会从家里拎出一个塑料桶,拿到作坊里。可以看到,桶里装满液体,分量不轻。

据廖先生介绍,这个桶里装的,就是芽农在家中配好的药水。

一天深夜,乘工人离开作坊之际,记者掀开一家棚屋的布帘,进行近距离观察。棚屋里的灯光非常昏暗,地上满是积水,一股剧烈的漂白粉味直冲鼻腔。只见大概一百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密密麻麻摆满木桶,里面满是正在生长的黄豆芽和绿豆芽。这些豆芽大概十几厘米长,豆粒格外饱满,豆芽径特别白胖,底部无根须。正当记者想查看芽农拎进来的那个神秘塑料桶里究竟装着什么,工人回来了。看到记者在门口张望,他立即警惕地询问,并让记者赶紧离开。

记者经过多方努力,辗转找到一位曾经在天长村几家豆芽作坊里当过工人的小郑。说起豆芽,小郑直摆手:“懂行的人都知道,现在的豆芽尽量不要吃。”

小郑介绍,从泡豆到豆芽培育,到上市,几乎每一道程序,都要添加多种药物。“这些药品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因为药品包装上大多没有具体成分的说明。只知道他们经常一车车运来,主要来源是江苏。”小郑说,“老板们很警惕的,药藏在家里,一般的工人根本看不到。只知道每天深夜或凌晨,他们配好了拿到棚里,浇在豆芽上。这些药,闻起来像农药一样臭,我们浇豆芽的时候,都不敢光着双手,碰到了会刺激皮肤。还有就是水源,豆芽生长对水源要求很高。但为了节省成本,很多芽农从河里以及浅井里直接用水。这些水大多被污染过。”

疑惑 违禁药品,检测不出?

添加这么多违禁药,难道部门不管吗?

“部门都是白天来抽检,而打药时间在半夜。关键是温州的检测机构根本测不出这些药品的成分。”廖先生还说,区农业部门规定芽农每年将豆芽自己送检两三次,不过,“自己送检,还有不过关的吗?”

在瓯海农业局,记者看到几份前不久对天长村豆芽的抽检报告,检测项目有硝酸盐、亚硝酸盐等三四项常规农药残留项目,结果均为正常。微生物指标及其他激素类项目均没有检测。

“普通农药用不到豆芽上,检测结果当然正常了。关键是激素类农药,同样毒害人。比如生长剂,不仅是催生,豆芽一时卖不出去,还会再浇上去,起到抑制生长的作用。这样滥用,不可能不超标。”廖先生说。

记者来到位于娄桥的市菜篮子集团,发现市场上的豆芽主要来自泽雅,看起来基本是无须白胖的。据菜篮子集团一位负责人介绍,每天该市场豆芽的流通量至少在两三千公斤左右。

检测 两次检测,均有异常!

8月31日,记者从天长村一家蔡姓芽农的作坊里,取得了黄豆芽和绿豆芽各1.5公斤,送到杭州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6-苄基腺嘌呤、多菌灵和二四D等三个项目进行委托检测。

一个多月后,检测结果显示,标准值为“不得使用”的6-苄基腺嘌呤,在两份样品中均有检出。黄豆芽检验值为190μg/kg,绿豆芽为98μg/kg。

检测中心给出结论——送检样品不符合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

记者将检测情况反映到市农业局,该局农产品监管处和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立即组织执法人员,于10月22日深夜10时许对蔡姓芽农的作坊进行抽检。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正在给豆芽喷洒药物的一名农妇镇定地表示,从没有使用过违禁药品。但她所持洒水壶里的液体,却刺鼻难闻。她称这是无根激素,“大家都在用,我们用得很少,滴两三滴稀释成一桶浇到几十桶豆芽上,不会有毒。”她还表示,漂白粉(保险粉)主要用来清洗装豆芽的木桶,不会洒在豆芽上。

在作坊边休息室的床底下,执法人员找到几十小袋所谓“豆芽生长调节剂”,每袋里有18支针剂,针剂上印着“黄素SHS”。包装上显示药剂生产公司是江苏省句容市某生物化学研究所生产,但既没有表明药剂的成分,也没有说明禁忌。

记者和执法人员搜寻多时,才在棚屋最里面的编织帘后找到那只神秘的塑料桶。这时,农妇才慌了手脚,连忙说:“这个桶不要拿,不要拿。”几次试图将桶拿走。执法人员询问桶里是什么,农妇一会儿说是生长素,一会儿又说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只是说,药品稀释成这样一桶,再稀释一次到洒水壶里。

当晚,市农业局对棚内已经成熟即将上市的豆芽进行了抽样,并送到杭州检测。12月初,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6-苄基腺嘌呤和二四D均严重超标。

遗憾的是,水桶中的神秘液体,杭州检测中心表示无法检测。

尴尬 明知问题,却难监管?

12月中旬,市府办下发《关于进一步明确部分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通知》,明确豆芽主要由农业部门监管。

在此之前,由于权责模糊,农业部门和质监部门一直存在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加工品”还是“初级农产品”的争论。记者在调查过程中,曾向质监和农业部门反映过调查结果。但质监部门表示,豆芽是农产品,不是加工品,属于农业部门管。而农业部门则认为豆芽是农产品加工品,农业部门难以监管。

尽管现在明确了管理职责,但农业部门目前仍遭遇执法尴尬。市农业局农产品监管处负责人表示,豆芽一直不在农产品监管范畴内,因此国家农业部门也没有制定相关豆芽生产的强制性标准。而卫生部制定的《国家豆芽卫生标准》没有涉及到激素类添加剂的具体标准。质检系统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去年删除了6-苄基腺嘌呤等添加剂,明确食品中不能添加这些药品。但这个标准属于“食品”范畴,主管农产品的农业部门不能作为依据。因此在执法上,即使检测结果显示豆芽中添加了违禁添加剂,农业部门目前也难以有力打击。现在权责明确了,市农业局会抓紧时间摸底调研,出台一些管理措施。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浙江省只有一个豆芽的“无公害生产标准”,规定6-苄基腺嘌呤等药品不得使用。但无公害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豆芽生产。

此外,在豆芽监管中,检测也是一个难题。温州本地的检测机构目前不具备检测相关激素的资质,即便是杭州的检测机构,一些新的药物也无法检测。

记者上网查询,豆芽生长剂、无根生长剂及保险粉的相关信息随处可见。一些公司还出售豆芽快速生长调节剂、豆芽增白剂、豆芽增长增粗剂、杀菌粉等。

链接>>>

6-苄基腺嘌呤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添加于植物生长培养基的细胞分裂素,根据卫生部《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1)有关问题的复函》,国家质检总局决定从2011年11月14日起,各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不再受理6-苄基腺嘌呤作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许可申请,已批准的生产许可证书,由监管部门撤回并注销,并于2011年12月20日前完成。

二四D,又名防落素,一种合成植物生长激素,又做除草剂使用。

无根剂主要作用是抑制根部生长,在使用过程中能提高30%的产量。

保险粉就是漂白粉,一般只用于工业漂白,同时还用于医药、选矿及硫化物的合成,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对眼及呼吸道和皮肤有刺激性,接触后可引起头痛、恶心和呕吐。长期食用添加这种化工原料的豆芽不仅会影响视力,还会影响肝脏和肠胃。在国家有关食品添加剂的规定中,漂白粉是严禁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