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需要更多思想积淀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2-12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手机不断响起,谈话总被打断……与许多侨商一样,李大乐总是忙碌。与许多侨商不同的是,他是个科班出身的理科男。所以,在生意场上,李大乐以“理科男”的思维去大胆求证“因为”和“所以”,是个逻辑性很强的人。但是,“理科男”也有感性的一面。说起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他感叹,有时候我觉得它说的就是我自己的故事。

他毕业于浙江工业大学经管系,从与专业相关的出口贸易起步,而后远赴异国他乡。在国外打拼了十几年之后,却决定回国发展。他说,自己回归家乡发展的这两年一直在思考,我们的“温州精神”应该在哪里寻求突破口,下一步应该走向哪个更高的领域。

那些年,

在希腊闯出一片天地

李大乐出国的时候,是在出口贸易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去寻求更好的发展。

1995年的希腊,对李大乐来说就是一片处女地。希腊国民过惯安逸舒适的日子,几乎没有轻工行业。而当年,在希腊做生意的中国人总共不过300多人。李大乐在希腊成立了第一家华人批发公司,将温州、广州等地生产的服装、箱包等出口到希腊。

回忆在希腊最初创业的这段经历,如今记忆犹新。不懂希腊语,当时他只能通过计算器和希腊人做生意。第一天开业,顾客上门询问价格,“理科男”李大乐对当地的行情并不十分了解,手拿计算器在国内进货价上乘上了“10”,看对方如何反应。片刻沉默过后,那位顾客搬起几个箱包就要他结账。于是他明白,虽然乘上了“10”,那沉默的片刻,是因为对方仍然觉得价格低到不可思议。

初尝赚钱的滋味,虽然一天忙到晚,夜里10点才回到家,但是每天夜里在家数钱的时候,就不觉得累。“当时希腊少有批发店有这么大的现金交易量,我每天光数钱要数整整两个小时。”这样的状况直到半年后妻子从国内带去了一个专门定制的点钞机。

然而,创业路上也并非一帆风顺。1995年,李大乐拿到了法国居留证,但在希腊却仍然无法持牌经营。他的批发公司只能“挂靠在一个上海人的公司。1997年,那人持牌的一家公司因税务问题被查封,李大乐也因此受到牵连。希腊官方调查后很是被震惊,没想到一个中国人在希腊能做出如此大规模的生意。警方甚至怀疑他是不是国家派出来倾销产品的公务人员。直到发现他都是依法经营,没有税务上的问题,李大乐才得以重新开张。

而随着批发连锁店开得越来越多,他在希腊的名气也逐渐大起来,甚至成了少数不法分子的目标。有一天,母亲从温州赶到希腊探亲,李大乐陪母亲正在店里吃午饭,一个蒙面歹徒闯了进来。“和电视剧里的情形一模一样,他用丝袜蒙面,手持一把改装过的猎枪。我叫妈妈千万别慌张,以免歹徒情绪波动。妈妈听不懂希腊话,当时真的以为是在拍电视。”好在李大乐此前有过防备,现金都是用黑色塑料袋装着,一袋袋扔在角落,当天损失并不算大。

“我们温州人在欧洲创业,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是如此,这需要多代人的努力。”李大乐说。在希腊,他看过许多中国人因税务问题被查,或者被不法分子抢劫却因为和当地政府没有沟通渠道而忍气吞声。

2002年6月,在李大乐的牵头下,希腊成立了第一个华人华侨协会——希腊华人华侨商贸联合总会,李大乐任首届会长。当时他还只有34岁,成为海外社团中最年轻的侨领之一,并连续三届当选会长,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华人利益四处奔走。而那些年,他的批发连锁店也在希腊四面开花,开到了近600家。

回归时,

需以实体经济突破瓶颈

“最近我和很多温州人一样在看电视剧《温州一家人》,温州人拼搏、绝处逢生的精神真的让人很感动,有时候我觉得它说的就是我自己的故事。但是,我觉得里面有一个误区,温州人赚钱不怕冒风险,很多时候其实风险行业会让你一败涂地,并不像电视剧里描写得那么美好。”李大乐说,最近他一直在思考,他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商人,他接触的很多在国外发展的老板也不能算是很成功的商人,因为大事业需要慢慢发展,是一个财富不断积累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然而,温州人在国外的事业,大多成不了大集团。

这几年,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的到来,李大乐在希腊的批发生意受到影响,4年前,他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国外的生意也在慢慢萎缩。而在国外十几年生活的经历也让他意识到,不管在哪里,他始终都是中国人,他的事业始终离不开国内的支持。所以,当他当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时候,他的爱国热情蓬勃爆发。火炬传递到奥林匹亚村的前一晚,作为侨领,李大乐配合中国驻希腊大使馆,一一召唤中国人到现场维持秩序。令他颇为感动的是,短短几个小时内,2000多个小镇上的上万华人都聚集到了奥林匹亚村。第二天一早,他们穿着统一的大红色衣服,层层包围了观众席一面,会场出现了炫目的一大片“中国红”。

随着欧洲经济持续低迷,而中国国内经济一直稳步发展,李大乐开始回到国内慢慢摸索新的商业模式。他先后在瑞安投资汽摩配行业、在温州市区开起了自己的建筑公司,同时还在杭州经营一家商业综合体,以进口有色金属为主。“回归对我们来说是必然的路子,但是需要理性思考,不要急功近利,所以我在各领域都稍有涉足,希望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当然,目前国内我最看好的还是金融业。”李大乐说。

而李大乐也建议温州有关部门可以不时推出一些小型经济扶持项目,以此来提高回归温商们的自信心。他举例说,有朋友常常说,自己在国外餐馆做得那么大,但是这两年也遇到了经济危机,回到温州投资同样还是有顾虑,大项目无法保证盈利,小的不知道如何生存。而政府如果推出一些尝试性的类似孵化器的项目,一旦成功了,对于回归的温商来说,无疑是信心上的鼓励。

“并不是所有在国外的温州人都是完成了很好原始积累的。如果温州有很多小型的可以合股的项目,他们哪怕每个人出一百万,叠加起来也是很可观的大数目投资。”所以,这些日子,李大乐常常在省内各地跑,除了有意识让自己放慢节奏去观察各个行业,同时也给自己更多的思考时间。他说,他和很多温州商人一样,有同样的创业经历,有同样敢闯敢拼的勇气,同时,也和许多温州商人一样,在思考共同的“温州精神”中存在的一些缺点,希望突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