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因为民间借贷风波,温州信用形象一度大打折扣。在此后的温州金改12项重大任务,其中任务之一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五年来,在金改的强力推动下,温州各界全力实施重建信用工程,制定并实施了全国第一部金融地方性法规《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为全国民间借贷法制化和信用建设提供了样本;2015年成功跻身全国信用建设第一梯队城市;去年温州城市信用指数达83.76,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三等殊荣,初步建立起具有温州特色的全民信用建设体系,其现实作用与深远的意义,正日益彰显。
商务诚信
让失信者处处受限
去年我市一房地产公司重大税收违法案件信息,被列入税收“黑名单”。公布后不到半年时间,迫于压力,该企业通过提供纳税担保的形式,分期完成税款缴纳,成为全省首个撤出“黑名单”公布栏的企业。
商务诚信作为信用温州建设的重点,着重围绕工程建设、工商管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和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推进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失信惩戒机制……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市出台了《温州市失信黑名单管理办法》,形成包括失信被执行人、食品药品安全、道路超限运输、安全生产、医疗、文化市场、税收违法等内容在内的“黑名单”制度,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已经有22个部门实现黑名单信息共建、共享、共用。一旦被确认为失信黑名单的主体,其相应信息还将通报给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以及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部门单位。
这意味着一处失信,将会处处受限。例如从严审核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想贷款,不光要比别人多付利息,还可能不贷款给你、限制出境和限制购买不动产、乘坐飞机、乘坐高等级列车和席次、旅游度假、入住星级以上宾馆及其他高消费行为等措施。
社会诚信
褒扬诚信惩戒失信
接到“处罚通知”时,个体加工户徐某后悔不已。去年因产销不合格产品,不仅被市场监管部门立案处罚,预期30万元商业贷款续贷也黄了。
温州信用建设一重大突破是,2013年10月,央行破例批准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建立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的征信分中心。这个以体制和机制为支撑的征信平台主功能是调查、采集温州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信息,为银行业及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近年来,我市建立和完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致力于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目前,我市建立企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创新建成个人信用评估体系系统,建立信用信息省、市、县纵向互联互通和部门间横向交换共享机制,已为全市近30万家企业和812万自然人建立信用信息档案;为33个市级部门和11个县(市、区)开通信用信息查询端口,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共享和联合监管服务,平台累计查询量已达1万多次。同时,通过温州信用网提供信用信息资讯发布、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等服务,为社会公众提供线上“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累计访问86万多次。
市发改委人士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将建立以“红名单”发布为重点的守信激励机制,在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领域,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设立温州市诚信奖励基金,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守信的良好氛围。
政务诚信
职务晋升诚信先行
政务诚信是“第一诚信”,是社会信用大厦的顶梁柱。
近年来,温州各地探索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将其作为干部考核、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如市本级及苍南县、瑞安市先后出台《温州市公务员信用管理试行办法》《苍南县干部信用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瑞安市干部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文件,按照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原则,根据公务人员不同的信用分值和等级,在晋升和管理中区别对待。
政务诚信,从源头抓起。在温州,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自然人,将被禁止报考公务员或者行政事业性岗位工作人员,已经参加温州市公务员(选调生)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列入考察对象的,考察结果确定为不合格,不予录用。
通过温州政务服务网交换平台,公安、工商、税务等33个政府部门提供信用记录核查服务。发改部门在企业债券、项目审核、财政资金安排等方面全面应用信用记录;其他部门在小微企业增信、政府质量奖等评先评优中核查信用记录。同时,温州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地方金融监管系列文件和各类金融组织的监管办法,建成金融业综合统计信息平台及温州金融监测报数平台,初步形成了防范因失信导致金融风险的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