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革新之举尽显“瓯海诚意”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3-28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2016年,瓯海区存款1396.65亿元,贷款820.79亿元,相较2012年均翻了一番。存贷款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13个百分点,对GDP贡献度达2.4个百分点,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6.2%,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3.55%……”正当温州金改“逆水行舟”至第五年,瓯海区亮出的这组数据,显示其金融产业良好发展的势头。

这组数据的背后到底有怎样的秘密?近日,记者走入瓯海金融服务区探秘,却意外收集到不少蕴含瓯海创新的“高频热词”,譬如:泽雅指数、诉调机制、财富小镇、股权服务中心……这均是瓯海区在金改过程中探索出来的革新之举,而这些举措,无不彰显出瓯海的“拼劲”,显示出其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决心与诚意。

关键词 华盖基金

助力新兴产业孵出“眼镜第一股”

今年3月15日,博士眼镜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创业板挂牌,这标志着中国“眼镜第一股”成功上市,也意味着“扎根”于瓯海区的“华盖基金”投资的第一个项目正式上市。

“华盖基金”全称“华盖温州医疗基金”,是由瓯海上市公司森马集团、温州医科大学、中科院温州生物材料工程研究所联合华盖投资管理(温州)有限公司联合发起的浙江省第一只“国家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于2014年底获得国家发改委及财政部批复,“落户”于瓯海金融综合服务区。

而它的诞生,对于新兴产业、创新型企业而言,是一重大“利好”——按照基金组建方案,该基金60%将投向具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或消化吸收再创新属性,且处于初创期、早中期的创新型企业。果然,该基金在创立之初,就一口气投资了位于杭州、深圳、上海的创新型企业,且成功“助推”博士眼镜上市。目前,它已对5家企业做出投资,总金额超5600余万元。

“华盖基金”会对温州有何积极影响?“华盖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基金作为一支注册在温州的股权投资基金,将以投资项目和基金资本带动高端人才在温州集聚,从而助推更多的投资项目“闻风而来”落地温州,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

有业内人士也谈到,目前,温州各类产业的培育发展,尤其是创新型、成长型产业和企业的发展,亟须创投基金的挖掘和推动,这也是温州资本市场的短板所在。而“华盖基金”正可以通过以小基金带动大产业的金融杠杆效应,引导更多社会资本及资源向新兴产业倾斜,有助于解决创新类企业直接融资难的困境。

关键词 股权服务中心、财富小镇

助企转型担当“家门口的军师”

不少企业常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想挂牌上市,却找不到渠道,想转型升级,却摸不到方法。而在2016年1月,瓯海区股权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给这些企业带来了“家门口的军师”。它的成立,旨在提供平台,为瓯海企业进行全方位的服务,助力企业对接资本市场。

一年以来,该中心还真的是“蛮拼的”,它通过瓯海区政府的政策引导,多措并举为企业股权改革铺路。比如,明确规定企业A股上市、借壳上市等各种性质上市、挂牌的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对重点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区政府甚至设立每年500万元的专项资金,帮扶该中心为企业开展相关辅导……

有企业主坦言,他们曾多次参加该中心举办的企业培训会、资本对接会,不少企业管理水平大为提高,纷纷改制成立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会等,经营日益规范化。经初步统计,去年,进入该中心接受“辅导”的企业获得各类融资近22亿元,特别是小微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大大增强。

若说股权服务中心是助企转型升级的“利器”,那瓯海财富小镇便堪称“战略要地”了。我市共有3家金融特色小镇,瓯海财富小镇位于娄桥街道,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总投资约48亿元,计划依托瓯海金融综合服务区,引进并培育满足贸易金融发展需求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金融仓储等各类金融机构、融资服务机构,以及金融信息服务公司、评估公司、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去年年底,该小镇还吸引了全国领先的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入园,让猪八戒浙南总部园区落户其中。

