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乐清市举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新闻发布会。“浙江省乐清市2012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在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成功在债券市场募集了1.7亿元资金,发行企业为乐清的慎江阀门有限公司和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这是温州市发行的第一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乐清方面称。
同日,永嘉县的报喜鸟集团有限公司通过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备案的1亿元私募债正式发行,债券期限为两年。此次报喜鸟发行的私募债为同类温企首发,是浙交所备案发行的首批私募债。
更早些,7月25日成功发行的温州第一单私募债——江南阀门有限公司私募债,为企业成功募得为期两年的5000万元资金。
短短的四个月时间,4家温州中小企业发行了3单企业债券,在直接融资道路上大有“急行军”的架势。
“4企3单”的幕后推手是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有直接融资“红娘”之称的投行业务,随着温州金改的纵深推进,正逐步进入大家的视线。
三年才开了张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在投行业有这样的说法。
一等就等了3年,杨守强说。这位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的总经理,到了今年才终于体会到了“开张”的滋味。
成立于2008年的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是温州银行业为数不多单列的部门。商业银行的投行业务,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债券承销、财务顾问、银团贷款、项目融资、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简而言之,就是财务顾问。
转身投行业务前,杨守强曾在广发银行有过推动企业承兑汇票工作的经历。当年,企业承兑汇票作为新鲜事物,很多企业不了解不愿意使用,参与热情也不高。可几年过去了,“现在你看,不给用都不答应。”杨守强说。
就是有了这样“先入为主”的想法,杨守强认为能在投行业务上大展拳脚了。可随后而来的“冷水”泼了他一身。
从2009年开始,浙商银行温州分行便积极宣传、实践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业务,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该分行最初拟定在瑞安市推行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工作,一下子召集了瑞安市23家企业开会。
所谓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属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鼓励的创新产品,即几家(一般2至10家)规模稍小的企业,可以合伙注册发行一个集合票据。这就解决了单一企业因规模较小不能独立发债的矛盾。参与发行的企业,单个企业资产规模达到5000万元以上就可以,一般发行期限一年到三年。不过,当时银行贷款容易,一些企业认为此业务手续繁琐、还得露出家底,参与的热情不高,瑞安项目没出生就“流产”了。
看着省内很多地方都相继发行票据后,不服输的浙商银行投资银行部便把目标转到了乐清市。在乐清,正泰集团发行过温州第一单短期融资券,华仪电气发行过7亿元公司债券,外加乐清市政府及部门的大力支持,在乐清发行集合票据应该不会太难。
“想不到,这一单做下来会这么难。”杨守强介绍,他们首批在乐清选了10家企业进行推广,到后来敲定3家企业打包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到最后成行,只剩下了2家企业。
现在,“浙江省乐清市2012年度第一期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终于成功发行。杨守强坦言,这个进度比预想的要慢,最主要还是温州企业普遍存在财务报表不规范。另外,由于温州企业对集合票据不了解,因此参与热情也不高。
“万事开头难,一旦头开起来,后面就好做了。”3年发债的辛酸,杨守强一言而过。
温州的领头羊
在温州做投资银行的业务,以前的日子并不好过。
投行业务,被金融业称之为“技术活”。而这个技术活,恰恰是温州金融业的“短板”。
《温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如此总结温州“十一五”的直接融资表现:由于高度依赖间接融资,导致融资渠道单一,企业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融资模式发展不快,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区域资本市场发展严重滞后。
尽管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在2011年信贷趋紧的宏观市场环境下具有诸多优势,但温州企业对它的态度并不积极,2011年上半年,浙江共发行27只短期融资券,发行总额超过200亿元,绍兴、宁波等地的企业争相进入该市场。温州直到2011年下半年,才有了正泰这一单。
情况在2012年有所改变。“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投资银行业务有了用武之地。
加大直接融资比例,是我国金融市场建设的必然趋势。温州的金融改革创新在融资渠道中增加直接融资的砝码,是先行先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温州金改启动以来,温州已经诞生了企业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温州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渐趋热络。而此前,我市发行的一些债券类产品,其标的大多为市政项目,民企鲜有涉及。
温州市金融办有关人士称,此次温州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落地,是金融业务创新的表现,更为温州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打通了一条新的渠道。
从7月份的江南阀门成功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到10月30日报喜鸟宣布将通过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发行1亿元的私募债,再到首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落地,浙商银行温州分行投资银行部“连中三元”,在温州确立了自己的“领头羊”地位,在资产管理业务、同业合作、债券发行承销方面日趋成熟,投行创新业务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
“去年中国资本市场,通过IPO融资的规模为5000亿,而通过债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为1.6万亿。”杨守强说,债券市场规模远大于股票市场,企业直接融资远不止IPO这一条路,发债是国家面向创新型中小企业开启的一条融资大道。
扶上马再送一程
“第一单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只是走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希望通过一些企业的探索,给更多的企业提供成功的样本,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利用直接融资获得资金。”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副行长周松山表示,人民银行一直鼓励和引导企业去债券市场直接融资。
来自温州市金融办的数据显示,温州全部的融资量在一万亿元左右,其中间接融资占了80%,此外,大部分来自民间借贷,通过国有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比例还不到总融资量的5%。这样的比例,跟全国平均水平接近10%的比例来比,是偏低的。根据国务院发布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特别明确的两个金融业发展量化指标,其中之一就是直接融资比重的指标:即争取到2015年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额的规模达到社会融资规模的15%。
过低的直接融资比例,意味着融资渠道的单一。而造成“单一”的原因,我市一证券人士认为,之前,跟大部分温州企业主的观念有关,现在,则跟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相关。
该人士分析,大部分温州企业是由家庭作坊发展起来的,这种企业在发展初期,融资主要靠民间借贷,因为这种借贷模式方便快捷,最适合家庭作坊的资金需求。等企业稍微做大一些,则大部分依赖银行贷款,除企业自身的厂房等设备抵押之外,还联合不同的企业进行互保联保等。等到企业继续做大,发现单靠银行贷款或民间借贷解决不了问题,需要通过直接融资来获取更加稳定的资金来源时,很多企业却发现,之前的互保、联保,甚至民间借贷等遗留问题,把企业挡在了直接融资的大门之外。
在杨守强看来,直接融资还能“倒逼”温州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温州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因为企业要到债券市场融资的话,必须要做到财务规范。同时,由于在全国银行间交易市场交易,有利于中小企业整体信誉形象的提高,为将来去资本市场上市打下基础。”
对于温企今年在直接融资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温州市金融办也透露,政府将给予鼓励与支持,并会出台具体措施帮扶企业做大直接融资,扶上马再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