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旗鼓谋新生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2-2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前天,曾因“出走”事件而备受瞩目的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信泰集团”),其5家关联企业破产重整案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560名债权人中的300多名出席,表决同意重整,选出了由7名债权人组成债权人委员会;此前一天,温州人的老品牌海鹤集团也召开了债权人会议,商讨重组计划,积极寻找战略投资者;此外,兴瓯制药等五六家企业的司法重整工作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正当其他进入司法重整程序企业的债权人为多得一分清偿款而奔走时,浙江星球包装有限公司(下称星球公司)的60多位普通债权人,已于上周四拿到了第一笔清偿款。11月16日,瓯海法院裁定批准星球公司重整计划,重整程序终止,3800万元资金注入使这个“僵尸企业”脉络渐通、活力恢复。

这是自2007年《企业破产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审结的首例破产重整案,而此前的近5年时间,这部旨在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保障机制的法律,对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温州来说,并未真正发挥司法为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场民间借贷风波,让温州民营经济遭遇隆冬。金改的一夜春风,不仅吹开了温企改制的大门,也吹扬起温州司法界为温州经济保驾护航的风帆——

从5月31日受理至审结,星球案审理时间不到半年,速度大大高于全省2年期限的平均值;从5年零的突破到短短几个月内全市破产立案26件审结9件……破产重整加速推进,正为更多温州企业的“起死回生”添材助力。

时值寒冬。但对过去一年陷在困境之中的温州企业来讲,这个冬天,生机萌现。

第一案“破冰”

困局企业显活力

成立于1989年的浙江星球包装有限公司,作为温州瓯海民营企业协会及温州瓯海包装印刷联合会会长单位、外贸出口包装瓦楞纸箱定点生产企业,曾经盛极一时。为了扩大生产,该公司于2007年、2009年,通过银行贷款、民间集资等方式,连续投建了2座新厂房,金额达五六千万元。其中,该公司原负责人姜某以1.5分的月息,向亲友集资借贷了6000多万元。

然而,投入再生产的效应未及开始,大环境的不良经济形势已波及现有经营,在负债与经营不良的双重压力下,公司资金链发生断裂,渐渐无力支撑。去年年底,企业被迫停产,只留下保安留守厂房和设备。

四五十个债权人讨债无门,纷纷通过各级法院、法庭起诉姜某。姜某虽然顶着压力没有“跑路”,但眼见官司缠身、走投无路,他的血压直线飙红。

今年5月16日,在政府和法院的引导下,星球公司以严重亏损、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瓯海法院申请重整。5月31日,瓯海法院裁定受理该申请,由分管副院长、民二庭庭长、执行局副局长组成了合议庭。6月7日,经温州中院采用电脑摇号的公开方式确定了星球公司重整案的管理人——温州中源会计师事务所。在债权申报期限内,共有72人向管理人申报或补充申报了债权75笔,经法院最后裁定确认无争议债权67人69笔,金额达8330多万元。

完成资产移交、账务申报、审计、核查等前期审查工作后,7月25日、10月16日,管理人分别召开了两次债权人会议,对以债务重整+股权重整为主要内容的重整计划草案进行表决。在此期间,管理人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战略投资者,并通过内部竞价、谈判等方式,最终确定两名新的投资者注资3800万元,换取星球公司100%股权。10月29日,该案的5个表决组先后通过了重整计划草案,决定通过债务减免、延期履行债务,新出资人注资置换股权等多种方式进行重整。11月16日,该重整方案由法院裁定批准,星球公司破产重整程序终止。

而在程序终止前几天,新的战略投资人就已开始入驻星球公司,沉寂已久的厂房重新活跃、忙碌了起来。隆隆的机械声里,新的投资人踌躇满志:先改个名,或许改叫“星球实业有限公司”更好些;100多名员工的企业才是起步,下一步准备还将整合资源和力量,将经营扩大,走集团化经营……

灵活确认债权

首案借鉴意义深远

12月20日,星球重整计划生效后第一期900万元资金到位。根据达成的清偿分配方案,78万多元的税务债权全部支付,低于10万元的小额普通债权按16.44%的清偿率一次性足额支付;大于10万元的部分按10%的清偿率进行第一期支付。

