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版本”可资借鉴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2-0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民办教育改革的“温州版本”被分享。昨天,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2012年会在温召开,作为大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主题为“推进改革 优化环境 提高质量”的一场报告会,为来自全国各地700多名与会代表搭建起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温州作为破冰者的改革做法在报告会上受到多方关注和肯定。

“温州在民办教育领域点起星星之火,必定能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壮大。”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王佐书说。

以配套政策全面改革,系统工程可操作

“改革开放34年,民办教育逐步从‘边缘’走向‘主流’,从弥补财政不足到满足多样化需求,从拾遗补缺到促进教育改革。”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兼职教授曹勇安从民办教育的历史演变指出其重要性。

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更是认为,从改革民办教育出发促进公办教育发展,从而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全面发展上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改革,迫在眉睫也不可回避!

副市长仇杨均发言,将温州作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阶段性成效以及推进设想一一阐述:从坚持顶层设计,推出“1+9”政策到见招拆招,升级政策体系成“1+14”;从去年的“纸上谈兵”,到今年迅速落地+100所试点校全面试“牛刀”……

“不畏艰难、挖空心思、深入调研、结合当地、大刀阔斧。”王佐书以此形容温州政府及各部门在顶层设计上的作为,他说,温州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全面、综合、系统、配套地进行改革,全面的制度重建为政策松羁绊、解绳索,才能推动民办教育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温州新政大胆打破体制框架,不少政策还触摸法律边缘,如在学校身份上区分民办事业单位法人和企业法人,成为改革的基点,也打开了机制的源头症结;如将改革社保制度,切实打破公办教师、民办教师在身份和待遇上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实现平等……

“打包方式出台文件,既有提纲挈领的实施意见,还有针对各方面工作的实施办法,可操作性强,能够切实落地。” 来自北京的民办教育研究者黄为说。

改革亮点多,深入体制破障碍

“目前最大的难题是分类管理,民政部门从未进行事业单位的登记,找不到相应的法律依据和规范,而编制部门也从未涉足过‘民办’这一范畴。”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郭立宏的困惑已在这次的温州之行找到了参考答案。

针对这一难题,我市民政部门通过自己制作证书、印刷、编号,为民办学校提供全新的身份——民办事业单位法人。

民办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是民办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也让不少办学者一直头痛不已。陈伟志告诉记者,新纪元在温州地区的两所学校(平阳新纪元学校和瑞安市新纪元实验学校),困扰多年的两大突出问题——招生问题和教师身份问题,都依托新政得到缓解,“尤其是教师待遇的平等化为人才赢得了尊重,也使得学校能够持续发展。”

为激励民资进入教育领域,温州对症下药地制订出了科学的产权制度和合理的回报制度。“不求回报能成气候,也必然会影响积极性,温州提出公益性的民办学校也可获得合理回报就是一大突破,必定能够吸引民间资本举办学校,从而才能最终实现,民办教育促选择的局面,够多才够选。”一位外地民办学校的投资者如是说。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启动民办学校资产核算工作,以期在年内让民办学校能按照政策规定获得相应合理回报。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胡卫认为,温州走出了区域民办教育发展的独特道路。

有想法更有行动,政策立竿成效见影

除了深入改革,温州的快速行动也受到与会代表的称赞。“不过一年的时间,温州想法已经转变为温州做法,确实有行动力。”来自北方的一位民办教育办学者犹记得去年昆明年会上温州代表的“侃侃而谈”,如今他看到的则是“掷地有声”。

记者了解到,我市将民办教育改革列入重点工作,确定三批学校推进落实,目前首批试点100所民办学校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明年计划推出第二批试点学校,遴选约300所学校,使得试点学校学生数达到民办学校在校生人数的一半。

迅速推进的关键离不开部门配合。记者了解到,以社保政策为例,为在体制上理顺社保资金管理体制,我市通过提高在职工作期间的缴纳标准,将退休金由原来的社保基金中心与单位共同发放,改为统一由社保基金中心发放。目前,市本级已经全部落实这一政策,市属三个区已在筹划。由于两级社保机制不一致,且社保政策推行牵涉面十分广泛的原因,两市、六县一时难以实施。为破解政策困难,市人社、教育部门又出台过渡政策,由两市、六县的民办学校教师先参加市本级保险,待本地实施社保新政策后再行转回的办法,为政策落地开辟通道。

“市政府牵头召开专题研讨会至少25个;发改、财政、民政、人力社保、工商、国土、税务等10多个部门,都以主人翁的姿态思考、谋划推进试点改革,在本系统建立工作例会制度,抓好本部门试点任务的落实。”仇杨均说。

王佐书指出,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凝聚社会共识、形成合力,努力优化民办教育的政策环境和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