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近赤道的西非加纳,到中国东部的沿海小城;从经营温州人擅长的箱包贸易,到科技含量高的废油回炼变废为宝,温籍侨胞、加纳温州同乡会会长黄永滔的回乡之路,跨得有点大,但这一步却跨得漂亮。
他说,前几天,他顺利地拿到省环保厅审批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这是我市第二家拿到此类证的企业,自此他的云光废油处理有限公司已经证照齐全,从试生产正式转入生产运营状态。
黄金海岸掘得第一桶金
在2003年之前,对于从未踏出国门的黄永滔来说,加纳,这个遥远的非洲西部国家或许只是地理书上的一个陌生国名。然而正是这生产黄金而得名“黄金海岸”,让温州人黄永滔在距离家乡万里之遥的加纳,掘得了创业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03年年初,在北京的旅行中认识了一名加纳的朋友,他的中文说得极好,因此互留了电话。”黄永滔没想到,如此萍水相逢的朋友成了他事业的引路人。他说,加纳农业发达,农业设施,尤其是塑料制品喷雾器之类的需求量极大,希望我帮着组织一批货源。
从事运输行业的黄永滔知道紧邻温州的台州路桥就有价廉又物美的货源,“第一个货柜发出去后,我就净赚了6万元人民币。那时觉得非洲真是‘黄金海岸’。”当年8月,黄永滔就辞掉司机的工作,奔向万里之外的加纳原首都库马西。
绚丽的阳光,绿色的雨林,蓝色的海水,那一刻黄永滔当即被这个西非大国迷恋住了。而最让他心动的,是在随后长达四个月的雨季,需求爆棚的喷雾器生意,让他将创业的脚步留在了西非。
“当时,据我了解,在库马西的温州人连我在内就三个人。其余两个都是鞋帽,唯独我一家在做喷雾器,生意出奇的好。做了四年,2007年,开始转身做箱包的制造。”黄永滔说,不是做成品贸易,而是将半成品运到那,在当地建组装厂。因为那边人工很便宜,即使是在现在,工人每个月的工资还只有500至600元人民币左右。低廉的人工成本,新颖的款式设计,黄永滔的箱包赢得加纳市场,并向周边的布基纳法索、科特迪瓦、多哥、贝宁等国家辐射。
在西非,黄金海岸给了黄永滔最大的馈赠,黄永滔做一行火一行,在随后的日子,他又移居加纳现首都阿克拉创办了汽修厂和两个塑料制品厂。
让废油回炼变废为宝
“落叶总是要归根。”作为家中长子的黄永滔,一直对仍住在瞿溪老家的母亲有深深的牵挂。这是对小家的牵挂,更有他反哺家乡的情怀。
去年5月,黄永滔选择了回归,投资了5000多万元,启动了云光废油处理有限公司的建设。
“我是那种家的观念特别强的那种,在阿克拉,华人也就300多人。常常几个月看不到一个华人面孔,这让我特别难受。”黄永滔说,早在2010年8月,他就频频回温寻找投资项目。恰逢家乡温州号召天下温商回归发展,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在温的朋友有建议他重新做箱包,也有建议他搞传统的鞋服、皮革等,但黄永滔真正想做的,不光是靠投资带动就业,简单创造经济效益,而是把民生放在首位,他选择了环保行业,从事废油回炼,变废为宝。
尽管对科技环保行业,黄永滔是“门外汉”,手续怎么报批,技术人才在哪里?废油从哪里回收?他统统都还不清楚。但他坚信一点,这是国家鼓励的能源再生项目,一定有前景。
正如黄永滔所想,因为是国家鼓励的环保型项目,他的投资项目得到了温州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项目很快落户温州轻工特色园区,占地22亩。一边建厂房,一边从江苏徐工集团挖来工程师主把技术关,此外他遍访沿海的渔船船主,汽修厂,寻找废油源。仅仅用了一年时间,黄永滔的云光废油处理有限公司,这个投资7000多万元的废油处理厂开始试生产。
黄永滔介绍,目前云光废油第一期3条生产流水线已经于今年7月试生产,每天可回炼基础油五六吨,现在已经拿到省环保厅的危废经营许可证,黄永滔也放开手脚开始他的环保事业了。目前二期又有三条生产流水线已经投入建设,预计明年3月即可投用,届时云光废油处理中心将可形成年处理5万吨的废机油收集、贮存、处理生产能力,成为浙南闽北规模最大的一个废油处理厂。
希望废油回归正途
走进生产车间,闻不到废机油的臭气,而在旁边紧邻的实验室里,黄永滔拿出两个量杯,一个是装着如墨汁般的废机油,一杯则是金黄透亮的基础油。
他介绍说,这种科学化的废油回炼,与社会上非法无序土炼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整个流程采用全封闭作业,因此车间里闻不到废油的臭气。生产工艺是引进美国、加拿大的先进工艺,没有任何化学反应,而是运用物理处理,将废机油进行油水分离,除去其中的水分、杂质,再用换热器以导热油为介质将其加热,经过减压脱色、调配等科学的处理,生产出达到国家标准的成品燃料油,可供于陶瓷厂、发电厂及不锈钢厂等企业能源使用。其生产过程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回入封罐,回炉充分燃烧后变热能回收,通过高排气筒达标排放。
不管是征地建厂,还是危废经营许可证的审批验收,于黄永滔来说,都出乎意料的顺利,但让他担忧的是他的废油处理中心“吃不饱”的问题。黄永滔告诉记者,目前温州的船舶、机械厂、汽修厂一年合计产生的废油大概有6万多吨,在温州仅有两家正规废油回收处理公司,一年的处理量刚好可以把温州一年产生的5至6万吨的废机油,全部处理掉。但目前却有大量的废油被油贩子回收,他们再以高价卖到外地去。“正规企业和这些‘游击队’竞争起来,在价格上没有优势。”黄永滔说,这样本地企业势必会面临不同程度“吃不饱”的局面,但最担忧的还是油贩子一个油桶一个车地回收,臭气熏天,滴洒漏司空见惯,这对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要知道,少量废机油流入农田,粮食便颗粒无收。
他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对废油回收“游击队”能加强管理,让废机油回归正途,形成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