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了,社保居然还在“办理中”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0-1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2

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然而,在苍南县灵溪镇,200多名环卫工人的社保问题一直未解决。

在近10年的维权奔波后,部分环卫工人拿起法律武器状告用人单位,并最终获终审裁定胜诉(本报去年11月10日、12月1日曾作连续报道)。苍南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今年5月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拨出专款650万元,用于解决环卫工人养老保险问题,然而,由于某些单位和部门的“不紧不慢”,这项政策至今还没落实到一名环卫工人身上。

“我们的养老保险,什么时候才能彻底解决啊?”环卫工人向“党报热线”88869996发出求助。前日,记者赴苍南进行采访了解。

10年维权终见曙光

公司须按比例补缴社保

环卫工人代表缪友作告诉记者,大约2002年,他们就开始向所属三家保洁公司、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养老保险问题,但一直没有落实到位。为了维权,他们到处奔波,最后,几十名环卫工人拿起法律武器,起诉了保洁公司。

去年8月25日,苍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作出仲裁裁决书,三家保洁公司共同为28位环卫工人补缴社会保险,个人与公司承担比例分别为32%和68%。同年11月21日,温州中院终审裁决,维护苍南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28名环卫工人维权行为得到了法律的保障。

县政府拨出专项经费

5个月前出台解决方案

记者拿到的一份苍南县人民政府[2012]5号常务会议纪要(2012年5月21日签发)显示,今年的5月10日,苍南县政府召开第四次常务会议,讨论决定,本着“立足现状、尊重历史”的原则,原则同意给予灵溪镇专项补助经费650万元,用于解决灵溪镇200余名环卫工人养老保险问题。会议要求,灵溪镇会同县社保部门依法依规予以妥善解决。

然而,从会议纪要签发至今,已经过去将近5个月,环卫工人代表告诉记者,苦盼了10年之久的养老保险,至今还没有落实到每个人头上。

苍南县社保局: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需政策

苍南社保部门负责养老保险的章学军告诉记者,从社保局角度来说,只要用人单位向社保局提供应缴纳养老保险的员工名单,缴纳相应费用,就可以为这批环卫工人办理养老保险。

章学军称,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裁决的28人,可以按照劳动仲裁的比例,追溯补缴10年的养老金。其余环卫工人,按照《社会保险法》规定,只能从去年7月1日开始计算。但是采访中,其余环卫工人们则认为,自己应同28名环卫工人一样的计算方法。

对此,章学军表示,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只能通过法律途径主张,或者需县政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否则社保局无法追溯。至于具体名单、工龄等等,还需灵溪镇政府和环卫处提供。

一名环卫工人告诉记者,他今年59岁(虚岁),县社保局工作人员告诉他们,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连续缴满15年养老保险,才能开始领取退休金,他说:“如果现在开始交,我要活到75岁才能开始领退休金,我不知道有没有这个命活到那一天。”

灵溪镇政府、环卫处:

本月底前办妥养老保险

分管灵溪环卫处的该镇纪委书记林元涨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并委托环卫处的郑维琼向记者介绍情况。

郑维琼说,县政府常务会议纪要下达后,他们通知保洁公司,对涉及到的200多名环卫工人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并依据不同情况制作表格,这一步目前已经完成,接下来要与每名环卫工人谈话,介绍工龄和养老保险补缴计算方法,并由他们本人核对签名确认,最后统一报给社保局。

为200来名环卫工人算一下工龄、社保年限等,需要花费近5个月时间吗?记者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郑维琼没有回答,只是说,这批环卫工人人数多,统计复杂,工作量大,环卫处已经派了专人加班加点。

他说,10月15日,分管的苍南县副县长雷仁又召开了一次会议,要求镇政府和环卫处加紧统计并提交环卫工人相关信息,记者采访时,他们正在开会研究此事。争取在本月底前,为全部200多名环卫工人办妥养老保险。

政府的关爱阳光何时才能真正洒到200多名环卫工人身上,本报将继续关注。

记者手记>>>

环卫工人代表告诉记者,5个月前,得知政府拨款为他们解决养老保险问题时,他们奔走相告,觉得最难解决的钱都已经有了,这下盼了10年的养老保险马上就应该有了吧。可一趟趟问,一趟趟跑,答复还是“这个事情不归我们管,你们要去找他们”、“我们正在研究”……跑多了,某些部门的负责人就开始避而不见。

苍南县法院分管执行的副院长韩安锦告诉记者,依法为用工者缴纳社会保险是每个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解决环卫工人社会保险问题,本来就应当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责。换言之,环卫工人这10年艰辛维权路,本不应当由他们来承担。

老有所依是劳动者最基本的权益,关乎成千上万个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顺利实现。但一些具体职能部门“不作为”、“慢作为”的所作所为,让群众感受不到关爱的阳光,只有对相关部门及工作人员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