据统计,去年小镇完成总投资额13.98亿元,其中特色产业占比79%。未来小镇还将围绕“金融+互联网+产业”,通过先进要素资源的整合,推动金融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培育互联网产业的成长,推动传统轻工业向先进制造业方向转型。

关键词 泽雅指数、诉调机制

给予风险企业帮扶有创新之举

瓯海区有一家鞋服企业,由于盲目投资非主业而亏损,想继续贷款时却遭遇困境——银行因担心自身风险,拒绝放贷。在这种情况下,瓯海区计算出这家企业用电量和产值的比率仍处于行业平均水平,认定其可通过稳定生产化解风险,于是向它发放应急转贷资金,使这家企业最终渡过难关。这个事例,还仅仅是瓯海出台多项举措,帮扶处置企业金融风险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2015年,瓯海泽雅镇自创了一个“泽雅指数”,根据一系列关键指标,来为帮扶处置企业金融风险提供依据。这“泽雅指数”包括13项监测指标,其中,电产比、是否拖欠电费和工人工资,是其中最重要的3项。以这3项指标为核心,镇里能区分出陷入金融风险的企业,哪些仍有发展潜力,哪些应当加强监控及时处置,哪些已经该走司法途径解决债务纠纷。简单点说,企业该不该帮,又该如何帮,这一“泽雅指数”能指明方向。该镇两链风险处置试点攻坚小组组长戴伟忠解释道:“在请求银行给予暂遇困境的优质企业以信贷支持时,这些指标作为证据,甚至比银行掌握的企业情况更具有说服力。”正是这一独创的“泽雅指数”,使泽雅成为瓯海防范和处置企业金融风险工作的试点地区。

除了“泽雅指数”,瓯海还率先全市建立企业金融诉讼调解衔接机制。瓯海区处置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银企纠纷一旦进入司法诉讼的环节,不少优质企业便会因司法程序而暂陷困境,无法正常经营,债务纠纷更难化解。而诉调机制相当于把问题解决在司法程序之前,瓯海特设金融纠纷诉讼调解委员会,运用由政府掌控的应急转贷资金、司法临时启封、银行年度考核等工具,协助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一做法本质上是人民调解工作在经济金融领域的延伸。”区处置办相关人员说。

有关统计显示,从2015年至2016年11月,瓯海全区通过诉调机制共帮助风险企业申请政府应急转贷资金174笔,获得融资23.29亿元,帮助企业贷款展期申请临时启封共24笔,获得融资6.57亿元。

关键词 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

“尤努斯模式”的瓯海样本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尤努斯说过,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的发展,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而他曾在孟加拉国创办的乡村银行与现代小额信贷这种普惠金融模式,也被称之为“尤努斯模式。”事实上,“尤努斯模式”也有“瓯海样本”。

徐协春是瓯海丽岙街道的花木大户,2015年11月,他凭借两间5层农民房和116株名贵花木作为授托资产,在瓯海农商银行递交申请后,总计获得1000万元贷款,而这笔资金成为了他事业快速发展的“催化剂”:农房、花木,这些曾经在不少农户手中的“沉睡资产”,就这样一一盘活。

长期以来,因为受到农村产权制度、登记流转制度的制约,农民手头最值钱的农房、机具、农作物等因为无法直接转化成有效的抵(质)押品,与现代金融“绝缘”。农民贷款门槛高、程序繁琐,使农民“望贷生畏”,也使农村发展步履艰难。

2015年10月,瓯海大胆破局,专门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新模式,该模式的方式很简单,即只要农民认为有经济价值、银行认为可以托管的风险可控资产,都可以成为授托资产。该创新模式在运行一年多来已向该区134个村5303户农民发放了14.33亿元贷款,赢得了一致点赞,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曾先后报道。

瓯海区一名农户坦言,如今他们的集体产权的农房、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股权、品牌认证(书)、安置房指标、拆迁协议以及汽车、农具等等都可以被“盘活”,他们只需要做书面承诺,不用权属登记,也不要交付保险和提供担保人,就可向贷款金融机构申请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