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谷场上,夜幕降临,一片白色银幕高高挂起……2006年11月的一个晚上,我市的新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改革试点在鹿城区双屿镇的夜幕下拉开。温州民企投资注入了农村新电影,温州的农村电影市场改革探索之路,由此走在了全国前列。运行几年来,24万场数字电影,5167万人次,数字电影在我市5000多个行政村中覆盖率达到了100%——
本报记者 翁卿仑
夜幕、星光、板凳、白色银幕……2006年11月的一个晚上,鹿城区双屿镇鞋都文化广场热闹非凡。这天,市民们多年没看过的露天电影重又出现,而且是以全新的数字电影方式出现,一时间,街坊邻里,附近村居的村民,双屿一带的新温州人等2000多人都纷纷齐聚广场,观看了数字电影《神话》和《英雄》。
温州市是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在全国16个率先实施农村电影改革发展“1231”工程的试点城市之一,而温州,是其中唯一实行民营运作的试点城市。根据“企业经营,市场运作,政府买服务”的试点基本思路,我市于2006年成立了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这,比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推出的甘肃“飞天”模式早了整整两年。
24万场数字电影,5167万人次,数字电影覆盖率和行政村覆盖率达100%……这是去年年底我市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出示的数据。如今,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成立将满6周年,全市106支放映队伍也覆盖到了我市11个县(市、区)的5000多个行政村。热闹的村镇广场、遥远的深山村庄、大海中的孤岛,都留下了数字电影放映员们的身影。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把一场场星空与数字交汇的流光飞舞带到观众面前,让百姓都看到光影流动的魅力。
栉风沐雨,让每个角落都洋溢笑声
10月18日下午,永嘉55岁的电影放映员潘志龙,驱车赶到了碧莲镇应坑村的金氏宗祠里,挂起了白色大幕。当下正是应坑村村民们的秋收季节,一路行进,稻田里满是成熟的稻香。然而进山的公路却是曲折难行的,而且深山的气温比外界低了好几度,人身上能感到有些微凉。
潘志龙和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老家在永嘉界坑的他19岁就成了电影放映员,在永嘉应坑、巽宅一带奔波送电影。即便是农村电影最没落的本世纪初,他也坚持每年放几十场胶片电影。2006年我市成为农村电影改革的试点城市之后,他也成了永嘉首批数字电影放映员之一。目前,永嘉有10支电影放映队,潘志龙所负责的碧莲镇大树岩村、岩坦镇罗垟村等,都是永嘉最偏远的山村之一,有些自然村甚至至今都未通公路。所以,一个月下来,潘志龙只有五六天是在自家住的。剩下的日子,每天都沿途放电影,夜里就住在沿路的村书记、村会计等等人的家里。
18日当晚,应坑村老书记早早就为潘志龙准备了晚饭。而金氏宗祠的大门口,也已经贴上了专用的数字电影放映预告,那晚放的两场电影是《黄河大侠》和《侠骨豪情》。和大部分的温州农村情况相似,如今常住应坑村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夜幕降临,电影正片开场之前放了一小段科普宣传片,老人孩子们搬着板凳,陆续从自家赶来。到了夜里6点半左右,宗祠周围已经一片漆黑,观众们都聚精会神地盯着银幕,脸上的表情随着剧情的发展发生变化。村里的一两只土狗也溜进观众中间,双眼好奇地盯着光影流转的地方。
60多名观众,对潘志龙来说,不算多也不算少。他说,有些偏远的山村,只有十几名老人居住,因为老人们都爱看电影,所以他也会每个月跑过去放电影给那十几个老人看。第二天一早,潘志龙收起银幕,在村民的帮助下把机器抬上汽车,他又往下一个村子行去。
在温州,像潘志龙这样时常奔波于陆上送电影的放映员有180多名,他们的任务就是争取每年至少让温州境内的所有的农村百姓都至少看上一场或者两场数字电影,人多的村庄,则要求一年10次以上。据统计,全市在岗的188名放映员中,原农村放映员和农村电影系统的职工占40.96%。
而在百岛洞头,还有一支专门由女性组成的女子放映队。和其他放映队不同的是,为了完成人人都能看上数字电影的指标,她们每个月都有几天要坐着小船出海,载着机器前往偏僻的海岛。女子放映队的负责人徐冷冷还记得,她们每个月都要去行船一个多小时的大瞿岛送数字电影。今年3月初,气温刚刚回暖,但是阴晴不定,放映员叶燕燕、郭晓芬等人自备雨具行船到了大瞿岛。夜幕降临时,白色大幕上投下了流动的光影,渔民们出海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也都乐得坐在板凳上欣赏这难得的免费露天电影。然而天公不作美,电影放到一半突然下起了大雨。观众们正被电影的剧情吸引着,都躲到广场边的屋檐下继续看电影,几位女子放映员想想总不能就因为下雨而把机器关掉。无奈之下,在空旷的广场中央,她们一人手持一把雨伞,分别遮住几件放映的大机器不被雨淋,继续让光影在夜幕下跳闪。
徐冷冷还记得,她们每个月都要到洞头半屏山的一个偏僻渔村去放电影。每次她们到来的日子,村里的一个20来岁的哑巴青年总是一早等在村口,见她们来了,就热情地帮着抬机器,挂银幕。放映开始,哑巴就坐在机器边,神情陶醉地看着白色大幕。而每晚深夜放映员们离去,哑巴一定会从广场边的水井里提上一桶清水给女子放映员们洗手。“每次离开我都轻轻拍一下他的肩膀,我们知道,他一直都在期待我们再送电影过来,露天电影是他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徐冷冷说。
放映日记,制度保障人人看电影
10月19日一早,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技术部经理陈后良就驱车到了瑞安、平阳、苍南一带。这一天下乡,他的任务是维修这些县(市)放映队的GPS监控系统问题。“我们专门制定了《放映员管理办法》等40个规章制度,给每个放映员发放《放映日记》,安装PGS准确定位,这些,在全国的新农村数字电影试点城市都属首创。”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董事长赵建华介绍。
