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建海
当前环保工作逐步进入历史性新阶段,新的矛盾特征和工作任务要求环境管理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实现战略转型。
一、把握新时期新矛盾
当前环保领域还存在一系列的矛盾需要予以面对和解决。
一是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与资源环境要素供应不足之间的矛盾。“十二五”是大发展、大建设时期,也是转型过渡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这一过程中,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但是长期形成的发展方式难以短期内扭转,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增量发展上。在存量过大、增量不断的情况下,对资源环境要素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与之相对的是,我们的环境容量已经趋于饱和,重要区域和流域甚至远远超载,比如鳌江流域、内河流域等重要经济发展区都已经难以支撑经济进一步扩张。随着国家总量政策进一步强化,很多区域资源环境要素瓶颈问题已经凸显,经济发展受资源环境要素制约将越来越突出。
二是公众对环境的需求加快提高与环境质量改善相对迟缓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公众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宜居环境的要求快速增长。但是当前我们环境质量改善相对迟缓,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内河水质长期难以改善,大气污染复合性进一步增强,城区各类噪声扰民现象日益严重,环境安全领域的风险始终难以彻底消除,环境投诉一直在高位运行,并且复杂性、尖锐性进一步增强,环保工作总体上与公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社会压力在不断加重。
三是环保形势进一步复杂化与环境管理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环境问题的背后是社会问题,环境管理实质上就是社
会公共管理。当前,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重,与环境问题纠缠在一起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在不断增多,复杂性也在增强。而同时,环境管理创新相对滞后,环境管理的理念、方式、机制、措施等等还存在很多不适应,重政府轻社会、重监管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重整治轻准入、重强制轻自律等做法没有得到有效扭转,环境管理尚难满足新形势、新阶段的实际需要。
四是环境公平正义理念日益强化与环保服务均等化不足之间的矛盾。环境权益是与人的生存发展、幸福指数紧密相关的权益,环境公平正义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内容。当前环保公共服务还存
在着较为严重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群体差距,严重影响了公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感受,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对环境公平正义的要求也在日益强化和具体化,要求进一步推进环保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呼声正在逐步高涨。
二、转变环境管理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加快环境管理转型必须首先加大理念创新力度。
一是树立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理念。长期以来我们遵行的环境污染控制型目标导向,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但总的来讲还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
之策。因此必须加快战略转型,走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之路,以环境质量改善为准则谋划工作思路、确定工作目标、评价工作成效、加强绩效管理,从根本着眼,从大局考虑,紧紧抓住影响环境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污染防控,更好地解决新的历史时期出现的环境矛盾问题,改变环境保护工作长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二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生态环境工作本质上是民生工作,必须改变只见指标不见人的工作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从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来谋划工作、开展行动、评估成效,把保护和改善人民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公众的关注点就是环保工作重点、公众的感受就是评价依据、公众的意见就是考核标准、公众的参与就是管理手段的理念。
三是树立精确化管理理念。精确化管理是现代行政管理发展的新趋势。要努力扭转粗放式管理模式,加快精确化管理转型,构筑标准化的操作框架,强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加强专业化的队伍保障,实现对环境基本信息的精确掌握、管理过程的精确控制,使环境管理可核查、可监督、可控制。
四是树立服务助推理念。环境问题是发展问题。当前我们既存在发展方式问题,也存在发展不足问题。今后一个时期,第一要务依然是发展,关键是加快转
型升级。为此,环境保护的重心还在服务发展、助推转型,主动谋划以环保引导、倒逼转型发展的政策措施,主动建立助推发展的服务机制,高举绿色发展旗帜,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协调互动,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三、创新环境管理机制
创新环境管理,就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形成多方发力、综合施策、相互配套的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总量控制机制。要进一步明确区域环境质量的目标导向,切实将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作为总量控制的指标,体现区域环境质量差异
和变化过程差异。要进一步强化环境容量原则,真正把总量控制目标建立在清晰科学的区域容量清单基础上。要进一步扩大总量控制指标,在当前四项主要污染物指标的基础上,把公众关注、影响环境安全、体现区域污染特殊因子和行业特征的指标纳入控制范围。要进一步完善总量控制的责任主体,强化属地政府的行政责任和企业减排主体责任。要进一步加强总量控制监测、核算和技术体系建设,形成科学有效的支撑机制。
二是完善政府责任落实机制。根据环境质量目标导向的要求,切实落实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环保责任,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
的良好格局。为此,要建立环境质量优先的决策机制,把环境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红线,涉及环境质量重大影响的决策必须集体讨论、专家咨询、公开听证。要建立环保政策跟踪督促机制,对地方政府、职能部门执行环保政策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对其环境决策及实施效果实行动态监测和评价通报,对违反环保政策的行为和环境决策失误实行责任追究。
三是完善联动协同机制。环境保护工作涉及众多职能部门,必须加强部门联动执法、协调监管、合作处置机制建设。要建立多部门议事机制,定期召开环境保护主要职能部门例会,通报情况、协调工作,并确定阶段性环境执法等重点环保工作联动主题。要建立统一监管执法机制,整合部门职能资源,定期开展联合执法,对企业实行全方位监管,对环境违法行为实行综合性措施,形成区域环境联防联控良好局面。
四是完善政策调控机制。政策是推动环境保护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要完善投入政策,强化政府投入,把环境保护列入各级财政年度预算并逐步增加投入;强化市场化投入,建立健全生活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环保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要完善资源市场化配置政策,加快推进资源环境要素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益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等机制,实现资源环境市场化配置。要完善环境经济政策,继续深化绿色信贷、绿色税收、绿色贸易、绿色保险等经济政策,引导和激励企业加强环保积极性。
作者为温州市环保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