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水乡步廊村

来源:温州日报 2017-07-26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步廊村位于平阳县昆阳镇水亭社区东北部,距平阳县城4公里,因步廊山而得名,由上坦、步廊底、山头角三个自然村组成。早在商周时期,步廊山还是大海里的一个岛屿,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商周遗址,千年古村

据《尘光遗文——平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载,步廊村步廊山南坡有约600平方米的商周时期遗址,有泥质灰陶、泥质印纹红陶、印纹硬陶等,纹饰有方格纹、斜方格纹、米格纹等。秦汉以来,随着飞云江下游泥沙的淤积和海涂的淤长,加上人们不断对海涂加以围垦。到晋时,这里成为一片古海湾平原。

步廊成村在北宋时期。当地《蔡氏宗谱》载,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蔡姓由福建莆田迁此定居,始成村落。故步廊山的人类活动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步廊成村也有近千年时间,在万全平原上,步廊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村庄。

星移斗转,千年的沧海桑田,曾在这里留下许多历史痕迹。民国《平阳县志·古迹志二》载:“蔡必胜宅,在县北五里步廊。”“叶岭书房,宋蔡任藏书处。”两者均在步廊,如今灰飞烟灭,已无法寻觅。宋代永嘉学派代表人物叶适曾写过《叶岭书房记》:“子重(蔡任字)既累黜,仕进路绝,所居林阜折旋,号七星山,叶岭尤近,草木之阴与几席相错,因度为书房,曲径修庑而读书其中,以为材无用于世,则姑寄于书而已。”说明了蔡任当时建造叶岭书房的原因。清代平阳著名的学者叶嘉棆写过《过叶岭山房》:“袍袖雍容首列胪,武人未必不知书。中庭计就臣心亶,幕府功高子职舒。顷刻指挥成大业,一方奔走奠神居。山房剩墨今何似,异代旌弓著式闾。”感叹他过叶岭书房时,已找不到书房的踪影。

叶岭原位于步廊村与三杆桥村之间,但由于采石过度,已夷为平地,甚为可惜。(叶岭与叶岭书房详细介绍,请见2015年8月30日温州日报副刊风土版《叶岭书翻昨夜风》)

祖父状元,子孙进士

步廊蔡氏一族人才辈出,成为宋时平阳一大望族。蔡必胜(1139~1203),字直之,万全乡步廊村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武科进士,补成忠郎,为平阳万全第一个武状元。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光宗即位,召为閤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閤门事。宁宗即位,出知池州,徒楚州、庐州。蔡任,蔡必胜之次子,字子重,庆元二年(1196)登进士第,历任卢州州学教授、江东安抚司干官,知松阳县、钱唐县。蔡埙,蔡必胜之孙,淳祐元年(1241)进士,礼部郎中。此外还有蔡行夫,也是步廊村人,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

步廊村在明代办有步廊社学。明弘治十七年(1503),朝廷明令各州府县建立社学,并规定民间幼童年龄在15岁以下者,应送社学读书。平阳县令王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毁淫祠、办社学的活动,将步廊的瑞星堂改建为步廊社学。民国《平阳县志·人物》载王约将全县庵堂寺院六十处,改建为社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特地在平阳县城北门建立了一个王公祠。现在,昆阳北门文昌阁中祭拜的王老爷,就是王约。

步廊村里有两个名人纪念馆。一是蔡必胜纪念馆,位于洪殿后面的步廊街上,旁边还挂着“平阳县蔡必胜文化研究会”的牌子。二是宋之才纪念馆,位于银山西南麓,上方寺南侧。民国《平阳县志·人物》载: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万全宋桥人,曾从杨时学,得程氏理学正传。政和八年(1118)考上进士,授贵池主簿,后改任京兆府教职。因他主张靠真才实学以达圣贤境界,耻于干谒,18年之久不得升迁。尚书右丞相许景衡大力推荐,才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升校书郎,历任考功员外郎、国子司业。绍兴十四年(1144),以权礼部侍郎头衔派充使金贺生辰国信使。那时,距宋金议和才4年,和议的屈辱条款之一是宋向金称臣。金主接见时故意给他难堪,问道:‘宋大国乎?小国乎?’他机敏地回答:‘中国耳。’因外交辞令得体受到比高丽、西夏高一级的礼遇。归报后,宋高宗高兴地说:‘宋某人真和他的姓名相一致啊!’转为权吏部侍郎。晚年迁居于瑞安西岘山,其后人于明末清初迁居至步廊,故于此处建宋之才纪念馆,以祭拜祖先。

