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乡音 一生守望

来源:宁波日报 2017年03月31日 星期五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赵淑萍           

他是甬剧《典妻》中的“夫”,《风雨祠堂》中的“程家传”,《雷雨》中的周朴园……从艺40多年,他演了60余部戏,演得了英俊小生,也演得了沧桑须生,能演英雄人物、正人君子,也能驾驭卑微甚至猥琐的小人物。

步入中年,他迎来了艺术人生的鼎盛时期。浙江省第11届戏剧节表演大奖、第21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第12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宁波市“六个一批”人才……鲜花和荣誉接踵而至。

2012年,因为工作调动,他从演员一线转入研究“幕后”。从此,他致力于甬剧的研究、传播。他出版了首张甬剧男演员的经典唱段专辑。在宁波电视台《讲大道》栏目中,他以甬剧形式演唱宁波的人文掌故、自然风光,反响热烈。他又是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的领头人。历时三年,他所带领的工作小组采访四代甬剧人60多位,整理出版《甬剧老艺人口述史》。

如今,退休了的他被市演艺集团聘为甬剧团的艺术总监,依然发挥着余热。“一辈子从事甬剧,我所有的荣誉都是甬剧带给我的。只要有利于甬剧传承的事我都会去做。”他说。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著名甬剧表演艺术家沃幸康。

迎来艺术人生的鼎盛时期

2015年,宁波市甬剧团重排《雷雨》。有记者采访后在微信中写下:“沃幸康扮演周朴园,迎面走过来的时候,我被他帅得吸了一口气。”时隔37年,当年演周冲的沃幸康演周朴园了,居然还那么帅。当然,更“帅”的是他在剧中的表现。刚出场那几句,就唱得回肠荡气,震慑全场。在剧中,他不怒而威,演出了周朴园的阴鸷和霸气,也演出了这个虚伪、道貌岸然的人内心深处那丝未泯的人性。

如果说,《啼笑因缘》中的樊家树、《爱情十字架》中的谷春霖、《风雨一家人》中的方玉诚跟他的本色相近,那么,《典妻》中的“夫”、《风雨祠堂》中的“程家传”反差就大了。这两个,都是旧时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用沃幸康自己的话说,他们游离于传统的道德评判之外,不能以简单的“好”和“坏”来定论。所以,不能符号化、标签化。去演时,演员内心要有一种悲悯。沃幸康演绎的“夫”,或醉步踉跄,或以手遮面、羞惭满怀,或抱头蜷缩着蹲在角落里,让人感到可怜、可恨、可悲。而“程家传”呢?他懦弱,无担当,但又不是奸恶之徒,从富家子弟沦落为一个小店主,生活的磨难使他垂头拓翼。对曾经的情人,如今前来复仇的贵妇人他恐惧大于内疚。在“夫人”的步步紧逼之下,苟且求生不能,终于醒悟、反抗。最终看破世态后,他又呈现出宽容、豁达的一面。对于死亡的恐惧,被“重叙旧情”的假象迷惑时流露的憨态,众叛亲离时的无助,欲哭无泪、百感交集时挤出的那个苦笑,醒悟后的愤然一击,彻底放下后的释然……形神兼备的细腻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人物一路变化的丰富的内心世界。“张弛有度,分寸拿捏得极好”,上海戏剧学院的刘明厚教授专门撰文评论沃幸康的表演。

不辞艰辛抢救甬剧遗产

2012年,沃幸康调到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他的主要工作,转为对甬剧遗产的整理、研究、保护、传播。当年4月,研究院和宁波电视台“讲大道”栏目合作。沃幸康在栏目中用甬剧形式演唱宁波的风土人情、城市故事。后来,他邀请专业、业余演员演唱甬剧经典剧目中的传统唱段。老艺人、名家、新生代演员轮番出场,观众的热情持续不减。边议边唱的形式,生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很好地普及了甬剧知识。栏目收视率很高,观众好评如潮。以此为平台,后来还举行了甬剧大奖赛,非常红火。

同年6月,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在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启动了“甬剧老艺人抢救性保护工程”。为此,沃幸康专程赴上海与当年堇风甬剧团的老艺人柳中心老师和作家史鹤幸对接,将上海老一辈的甬剧艺人排了个遍。他们根据老艺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了采访安排。接着,他和高校教师庄丹华、青年学者友燕玲,往返于沪、杭、甬三地,联袂采访四代甬剧人60多位。酷暑,街上热浪滚滚,他们到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静安区档案馆、宁波市档案馆等查找甬剧资料。他们挨个拜访老艺人或已故老艺人的亲属,听他们追溯、回忆,谈甬剧的观感和经验,归纳成文字,制成音像材料。有时,采访长达6小时。一次,他们去上海安达敏敬老院采访老艺人杨云棠。老先生已80多岁,对自己的生平经历早已模糊,但是,却张口唱出了滩簧小戏《游码头》。100多句,一气呵成,那可是他当年初涉上海滩时的“打炮戏”。甬剧知名艺人张秀英已经离世,她的女儿将母亲生前留下的所有关于甬剧的资料拿了出来,捐赠给工作组。她说:“如果你们不来,我打算把这些资料在母亲墓前烧掉,以告慰母亲。现在好了,这些资料回到故乡,也是对母亲一个最好的交代。”这些资料中不仅有张秀英的剧照、手记,还有一本保存完好的《传统剧目汇编》,收录了14部甬剧的剧本,其中竟有《百草山》《车木人》等失传已久的剧目。这让沃幸康欣喜若狂。这些资料,他,一个从艺40多年的人,也从未见过。三年的奔波跋涉,他们不仅收集了大量唱片、剧本、剧照等实物资料,而且编撰成《甬剧老艺人口述史》一书,付梓出版。

