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1月,对温州许多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来说,格外忙碌。为期4天的第五届中国(温州)特色农业博览会之后,紧接着就是为期5天的2012浙江省农业博览会,“赶场”的奔波中,伴随着收获的喜悦。只是收获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一些隐忧。
农博会上
叫响的为啥老三样
农博会是一个让农产品集中亮相的平台,本届温州农博会设置六大展区,展位832个,吸引了715家参展企业,包括来自省内兄弟县市以及国内外地区和国家的企业。而在杭州举办的省农博会,吸引了104家温州农业企业前去参展,带去展销的农产品包括畜禽、水产、果茶、粮油、蔬菜等等。
借助农博会平台,企业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展示自身形象和提升品牌影响力,尤其是省农博会这样一个影响力更广的平台,不少在本地已经扎稳根基的温州企业,希望借这个平台打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短短几天,对许多企业来说,是一次市场反馈的“测试”,而现场销售和人气是最直观的成绩单。
温州初旭食品有限公司在5天的省农博会现场卖出113.7万元的产品,又一次拔得头筹。排名销售榜第二的温州藤桥禽业有限公司也是一张经常上榜的“老面孔”。据市农业部门介绍,鸭舌、熏鸡等一系列畜禽类产品在这几年的省农博会上,一直占据着温州展团的销售榜首。
这些消息听起来振奋人心,但细细琢磨,却隐含着不平衡发展的信号。温州靠山临海,地理环境赋予品种丰富的农产品,其中不乏特色农产品,海产品如虾皮、虾蛄、黄鱼等,水果如猕猴桃、四季柚、瓯柑等,粮食制品如各种米粉、番薯粉等。近几年还崛起不少新鲜的农产品品牌,如文成“双凤”食品有限公司的兔肉制品、“多味坊”家庭牛排、“万客丰”瓯柑蜜茶等。不少产品在温州本地已经集聚了人气,但为何年年省农博会人气较旺的,还是“老三样”呢?
温州市委农办(农业局)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主任胡丹认为,这种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客观因素。他说:“以鸭舌为例,省内甚至是全国的同类产品加工企业大部分都集中在温州,相对来说外来竞争少。”竞争较少给予企业良好的发展空间,因而容易上规模。胡丹认为,农产品走出去,获得外地消费者的认可,企业规模和自身品牌推广力度至关重要。
农产品走出去
还望政府多帮手
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看,同样的两件产品,上规模的大企业生产的更容易被选择,然而,盲目地上规模也会给企业正常运营带来压力。对众多希望拓展销售空间的温州农企来说,如何摆脱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呢?
“永高鱼饼”同样是参展农博会的常客,然而,温州农博会上热销的鱼饼,却被杭州市民错认成年糕、刀切馒头,“鱼饼是一种温州人熟悉的食品,但外地人不知道,食品本身和其材料公式鱼,都不为人所熟知,品牌推广还需要时间。” 温州永高食品有限公司副总栗强说。“永高鱼饼”已参加了数届省农博会,今年的省农博会销售额为5万多元,比上一届提高了10%,但与鸭舌等产品相比还是天壤之别。
在推广产品和拓展销售渠道上,“永高鱼饼”选择了较为保守的方式,主要通过各地温州农产品特产店铺向外推广,虽然铺货的网点遍及东北、新疆、广西等全国各地,但依然遵循着“哪里温州人聚集多就向哪里拓展”的方向性原则。
作为温州鲜奶制品“龙头”的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拓展空间走加盟店模式。目前,一鸣已经在杭州、台州、丽水、金华,省外的江苏、南京、福鼎等地开设网点,“一鸣真鲜奶吧”已开出了520多家,在本地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
然而,最初向外拓展时,“一鸣”也遭遇过失败。后来,“一鸣”转变销售策略,企业逐步上规模,“真鲜奶吧”的专卖店运作模式趋于成熟,“我们先在一地开设直营的旗舰店试探市场环境,觉得可行之后,再招商以加盟店的形式拓展网点。”诸瑞纳说。
企业的成长和拓展规模都伴随着风险,这一点在利润较薄的农业企业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栗强认为,温州农产品走出去,企业自身需有所作为,但单个企业的力量有限,压力很大,有时还需要政府帮一把手。“温州是一座旅游城市,如果政府能着手把本地特色的一些农产品打造成旅游纪念品,形成一种趋势,那对农产品的推广是有帮助的。”他说。
胡丹则表示,我市农业部门也在尝试多种形式的推广,除了组织本地的农业企业参加展会之外,温州政府这几年也在扶持和引导各地开办温州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同时鼓励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开办自己的农产品连锁店。据统计,2011年,我市拥有农产品连锁经营门店8个以上的农业企业有18家,门店数量达到800多个,同时,首轮温州特色农产品销售中心的铺设,市财政给予了直接的资金补助,企业连锁经营的,也在相关政策上给予倾斜。
对于希望走出去的农企来说,这些政策帮扶很实在,但还希望更多一些。温州农业未来的大发展,也需要扶持起一批新面孔,在“老三样”惊艳的基础上“多点开花”来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