管理人中源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该案的工作人员郑建初介绍,按照法律规定,有财产担保债权、税务债权和职工债权为优先支付债权,因此新引进的3800万元资金,2400万元将用于支付有财产担保债权,剩余支付普通债权,即清偿民间借贷的资金,大约剩下1322万余元。16.44%的清偿率,即原先如果借出去100万,能收回来的实际上只有16万多元,这对债权人来说,确实是一笔“亏本买卖”。然而,比起清算条件下可能3%的清偿率,这个结果显然更能令人接受。

并且,清偿率也仍有再提高的可能。“除了3800万元,还有6笔近100万元的个别清偿款可以追回,再平均偿还给普通债权人。”按照规定,对于破产申请前6个月内的个别清偿行为、一年内的偏颇性清偿可撤销追回,以避免不公平清偿。如果6笔追回款全部到位,那么60多位债权人可再平分这近100万元。据郑建初介绍,目前已追回一笔5万元的个别清偿款,另一笔也已商定归还在落实中。

此外,该重整计划还提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追收和追加清偿方案,原企业账面上的几百万应收款,虽然追收难度较大,但如果到位,仍能进一步弥补普通债权人的亏空。

作为温州首例重整案,星球公司案表现出了温州困局企业的典型性——过度借贷引发资不抵债,债权中民间借贷的比重很大。而要妥善解决好这类案件,关键在于最大可能提高普通债权人的清偿率。

通过民间借贷的资金,普遍存在着以企业名义向民间融资、以企业主名义向民间融资的混同现象,借款凭证往往就是一张“白条”,根本不具法律效力,如果严格按照规定,很多债权无法纳入清偿范围。

“因此这次我们在债权申报审查阶段,采取了一种灵活认证的方式。只要借款是使用于企业生产的、在公司账务中可以体现的,不论是否以公司名义借贷、是否有正规票据,都予以确认。”中源会计所所长刘旭海介绍。他认为,对于债权的确认,应以借入资金是否用于企业生产经营为判断标准,而不因以公司名义还是个人名义为判断标准。

星球案成功审结,为往后危困企业走重整之路,开了个好头。

破产非末路

重整是剂“强心针”

据温州中院最新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法院收到72家企业破产的申请,受理49件(占同期全省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42%),正式立案26件(重整案9件),已审结的9件。其中,瓯海法院今年受理的破产申请案件8件,是前10年总受案数的2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里,浙江全省办理的企业破产案件,不过34件。

“受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很多人对破产存在不少认识误区和偏见。”瓯海法院副院长叶建平解释,破产分为破产清算、重整及和解三种形式,对于由于经营决策失误、市场形势变化、资金运转失灵以及个人或社会重要因素变化而陷入经营困境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走破产重整的程序,及时挽救损失、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得以“重生”。

曾多次参与温州困局企业破产清算、重整的刘旭海也认为,司法重整是危机企业的一剂“强心针”。“以盘活下属企业优良资产为手段,通过债权转股权或引入新投资人为方式,使核心企业持续经营,将社会不良影响降至最少。”在他看来,对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主来说,比“跑路”更好的选择就是用司法重整拼杀出一条生路,避免破产清算厄运,“当企业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时,首先应及时向法院申请,尽可能通过司法重整程序,最大限度挖掘企业的整体价值。”

正是认识到司法重整对挽救危困企业、优化配置经济资源、调解社会经济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借金改东风,温州市政府、温州法院系统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企业司法重整的措施。温州中院更以建立企业破产重整机制为本年度重头项目,创新性尝试破产案件简易程序,成立破产案件审判专门合议庭,建立、完善政府主导、企业自主的资产重组的司法破产衔接机制,向社会特别是企业宣传破产法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企业规范自身经营行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明年我们还将继续深入探索、推进破产重组机制,提高审判效率,以期更快使危困企业获得新生,更好促进温州社会经济平稳发展。”温州中院民二庭庭长鞠海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