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也是连接长三角经济区与海西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推动温州园区升级,有利于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塑造温州发展新模式,打造民营经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示范区。”10月1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在温州调研工作时表示,要做好“统筹、服务、改革、开放”四个方面文章,力促科技与金融的结合。
这位世界汽车领域里顶尖的科学家,是35年来中国第一位出任部委正职的党外人士。从归国学者到科技部部长,他对科技情有独钟。
在温州调研期间,万钢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温州金融改革广场,就广场内现已设立的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中心、各类金融要素交易中心、民间资本交易中心等平台机构进行考察。在随后举行的浙江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座谈会上,万钢听取了省市的工作汇报。
去年10月,浙江“杭温湖甬”科技金融结合试点获得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同意。
乘金改东风,温州以金融之血给养科技之躯,将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相结合,温州的探索赢得这位科技部长频频点头称赞。
给“温州硅谷”送来锦囊
温州高新技术园区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10月11日上午,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动员大会在我市召开。
去年3月,根据温州大都市建设规划和高新区发展实际,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原温州工业园区更名为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并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自成立以来,温州高新区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并举,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77.5亿元,工业总产值611.6 亿元,财政收入23.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38.3 亿元,温州高新区已逐渐成为温州自主创新的引领区、产业发展的示范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
万钢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促进科技和金融的结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已经成为科技和经济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打造“温州硅谷”?万钢给出了“五个突出”的锦囊。
他在动员会上说,一是突出自主创新,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高新区建设的核心战略;二是突出产业集聚,强化优势产业,突出产业特色,注重以新技术、新工艺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发展,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三是突出人才培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培育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四是突出深化改革,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机制,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五是突出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万钢说,在温州建设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探索民营资本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有利于加快浙江省科技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浙南地区创新发展。
中国高新区20年
今年是中国国家高新区建设20周年。万钢说,高新区发展20年来,中国拥有105个国家高新区,2011年,其工业增加值占中国的12.4%。
1985年,中国作出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科技工作要面向经济,鼓励科技人员创办企业,在有条件的地方建设科技园区。
“1987年,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温家宝牵头组成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联合调查组,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进行深入调研,向中央呈报《关于中关村电子一条街调查报告》,建议在中关村建立科学工业园。”万钢回顾说。
1988年,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开始建设。进行一段时间的试验后,1991年和1992年,国务院先后批准建立了51家国家高新区,颁布一系列政策,至此,拉开中国高新区全面发展的序幕。
2008年底,温家宝总理再次带队考察中关村,提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想。之后,国务院先后批复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武汉东湖三个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09年,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冲击,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发挥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万钢说,“经过20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示范区域,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高新区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促进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数据显示,2011年,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12.4%;园区万元GDP能耗0.520吨标准煤,约中国平均水平的一半。国家高新区企业的研发投入占中国企业研发总投入的35%,全部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72%,国家高新区当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9万件,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97件,已接近全球专利产出最高的地区。
“正是看到国家高新区20年来的显著成就和重要作用,国务院启动了此次大规模的国家高新区审批,又有17家省级高新区获批升级,”万钢表示,目前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05家。
新闻链接>>>
什么是最酷的科技?
万钢口才非常好,很有感染力,熟悉他的同济师生们都知道这一点。一谈到汽车,他的思维似乎更加敏捷。
不过,当上科技部部长以后,万钢正在努力克制自己“少谈汽车”。有一次,有人送他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他正坐在新能源汽车上,他看后马上笑道:“除了汽车,我们国家还有飞机、高铁呢。”
长年在德国留学和工作的经历,使得万钢比较“open”,有一次,他接待了慕尼黑市长,在晚宴上,大家都很喜欢一道菜——大龙虾。宾主皆欢之际,他忽然提议大家一起照相,“照片上所有人都打着手势,扮成龙虾状,那张照片看起来真可爱。”与万钢在德国留学期间认识的王小慧说:“反正,他是一个活得很率性的人。”
对于被冠以“喜欢谈汽车的科技部长”这一称呼,他谦和而礼貌地表示,“恳请大家谅解我的汽车情结”。
2007 年,万钢刚担任科技部长不久,他应邀参加大连达沃斯论坛。在一个小型会议上,众人第一次见识了他的滔滔口才。一位外国主持人问在场所有的嘉宾:“什么是最酷的科技?”
万钢的回答与众不同:“在城市里,你坐在家里,用手机打电话遥控一下,家里的空调就开了,然后电饭煲就点着了,这是最酷的技术;但在农村,那里的人养牛养羊,燃料都成问题。如果把沼气池建在了塑料大篷里,塑料大篷吸收了高原的阳光,产生了沼气,沼渣又可以用来种菜,这样一套设施不但解决了农民的燃料问题,每年还能为农民创收上千元,所以对农民而言这就是最酷的技术;而对于乡村的孩子们来说,一台千元计算机,就是最酷的科技。”
一年以后,在奥运会上,作为科技部长,万钢确保奥运公园里的300 多辆电动汽车,完全实现了零排放,“在奥运会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他接着说:“另外,奥运场馆的水是百分之百地重复利用,奥运的雨水收集率达到80%,奥运村里运动员的热水是太阳能的,运动员用的空调是地热的,这也是最酷的科技。”
多年前,万钢在奥迪主管过油漆车间。当时油漆车间有2000多名员工,万钢把他们的生日记下来,一到有员工过生日,他就会拿着两瓶啤酒到车间和那人干一杯,有时甚至是拿一瓶啤酒,你一杯我一杯。“你理解、尊重别人,别人也会理解尊重你。很多人说德国人很骄傲,不易相处,其实还是这句话,人心换人心。”
摘自《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