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4日陶蛟龙殉职至今,两周时间,记者奔波在温州、绍兴两地,采访陶蛟龙生前亲朋好友,聆听他们的回忆,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他是一位让我敬仰的人”、“他是一位好领导、一位严师”。点滴描述中,这位模范法官的形象渐渐明晰。
半夜加班常“被锁”的院长
过去11个月里,温州中院北门值班室的电话,常会在凌晨响起。保安们渐渐对此习以为常:“我们的陶院长又被锁了。”
陶蛟龙办公室所在的行政楼一楼大门,按规定夜里11点就会上锁,加班到深夜的他于是常常被锁在大楼内,只能打电话向保安“求救”。“一个星期他总有五六天要被锁,有时12点半打来,有时一两点了才打来。”值夜班的保安杜炜,常深夜为他开门。
如今,陶蛟龙走了十几天,保安室的电话很少再在夜深人静时响起,杜炜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这个常因加班而“被锁”的院长,在业内早有“拼命三郎”之名。他在绍兴中院的老同事骆锦勇,说起他时仿佛耳边还有当年大年初三加夜班回家时踩积雪的声音。“1998年至2001年,他带着我们成立改革小组,先行探索全市审判改革。每周七天他只允许我们请假半天,自己更是没有休息日,没日没夜地干,常常弄到晚上12点多,传达室来催才走。”
2008年,全国最大印染企业江龙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停产,拖欠银行和社会性贷款20亿元,仅被拖欠货款的供应商就有470多家,外围两级担保圈达300多亿元,形势紧迫一触即发。陶蛟龙与30多名干警组成“江龙案件专案组”,欲在2009年元旦来临之前结束这场“解围战”。所有人都惊呼不可能,但陶蛟龙却做到了。
在陶蛟龙的6大本“江龙案”工作笔记里,处处可见加班加点的会议记录。40天时间,办结近1400余件审判、执行案件,这些打破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数字背后,是他夙夜在公的辛勤背影。
他无论走到哪里,办公室那盏不灭的灯,就“亮”到哪里。“不论我多晚下班,总能看到陶院长办公室的灯还亮着。”温州中院审管办副主任夏孟宣,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晚上十一二点接到陶蛟龙的电话,询问他审判质效数据和工作部署。
真正为民负责的院长
12月7日,陶蛟龙同志追悼会上,从宁波专程赶来的小何失声痛哭:“陶院长救了我的命!是他,让我相信还有公平和希望。”
小何是一起案件的受害人,背负数百万元的债务,孩子流产,婚姻破裂,父母病困,而赃款迟迟未能退还。日复一日的煎熬中,她渐渐绝望。“我想自己肯定等不下去了。”小何给温州中院写了两封信,把父母的联系方式留给法院,并表示自己想告别人世。
陶蛟龙从几百份群众来信中发现了小何轻生的意图,马上交代经办法官南凌志约谈小何,加强解释和劝导,并连续追问案件进展。三周后,小何拿到了首笔返还赃款。
在陶蛟龙同志的追悼会上,小何第一次见到她敬重的陶院长,却再也没有机会当面说一声谢谢。
在绍兴中院担任副院长的时候,陶蛟龙曾长期分管信访工作,这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但陶蛟龙不厌其烦,甫一接手,就逐个梳理。他甚至亲自带着困难上访户赶到杭州找当事人协商赔偿,到省高院争取司法救助。在他的努力下,绍兴中院成为最高法院全国信访先进集体。陶蛟龙曾说过:“要真正为人民群众负责,就必须拿出改正错误的决心和勇气。”
来到温州后,尽管陶蛟龙不再直接主管信访工作,但他仍然非常关注信访工作,小何不是唯一因此受益的当事人。
3月6日,陶蛟龙收到一份《关于担保公司开展诉讼保全业务的建议》,信中谈到“打赢了官司但对方转移了财产,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时,却要提供相应价值的财产作抵押……很多人都感慨经济官司打不起,特别对一些弱势群体这更是雪上加霜”。陶蛟龙当晚即在此信访件上批示,请分管院长进行调研,选择1至2家基层法院试点开展担保公司诉讼保全业务。
7月初,洞头法院出台向浙江中安担保集团发放“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准入通知书”,率先在温州引入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当事人可以缴纳少量保费,请担保公司担保,无需提供巨额保证金便可完成诉讼保全。特困群体还可申请无偿担保。
当天,温州媒体纷纷报道,认为“时值温州金改,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在我市法院系统的破冰启航,既减轻了诉讼人的负担,又可加快经济纠纷案件审理和执行,同时还为我市担保行业增设了全新的业务,可谓一举三得”。
陶蛟龙的目光颇具前瞻性,洞头县法院率先引入诉讼保全担保业务后,他已在思考“是否有必要在全市法院引入该项工作,重点把握准入门槛、风险控制和惠民便民等。”然而,突如其来的交通事故,停止了他不倦前行的脚步。“
用真诚推动工作的院长
中午12时10分,温州中院的食堂熙攘渐息,吃饭的人群渐渐散去,大堂开始空旷了下来,似乎和往常日子一样。只是,三三两两迟来用餐的人里,裘凯再也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匆匆扒饭的身影。
3年前,裘凯从特种兵转业到温州中院。原本,他以为自己会当个法警,不想被调去做了后勤。本来与枪械为伍多么英姿飒爽,如今却要和瓜果鱼肉打交道,他先是排斥,后来慢慢变得得过且过。这般混了两年,而陶蛟龙的到任,终止了他的“安逸”——第一次全院干警会议,他就要求食堂要加开晚饭,改善伙食,解决干警吃饭问题。紧接着,一系列加强后勤保障的工作任务接踵而来。
今年8月,中院派出一个5人小组去上海二中院蹲点学习,裘凯作为后勤部门代表,第一次有机会出去学习。看到关于其他单位后勤建设的相关报道、材料,陶蛟龙也总会提笔批示,让裘凯传阅,“学习别人的服务精神”。
“这一年,我是被他‘推’着干过来的。”刚开始,“散惯了”的裘凯不是没有情绪的,陶蛟龙发现后,特地找他谈了话,“工作工作,不做,哪来的功?”
