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潺潺的左溪溪畔,17幢土墙青瓦蓝腰带的“畲乡小院”装饰一新,门前溪边的配套景观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家门口的环境变好了,自己过得舒坦,来村里的游客也多了。”今年,村民蓝碎丰不仅举家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他还和另外两户村民带头开起了“畲乡小院”民宿,原本外出打工的他留在家乡当起了“掌柜”。
从过去村里到处是危旧房、赤膊房,到现在一片美丽畲乡新气象。左溪的改变从2010年开始埋下“种子”,当地依托《左溪村村庄建设和旅游发展详细规划》,将畲族传统村落保护与生态家园建设有机结合,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在短短几年间,左溪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收入从不足4000元达到了两万元。
眼下,同样的“变脸”正在司前畲族镇全镇13个行政村悄然发生。借力全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的东风,司前畲族镇围绕打造“畲族风情小镇”为目标,规划先行,在充分发掘和保护畲族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的基础上,强势推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城镇秩序整治、乡容镇貌整治、拆违治危行动在内的“四大整治”,全力打造全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
以山水生态为基 喜看家乡惠民新貌
位于泰顺县北部的司前畲族镇,镶嵌在连绵的群山之间,是国家级生态镇、也是全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去年底,当地因地制宜,突出生态、旅游、畲族风情三大特色,高标准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规划,致力打造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个性鲜明的少数民族特色小城镇,被推荐为全省“规划样板”项目。
“畲族风情小镇”的蓝图已经绘就,自今年2月6日以来,该镇聚焦城镇脏乱差发起“千人行动”, 联合镇村干部、村内党员和志愿者向车乱停、线乱拉、乱搭乱建及“低小散”块状行业等“环境顽疾”发起总攻,带动村民自觉拆除房前屋后违建搭棚,当地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势如破竹。已清理屋前屋后乱堆放1000多处,清运垃圾级废弃物1500多吨,整治推进“低小散”企业20余家,累计拆除D级危旧房43处,过去脏乱差的卫生死角一去不返,老百姓每天都能看到乡镇面貌在发生着喜人的变化。
更令人期待的是,当地各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齐头并进。今年,该镇将结合文化底蕴,启动打造一个特色入城口、一条风情街区、一条景观溪、一个民族文化广场、一条滨水慢行绿道在内的“五个一”工程;镇中心一座25层的高楼主体已经完工,上半年星级农贸市场将入驻,可显著改善农贸市场乱差的现状;实施生态河道治理,亲水步道、拦水堰及碇步、道路等改造建设……据悉,围绕“一路两溪三街四个核心景观区”, 该镇三年计划安排建设项目达21个,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心城镇。
“我们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进一步推动城镇品质、经济结构、社会治理和文明创建同步提升的有利载体,实现了工程性整治和宣传发动的双向发力。”该镇副镇长林建波介绍说,当地以“大拆大整”促“大建大美”,累计拆除存量违法建筑1.6万平方米,畲族风情园二期、洄澜小区二期等“生态搬迁”工程正加快建设,年内计划搬迁326户970人。
以畲族文化为魂 带动旅游发展新引擎
栽好环境梧桐树的同时,文化特色也是小城镇的灵魂所在。
“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民居改造’‘文化弘扬’等工程,做足畲族特色文章。”林建波告诉记者,以“土墙青瓦蓝腰带、加檐加顶加上盖”为改造思路,当地已完成200多间左溪民族特色村寨外立面改造,正启动滨江两岸房屋外立面改造,打造彰显畲乡特色的“凤凰厝”。与此同时,畲族文化在当地被很好地保存、传承和发展。左溪签约“畲歌王子”蓝永潇成立全市首个畲歌队伍培育基地,已连续12年举办泰顺“三月三”畲族风情节,浓郁的畲族民俗风情吸引了八方来客,也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金名片。
除了畲族文化之外,当地持续深挖英士大学文化、温州第一文状元等历史文脉。投入1200多万元在英士大学旧址上进行改造修复,目前,国立英士大学纪念馆已正式开馆;以“状元故里、美丽溪口”为主题,改造提升移民住宅小区,植入传统孝道文化、耕读文化、移民文化等乡愁记忆符号,打造溪口移民文化街区。启动狮子岗新石器遗址、池村巡检司遗址、洄澜古桥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
此外,司前畲族镇紧紧围绕生态农业、竹木加工、新兴产业等特色产业,谋划建设竹文化博览园,探索竹木产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启动“旅游工厂”建设。以建设现代化农业园区为目标,大力推进猕猴桃、葡萄、油茶、茶叶、樱桃等七大特色农业基地,大力发展高山优质蜜蜂养殖产业,推进一产与三产融合发展。
借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文明乡风民风正在当地树立。依托文化礼堂阵地,将环境整治与“最美”评选挂钩,每月落实奖惩。前不久,村民高启华因门前“三包”做得好,受到村里表彰戴上了大红花。与此同时,该镇将建成区细分为五大片区,成立环境卫生监督巡查8人小组,行使督察考核反馈职权,严防脏乱差“回潮”,形成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