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章钜与瑞安文化

来源:温州日报 2019-08-07 00:00:00 发布时间:2020-12-08 浏览量:13

俞光

梁章钜(1775—1849),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年自号退庵,祖籍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长乐县),清初迁居福州城中。他是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军机章京、礼部仪制司员外郎、湖北荆州府知府、江苏按察使、山东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代理江苏巡抚、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江苏巡抚、兼署两江总督等职,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月因病辞官。此后闲居家中,专事著述,著有《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文选旁证》《三国志旁证》《论语集旁证》《孟子集注》等数十种。

《浪迹丛谈·续谈·三谈》是我国著名的史料笔记。该书杂记清末的时事,作者同时代人物事迹,其时典章制度,扬州、温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名胜、掌故、风俗和物产,还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证,古代诗歌、碑铭、书画、戏曲、小说的评价,以及作者与友人的唱和赠答诗作。其中有一些与瑞安密切相关。

开重振永嘉之学的先声

道光二十七年(1847),梁章钜之子梁恭辰任温州知府,他随子移居温州逾年。他在《浪迹续谈·东瓯学派》中,引用叶适《温州新修学记》中有关永嘉学派渊源的内容后指出:“此说隐括源流,叙述赅备,而独为温州府、县志所不采,今之士大夫盖鲜有知之者。自孙雨人学博始录于《永嘉闻见录》中,并以意为谱系于后。开山第一人,为周恭叔行己,再传三人,为郑景元伯英、郑景望伯熊、薛士龙季宣,三传四人,为陈君举傅良、蔡行之幼学、吕伯恭祖谦、叶正则适,可谓明辨皙矣。今府、县所列人物,尚不能如此之有端绪也,故急表而出之。”孙同元,字雨人,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曾任温州中山书院院长,著有《永嘉闻见录》等,该书成于道光十三年(1833)。孙同元、梁章钜在永嘉学派为程朱理学所淹既久、日渐衰微之际,重提永嘉学派的渊源,文中“急表”两字,表达了梁章钜重振永嘉之学的急切愿望。

此后,以瑞安著名学者孙衣言为代表的晚清温州学术群体,重倡永嘉之学,形成瑞安维新人物群体,推动晚清温州文化复兴,孙雨人、梁章钜功不可没。

考证南戏源流

梁章钜在《浪迹续谈·琵琶记》中,依据有关史籍,考证了南戏的源流。

明代祝枝山《猥谈》称:“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明代叶子奇《草木子》云:“戏文始于《王魁》,永嘉人作之。”该文还说:“其后元朝南戏尚盛行,及当乱,北院本特盛,南戏遂绝。”明代胡应麟《庄岳委谈》曰:“今《王魁》本又不传,而传《琵琶记》。《琵琶记》亦永嘉人作。”

明代姚福《青溪暇笔》说:“元末永嘉高明,字则诚,避世鄞之栎社,以词曲自娱,因刘后村有‘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得蔡中郎’之句(注,此陆放翁诗,非刘后村也),因编《琵琶记》,用雪伯喈之耻。本朝遣使徵辟,不就。既卒,有以其记进者,上览毕曰:‘《五经》《四书》在民间,如五谷不可缺,此记如珍馐百味,富贵家其可无耶?’其见推许如此。”(清代翟晴江《通俗编》引)

明代田艺蘅《留青日札》言:“时有王四者,能词曲,高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赘于太师百花家,则诚悔之,因借此记以讽。名《琵琶》者,取其四王字为王四,元人呼牛为不花,故谓之牛太师,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太祖微时,尝赏此戏,及登极,乃捕王四,置以极刑。”

宋代李昉等《太平广记》引《玉泉子》道:“邓敞初以孤寒不第,牛僧儒子蔚谓曰:‘吾有女弟,子能婚,当相为展力,宁一第耶!’时敞已婿李氏,顾私利其言,许之。既登第,就牛氏亲。不日挈牛氏归,李抚膺大哭。牛知其卖己也,请见曰:‘吾父为宰相,岂无一嫁处耶?其不幸岂惟夫人,今愿一与共之。’李感其言,卒同处终身。” 梁章钜说:“乃知则诚所本者,《太平广记》也。”

上述史料说明,南戏(温州杂剧)始于北宋宣和之后、南渡之际(1119—1127),最初戏本为《王魁传》。其后一直到元代,南戏都盛行。到了元后期,因战乱,南戏一度寂寞。元末,高明《琵琶记》问世,南戏复兴,故称其为“南戏中兴之祖”。有人认为此戏确有其事,也有人认为此以宋《太平广记》为本。梁章钜的考证,为南戏的源流勾画出完整的轮廓,其功莫大矣!

今有人称《琵琶记》为“南戏之祖” ,其实有误。因为南戏始于北宋末,其后长期盛行,而《琵琶记》作于元末,这已是南戏诞生二百多年后的事,其怎么会为“南戏之祖”呢?而称之为“南戏中兴之祖”才是确切的说法。

赞颂瑞安名胜与名人

梁章钜为福建人,当年北上赶考,南下省亲,飞云渡为必经之路。他辞官后,又一次过飞云渡。民国《瑞安诗文征》中录有他的《飞云渡》。诗曰:“客子行不息,大江流未央。浑浑夕照没,四面天容黄。横空一叶去,大波与低昂。北岸近可晞,东顾何茫茫。鱼龙海气腥,鹰隼风力强。大星掩洪耀,南入真堂堂。如何传者误,重碇翻危樯。孤忠会激发,青史当阐扬。媿非济川楫,临流相感伤。”他在横渡飞云江时,只见夕照将没,一叶孤舟,波涛汹涌,江面茫茫。联想到当时西方列强,凭借大炮利舰,屡屡侵犯中华大地,中华儿女自当忠精报国,名垂青史,惭愧的是自己因病辞官,未能中流击水,故临流伤感。

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中,还有《卓公祠》诗。他在温期间,瞻仰江心屿的卓公祠后,赋诗一首:“湛族当年泪不收,江心遗庙尚千秋。敢言养士真收报,恨不移封作隐忧。末路可怜病遭虎,故山应悔错骑牛。革除旧事谁相理,赖有天朝谥典优。”回首当年明户部侍郎、瑞安卓敬向建文皇帝建议移封燕王,未被采纳,结果燕王即位,将卓敬斩首,且夷三族。后隆庆初,诏谥卓敬为忠贞。梁章钜为卓敬忠贞不屈的精神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