裘凯渐渐有了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一种团体感和成就感,最终化为动力。“如果不干好,就觉得对不起陶院长。”短短几个月,食堂晚餐就餐率达到了90%以上。
裘凯的努力,陶蛟龙看在眼里。12月1日下午,他在温州中院最后一次党组会议上,陶蛟龙签署了他人生中最后一份文件,那就是将裘凯从食堂食务组长,提名为行政接待科副科长。
温州中院审监庭庭长曹启东与陶蛟龙相识十几年,他眼中的陶蛟龙,充满着人文关怀,他对干警的关心自主自发,能让人感受到一种真诚和贴心。“这种真诚,让每个干警都产生‘士为知己者死’的工作热情。”
今年6月,高考前两天,已从温州中院借调到市委政法委的林晨接到了陶蛟龙的电话。电话中,陶蛟龙询问了林晨孩子高考前的情况,叮嘱他要注意孩子的营养,注意休息。
“其实,我和陶院长从来没见过面。”但在那个关键时刻,来自一位素未谋面的领导的问候,让林晨心中很暖。
高考结束后,林晨给陶蛟龙发了短信:“成绩出来了,不是特别好。”没想到很快得到回复。“陶院长说,想和我们夫妻好好聊聊,但正在绍兴开会,赶不过来。他又说,现在最难过的是孩子,要我们调节好心态……”
这样暖心的电话和短信,在高考前夕,温州中院家有考生的干警都接收到了。他们记住陶蛟龙,敬重陶蛟龙,追念陶蛟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温州中院院长,更因为他一种由己及人的角度,给予每个人同样的关怀。
“不要让别人记住你的位置,而要让别人记住你这个人。”陶蛟龙曾跟裘凯讲过这么一句话,而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
对自己太过苛刻的院长
12月7日,大雪节气。绍兴平水,陶蛟龙的老家,为他送行的人群黑压压的一片,气氛庄严而肃穆。
送行队伍中,有一位专程请假赶来送他最后一程、向他三鞠躬的男人,他叫翁益军,陶蛟龙的邻居。
翁益军说起一件小事。今年一个周末,他在温州动车站碰到陶蛟龙的妻子,她说到温州看陶蛟龙,回去买不到坐票。他让出了自己的位子。翁益军没想到一个中院院长,对家属这么“苛刻”。
绍兴中院副院长周剑敏说,陶蛟龙曾跟他聊起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家中兄弟姐妹7个,他最小,母亲在他14岁时就去世了,父亲是裁缝,家境清贫。这样的环境磨练了陶蛟龙从小自立自强、关心他人的品格。
陶蛟龙是一个对自己“苛刻”的人,一件普通的黑夹克,一双老式的圆口黑布鞋,黑黑的皮肤瘦高个,怎么看也不像个法院院长。更多的时候,他穿着四季百搭的法院制服。
“陶院长夜里下班后总是步行回宿舍。”保安杜炜说,他经常目送陶蛟龙一人脚蹬黑布鞋离开法院,“我有次说,太迟了,一个人在路上危险,还是让司机送下吧。陶院长裹紧他的大衣,乐呵呵地说,你看我这身行头像什么?我说,就像永嘉农民。他笑着说,我这样的打扮,谁看得上眼啊?不用麻烦司机。”
在绍兴家中,记者问起陶蛟龙平日的爱好,妻子金筱玲红了眼圈:“他这个人不讲究吃不讲究穿,去年的内衣,袖口都穿松了,前几天我正想着天要冷了,找出来刚把袖口缝缝紧,想着趁周末给他送过去的,可他再也穿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