《放映日记》每个放映队一队一本,随机携带。每次放映时,放映员必须认真填写放映现场的相关情况。《放映日记》采取格式化的形式,内容包括放映时间、地点、片名、场次、人数和天气状况、电源使用、海报张贴、监控连接、村干部姓名和手机号码以及放映设备使用情况等内容。新农村数字电影公司的工作人员介绍,《放映日记》的使用,方便放映员及时记录放映情况,进一步保证了放映回执单及报表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在该公司的管理办公室里,一面墙上摆的书柜里堆满了各种规章制度文件。常务副总经理陈永龙介绍说,温州农村有一批深爱电影事业的农村放映员,加上公司首创的各种放映制度,充分保障了我市农村村村都能看上电影。我市截至2011年底,累计放映公益性数字电影24万多场,连续5年超额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放映场次任务。2008年和2010年,温州新农村电影院线公司分别荣获国家广电总局授予“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先进集体”和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授予“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
而我市的放映队伍,除了兢兢业业下乡送电影,一些老放映员因为深入农村一线,还时常急群众所急,为村民们送去必需品。永嘉瓯北队的金林飞就是放映队伍中热爱公益事业的代表。1958年出生的金林飞1994年开始从事电影放映员工作,2006年进入数字电影放映队伍。2010年9月,金林飞和老放映员黄朝荣等人前往偏远的巽宅镇外宕村放电影,他们发现这个海拔800多米的村子里只剩下20多户留守老人居住,有些老人家里甚至用不起电饭锅。第二天,几位放映员凑钱给村里的孤寡老人每人送去了一个电饭锅。过去,金林飞在瓯北经营一家农药店,每到农忙季节,考虑到偏远乡下的村民急需农药,他经常在送电影的时候带上一些农药,趁着村里放电影的时候免费分发给贫困村民。
而问及为什么如此深入观众生活?金林飞也和我市很多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回答一样,因为他热爱电影事业。他说,看到村民们围在广场上看露天电影的满足表情,那就是他最开心的时刻。而最近他正在准备下一个项目:重播胶片电影。在数字电视、DVD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老一辈的村民对于16mm胶片机播放的露天电影是深有感情的,这些电影伴着许多人度过了快乐的孩提生活。而金林飞经常也会被人问及,过去那种圆圆的电影片子怎么不见了?老百姓以前都爱看那种电影。于是金林飞决定,时机成熟的时候,要把自己珍藏的老电影放映机整理出来,让村民们来一次集体回忆。
温州模式,民营经济注入电影活力
温州有两条院线,一条是雁荡院线,一条是新农村院线。相比于被爱看电影的城市居民所熟知的雁荡院线,跨山过海的新农村院线在城市里几乎默默无闻。购票进大影院看好莱坞大片的观众恐怕难以想象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模式,更难以得知农村电影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陈永龙介绍温州新农村电影的试点工作时说,温州的改革是走在全国前列的,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公司一直是全国电影放映协会农村分会的副会长单位,由温州民营经济注入的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成立,也比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推出的甘肃民营企业“飞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经营农村电影放映的“飞天”模式早了整整两年。董事长赵建华更被誉为是我国农村电影改革以来最早涉足农村数字电影的“放映投资人”之一。他以这个特殊的身份,在温州竖起第一家民营控股的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及一种突破以往模式的农村电影放映思路。这一风险实践没有先例,还必须有200多万元前期投入,当时盈利与否是个问号。
“一村一月一场电影”是早年国家广电总局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设定的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目标(简称“2131”工程)。此项工程以放映数字电影为技术支撑。通过卫星下载电影片,再拷贝到放映服务器里。一个服务器硬盘可存贮20部左右影片,一举突破传统胶片电影需“跑片”的放映瓶颈。股份制的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成立后马上做了三件事:对温州全市农村电影的现状及市场的开发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组织管理人员前往先期开展试点的台州、上海金山等地考察;走访全市11个县(市、区)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公司运行伊始就对全市农村电影放映实行了“八个统一”的管理模式:统一院线品牌、统一供应影片、统一提供设备、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服务标准、统一配证上岗、统一考核评比、统一市场经营。
数字电影的新模式,解决了片源、机器老化等等诸多问题,但是数字电影设备同样存在维修问题。陈永龙说,为了让机器每天都能在农村里顺利运转,公司同样有一套严格的制度。公司从一开始就开通了一部24小时在线的固定咨询电话,尤其是夜间,一旦放映员发现机器故障,即可拨打咨询电话,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给予指导。而技术人员的手机也必须24小时开通,随时接受放映员的电话咨询。截至2011年年底,院线公司共维修设备1331台,其中院线自行维修1044台,占了78.44%,大大缩短了维修时间,减少了对放映工作的影响。
温州民营经济注入新农村电影的另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是,温州新农村数字电影公司除了承接日常的公益性电影外,还承接了许多市外乃至省外的商业放映业务。公司负责人介绍说,近6年来,全市承接放映商业电影9000多场的数字并不突出,但是却是公司的一种大胆尝试。而公司先后为各个政府部门和涉农企业开展的各类广告则达到了10多场,这个数字在探寻中国新农村数字电影发展的商业模式方面,则是不容小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