昔日采访过的老艺人,有5人已经相继去世。他们的艺术经验和毕生心血,凝聚在这份沉甸甸的成果之中。

在采访中,沃幸康和同事们整理出72个滩簧小戏的剧目和一些老剧本。“宁波滩簧”是甬剧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它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甬剧也就是在那时形成“半现实半程式”的表演风格,戏曲综合艺术渐趋完善。2013年,时任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的郭国强,决定整合全院力量,辅导业余演员来复排失传已久的滩簧小戏,对甬剧遗产进行活态保护。四出小戏,分别是《双投河》《扒垃圾》《拔兰花》《康王庙》。复排由沃幸康全面负责,王乃兴担任总导演。半年中磕磕碰碰,困难不少。比如《双投河》,剧本中其实只有“单投河”的情节。于是,沃幸康和老艺人金小玉、全碧水等根据人物线索自己来补全。剧本中有不少糟粕,有些唱词比较低俗、下流,必须删改。更难的是唱腔要保证原汁原味。于是,沃幸康请老艺人金小玉唱,录音机录下后他跟着录音机学,学会后再由负责唱腔的董阳焕记谱,去教业余演员……其间的艰辛难以言表。

2013年10月15日,一台“阿拉非遗展”在逸夫剧院上演。整个剧院座无虚席。4个小戏,高潮迭起,观众笑声不断,掌声不断。“在当代戏剧热衷于创新,热衷于抓新剧目、大剧目的情况下,他们辅导业余演员来复排失传已久的小戏,目的是通过追忆让我们看到甬剧当年的模样,从而反思今天的甬剧在发展中流失了什么。这一切,需要足够的付出,而这种付出,谁都无法预测会收到一种怎样的效果。”有一位观众评论道。

传、帮、带,为了甬剧未来

虽说工作变动,沃幸康始终没有离开过舞台。甬剧团有困难了,一个电话打给他,他就去救场。一次,他和夫人长假去外面游玩,已经到了台州。这时,演艺集团打来电话,原来甬剧团一位演员临时有事,演不了戏了。沃幸康二话不说,掉头就往回赶。青年演员向他求教,他来者不拒。2013年夏天,演员贺磊找他,团里要进行业务考核,他想排《宁波大哥》中的“荒原祭兄”。当时,沃幸康刚随宁波文化促进会赴泰国演出回来,不顾劳累,一口答应。不仅手把手地教,还为他制作考试的音乐带。贺磊在当年的业务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在次年的宁波市第三届青年演员大赛(戏曲组)中获得一等奖。2016年,甬剧《筑梦》备战浙江省第十三届戏剧节。贺磊扮演剧中沈三江的对手林昀杰,刚开始怎么也找不准感觉。“因为家庭出身和留洋背景,林出场时必定是风流倜傥、志得意满。这时,你越潇洒,就越出彩。到了第三场,林昀杰情场失意,商场得意。这时,就得把人物内心矛盾变化和起伏表现出来。”沃幸康不仅给他说戏,还一字一句地带。贺磊的表演渐渐老到起来,最后,得到专家的肯定。

甬剧《守财奴》的主演严耀忠因为身体原因,暂时不能上台。团里决定让青年演员杨勤儿顶上。二十多天里,沃幸康倾囊相授,杨勤儿也非常用心,演出后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欢。此外,他对青年演员和业余演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辅导。“甬剧团新生代的演员,郑健、孙丹、苏醒、贺磊等都不错。他们是甬剧的希望。”沃幸康说。

此外,一切与甬剧相关的事情他都乐意去做。市图书馆、海曙区图书馆、985茶房请他去做讲座,无论场地大小、受众多少,他都激情四溢,声情并茂,边讲边演,让听众享受甬剧的声色之宴。去年,宁波广播电视大学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要拍一部甬剧的专题片,数次采访他。即使是在学生作品中出镜,他都认真准备,一丝不苟。“沃老师是名家,但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后来他还参加我们的毕业作品颁奖典礼哩。”学生说。

因为退休后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时间,2017年,他将全面铺开甬剧的教学。“无论是专业的、业余的,只要肯学,我都愿意指导。我要回报和感恩甬剧,甬剧是我一生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