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的肖像

来源:温州日报 2012-10-14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最近,老友杨保民辛勤耕耘的摄影集《温州老城》在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付梓出版,甚感欣慰!对保民自己来说,这20多年来的投入,总算有了一个交代;而对关注他的人来说,他走的摄影这条路子比较真切地还原了摄影的本质,让我们看到了这本摄影集的价值所在。

和许多人一样,当我拿到这本《温州老城》,首先就是迫不及待去翻找自己熟悉的街巷,因为人到中年,当城市的变化还来不及去细细观察的时候,很多东西已经不复存在了,只有片片细碎、模糊的印象留存在了记忆的角落。而《温州老城》却能让你的记忆逐渐明晰起来,难怪一上架就博得读者的喜爱。对摄影作品的欣赏,一般人凭直觉通常会说这张真好看、漂亮;而我的理解更多的是这张照片能不能够勾起你心底美好的记忆,因为这种记忆带给人的愉悦感更加美好、持久。显然,《温州老城》属于后者。

《温州老城》以老城的区划为主线,图为主,文为辅,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我来说,总有一种亲切感。同时,也特别关注那些已经改造或不复存在的事物,以及当时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

五马街,温州市“符号式”的商业街,除了本地家喻户晓外,对外地客也有一种莫名的吸引力,好像不到五马街就没来过温州似的。2000年开始,五马街进行改建,保留了原有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以及第一百货商店、五味和副食品商场、金三益绸布店、老香山药店、温州酒家等一批老字号。但正是这次改建,在许多人看来这条老街成了不伦不类的仿古街,认为其商业价值大于历史保护价值。但我觉得,这种改建思维在发展市场经济的阶段也是难以跳脱的。更何况,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五马街也已早早打上了现代的烙印。

大南门,老城区标志性的商业中心,如今改造后,高楼栉比,原来的面貌荡然无存,但在《温州老城》中,解放南路的一组照片,又让我看到了当时的繁华,道路两旁百货店铺林立,人群、自行车来往穿梭。

《温州老城》中的一幅幅影像其实还并不算“老”,民国以来的房子居多。西风东渐,沿街店铺和居民住宅在建造中,出现大量西式或中西合璧的高大楼房。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几经改扩建,就成了书中所见到的样子了。改革开放后,经商风起,几乎所有沿街房屋都开出了店面,各类商品专业街、专业市场,以及各种商业广告遍布全城;九十年代,旧城改造,隆隆作响的推土机在城内所向披靡,大片大片的街巷被摧毁湮没。曾经古朴优雅的老城风貌变得面目全非,原先“楼台俯舟楫,水巷小桥多”的水城景象被完全改变,不禁令人扼腕。如烈士路36号叶宅,外观华丽、墙饰精巧,为西城著名的“美屋”之一。沧河巷88弄3号的林宅,格局完整,建造精致,是老城区近代较典型的民居建筑。

看温州老城,我的另外一个兴趣点就是看老城中的人和物。那时汽车还很少,家里有一辆摩托车就算不错了。代步工具主要还是以自行车为主。在麻行僧街口,你可以看到奥拓车、摩托车、三轮车,以及流行的20寸小凤凰构成的街头影像,那就是当时的主要代步工具,人们的生活节奏相对于早年已经变化很大,但比现在还是要慢许多,幸福感自然也更强。在穿着方面,你看五马街上穿行的人,女的流行健美裤,男的爱穿西装,而且袖子上的商标往往都舍不得剪去,让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牌子,这也算是一种时尚吧!当时我们没有什么感觉的事,现在回头一看反差是那么大。

温州人很早就开始外出闯天下了,在温州机场、火车站建成前,陆路坐长途客车,水路就是坐船了。其中去上海的“民主轮船”对许多温州人来说,记忆深刻。记得1987年我第一次出差走出温州就是坐“民主轮船”去上海,经过一天一夜的折腾才到目的地。尽管时隔这么久记忆已经模糊,但一看到那张“喜鹊”号“民主轮船”停靠在港务码头,25年前和同事一起去上海的情形一下子又浮现了出来。

说温州有什么地方好玩就不能不提江心屿了。小时候自己也难得一玩,家里有客人来时才有机会陪着去一次,那时的孤屿正如那张《江心孤屿》照片所表现的意境:“眺望碧波万顷的瓯江,便可见‘一螺浮翠,平蘸波心’,浮翠之上,巍峨双塔高耸云端,佛殿禅房金碧庄严;四面诸峰环绕,江上烟波浩渺,浓黛轻雾宛如仙境,清秀幽静妙若天庭。”如今,江北高楼林立,这种意境已经荡然无存。这也许就是作者在最后一张作品《大江东去》所寓意的,令人深思。

翻看着《温州老城》,我忽然觉得,原来摄影人一直非常看重的构图、色彩、光影效果等等,在这里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有人说,摄影的价值是为了留住一个特定的时空,以及这个时空中的人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它的价值就会愈加凸显出来。

夜深人静时,我不仅感慨,那一幅幅老城的肖像,仿佛含在蚌壳里的珍珠,毫不起眼,而当它有朝一日被洗净串成一串珍珠项链,却是那么光彩夺目。为什么我们差不多时间拿起相机,保民能把目光放在自己熟悉的街巷,留住曾经熟悉的家园,留住深深眷恋的故土。而我却在追寻着风花雪月,不时有些自鸣得意,而今又有些失落了。是不是他早已经发现了蚌壳中含着的那一颗颗珍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