居住在步廊的村民,除蔡、宋两姓以外,还有倪、黄、吴、余等诸姓。

依山傍水,白鹭之家

步廊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在步廊山西侧,银山南面,金山潭边。乾隆《平阳县志·舆地下》载:“鸣山在县北五里,状如伏虎,又曰伏虎山。《方舆胜览》云:山腹有大洞穴,常有声,故名。西有小山六,突立平原,一大金山、一小金山、一湖屿、一竹山、一步廊山、一叶岭,共名为七星山。”民国《平阳县志·舆地志》也载:“鸣山之西北为步廊山。又西为叶岭,下临步廊村,宋蔡氏世居于此,有蔡任叶岭书房遗址。迤东北为大金山、小金山,转西北为竹山,又东北为湖边山,一名湖屿,共为七星山。”意为鸣山、步廊山、叶岭、大金山(银山)、小金山、竹山(祝山)、湖边山(河里山)等七座山,横亘在万全平原上北塘河西部的南侧,貌似天上遗落的北斗七星。

南宋万全人郑朴翁,曾任福州教授,后归隐七星山边,自称七山人,其好友、南宋爱国诗人林景熙《寄七山人》诗中写道:“十年疏鬓为谁斑,天借儒冠日月间。欹枕寒生双瀑涧,开门春满七星山。鹤归尚觉辽城是,鹃老空闻蜀道难。欲觅九还凭寄语,青牛何日度函关。”这七星山中,原有三座山在步廊村,即步廊山、大金山、叶岭。大金山位于金山潭南侧,海拔45.6米。

步廊附近水网密布,河道纵横,风光旖旎,典型的江南水乡。在步廊周围的河流中,有许多深潭。岩下潭,在步廊村东面,潭深水清,永不枯竭。花园潭在步廊村南面,潭底有一块3平方米左右的石块。金山潭在金山和银山之间,潭深水清,碧波荡漾,至今还流传着有关“金水牛”的美丽传说。

万全平原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一块巨大的湿地。步廊村附近山峦起伏,河网交织,周围有着大片的稻田、菜地,还分布着多条小河、溪流,属于滨海湿地与人工湿地结合体。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湿地在生物多样性中蕴藏着丰富的遗传资源,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也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繁殖、栖息、迁徙的场所。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所以,这里的大金山,曾是白鹭之家。每年在春暖花开时,万只白鹭成群结对,从远方迁居到美丽的步廊村,在小山上繁衍后代。如今由于环境的变化,白鹭越来越少了。

山中古刹,钟声依然

我站在大金山上,远眺着金山潭与小金山,河面宽阔,河水清澈,岸树茂密,树影迷离。对岸的小金山,虽然不高,但山中密布着亭台楼榭,风韵别具。

步廊村不那么大,只有2000多人口,但村中有两座寺庙。一座在大金山(银山)上,称为银山寺。寺院坐东朝西,2004年重建,占地面积不大,但地理位置绝佳,站在寺院门前,可以饱览周围的美丽景色。一座在银山西南麓,称为上方寺。此寺原在步廊村口,后因年久失修,于2007年左右迁建于此处。据村中老人介绍,这两座寺庙,均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只是具体建造的时间已不可考。

在村中,建有两座神祠。一为太阴宫,祭拜陈十四娘娘,据宫里的《重建六社步廊太阴宫碑》载,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迄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另一座在步廊街上,即蔡必胜纪念馆前面,原名洪殿,近年重建后,改为步廊村文化礼堂。在洪殿旁边的广场上,还建有长廊、亭榭和宣传栏,成为了步廊人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